首页 资讯快递 地理视野

诺邓:藏在深山里的明珠

2013-02-23 16:57

摘要:国家旅游地理2月23日讯 《舌尖上的中国》热播诺邓火腿后,它迅速在全国火热起来,那些真正从诺邓农户手中收购而来的火腿,是大山里面的生态猪,用料全为瘦肉没有肥肉,再用当地熬制出来的盐制作而成,清香扑鼻,吃起来不咸不淡,鲜美可口。 云南井矿盐业在秦

  国家旅游地理2月23日讯《舌尖上的中国》热播“诺邓火腿”后,它迅速在全国火热起来,那些真正从诺邓农户手中收购而来的火腿,是大山里面的生态猪,用料全为瘦肉没有肥肉,再用当地熬制出来的盐制作而成,清香扑鼻,吃起来不咸不淡,鲜美可口。
 

  云南井矿盐业在秦汉时期就已产生,《新纂云南通志》曾考证汉代的云龙盐井就是今天的“诺邓井”,唐代樊绰的《蛮书》中记载了诺邓盐井之说,以此推算,诺邓至今至少应该有1140年以上的历史。这就是说,这里最迟在唐朝就已经凿井制盐,是一个典型的以盐井为生存依托的地方。公元1383年,明代朝廷在全国置七个“盐课提举司”,云南就有四个,诺邓的“五井盐课提举司”就是其中之一,如今的衙门旧址风貌依存。
 

点击图片分享到上海滩微博


  诺邓人节日打歌
 

  诺邓因产盐而在滇西久负盛名,成为史家所称叹的“茶马古道”上点缀的一颗耀眼明珠。鼎盛时期诺邓村中常住户达400多户,近3000人,另有行商、工匠、杂艺等数千流动人口。到明朝中后期,五井提举司年上缴中央政府的盐课银高达3.8万多两。
 

  诺邓村四面环山,村子最低处,海拔1900米,最高处的诺邓玉皇阁高达2300米。北山坡上的民居层层叠叠,密密麻麻。前家楼上的后门,即通后家的大院,楼院重接,台梯相连。村中的街巷道路,因山就势,纵横交错,清一色的石板铺成,三步一阶,五步一台。有数不清的苍老的石台阶。顺着驮盐马匹踩下沧桑蹄痕的青石板道拾级而上,可以看到为千年诺邓先民们造福的那口古老盐井,看到当年由朝廷钦命、威镇一方的五井提举司留下的衙门旧址,看到风格独特依山而建、层层递进的民居老屋,还有玉皇阁道教建筑群、财神殿、龙王庙、万寿宫、贞节牌坊,以及伸向远方的古驿道。
 

  民居建筑式样,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一天井”“四合五天井”等。建筑构思变化奇巧,风格呈工艺多样性,民居的门、窗、木梁、柱、檐上,都雕刻精细美观的图案,山墙、院墙上均有绘画或图案,每户人家的正房、厢房或照壁的布置都各具特色,很多人家至今还保留着明清时代的一些家具、古董。
 

  诺邓村有90多处明、清时代的古建筑院落,还有元代建筑的“万寿宫”,部分木梁构造与地面砖石依然如旧。诺邓村现有庙宇建筑、牌坊、祠堂十多处。村中有盐井龙王庙、黄氏题名坊、旧“五井提举司”衙门等。村后北山腹地有黄家祠堂。上行不远,是“腾蛟、起凤”木牌坊,飞檐斗拱,雄奇高大。再往上,便是“诺邓玉皇阁”建筑群。是大理白族自治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木参天,荫翳蔽日,楼榭参差,殿阁如聚。三层阁楼式建筑的玉皇阁大殿高耸云霄。大殿前院种植翠竹奇花,有几百年树龄的紫薇、扁柏、金桂、古梅。殿右有武庙、文庙。文庙供奉布衣孔子像,建筑庄严典雅,别具风格。村周围有东山的香山寺、古岭寺等,都是两井院式建筑。北面山中有观音寺等建筑。西南面古道上有两道牌坊。古墓、碑刻遍布此山。玉皇阁、三清宫等构成道教建筑群。
 

  诺邓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的深山中,是滇西北地区年代最久远的古村落。唐代至今,诺邓古镇就一直叫做诺邓,有人说“诺邓是一颗埋藏在深山的有历史价值的明珠”,也有人说“诺邓是一座难得的白族民居建筑历史博物馆”。其实茶马古道上的千年白族村诺邓一词,白语的译音意思是“有老虎的山坡”,它是一处充满原始诗意的神秘之地。在白云苍狗的浪漫想象中,如今的游子和远古的客商纷纷走在遥远边陲的白云深处,踩着永远不变的九千九百九十九级台阶登临那“太极锁水”的人文之地,想象当年一个遥远偏僻的小山村历代考中许多的进士、举人、贡生和秀才,仅清代黄氏门中共出两进士、五举人及上百名秀才,可见诺邓历史烟云的繁华昌盛。
 

  诺邓早在2002年初就被评定为云南省省级“千年白族历史文化名村”。“万驮盐巴千石米,行商坐贾交流密,百货流通十土奇,铭铃时鸣释道里。”这是诺邓至今流传的古诗,可以想象当年盐业繁荣之时,浩浩荡荡的马帮驮着盐巴出发,满载米粮归来,它曾经是滇西北的经济重镇,马铃阵阵,人声鼎沸,马帮来自缅甸、西藏,驮着玉石、药材来到诺邓,又驮走盐巴和茶叶迈向遥遥征途,岁月的记忆显得那么壮观而苍凉。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