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快递 地理视野

野马守护者:把希望放归自然_最新林业信息

2018-10-15 16:30

摘要:在距卡拉麦里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南界60公里处的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聚集着一群热爱自然、热爱普氏野马的人们。他们为了拯救普氏野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原新疆野马繁殖饲养中心)成立于1986年,中心成立之初,为了让千里

  在距卡拉麦里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南界60公里处的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聚集着一群热爱自然、热爱普氏野马的人们。他们为了拯救普氏野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原新疆野马繁殖饲养中心)成立于1986年,中心成立之初,为了让千里迢迢回归故里的野马有温暖的棚圈,野马保护者们自己住着地窝子,却给野马盖起了结实的圈舍。
  “野马在这里享受最高待遇,吃着紫花苜蓿、胡萝卜、鸡蛋,麸皮、玉米粒。冬天为了给它们驱虫,工作人员把驱虫药拌进苹果里喂给它们。春天为了增加它们的繁殖力,给公马喂鸡蛋,给母马喂大麦芽。夏天担心它们中暑,从6月起就开始喂西瓜。”张彦豹是研究中心助理工程师,在这里工作了30年。
  张彦豹回忆,当时他每个月工资76元,每天伙食费1元,而野马每天的生活费就达到了14元。1992年有了职工宿舍,但是没有电,也不通电话,只能靠书信与家人联系,家信到了吉木萨尔县,半个月后才能到他手上。
  沙丽塔娜提·木巴拉克是研究中心助理会计师,以前是中心的出纳。“那时候出纳的工作可不是管理资金、票据那么简单。每年6月起,我们就要到几十公里外的草场踩点,8月份开始收草、打捆、过磅,连夜运回来。经常早晨五六点出门,第二天凌晨两三点才回来,渴了喝点水,饿了就啃馕。11月份开始收胡萝卜、玉米,有时候忙得几个月都不能回家。”沙丽塔娜提说,“但是再忙再累我们也不能敷衍了事,喂给野马吃的饲草料决不能含糊。”
  王臣是研究中心业务科科长,与野马相伴了29年,陪伴家人的时间却屈指可数。每次放归野马前,王臣都连着几天睡不踏实。“看着它们出生、长大、老去,如今又要送他们离开,心里挺不舍的,为它们担心,也为它们回归自然而高兴。”在第十六次放归野马的前一晚,王臣几度哽咽。
  王臣曾经担任过野马野放站站长,除了与围栏里的这些野马朝夕相处,也陪伴过放归的野马。他仍然记得第一次放归野马后的那个冬季,北风肆意在山沟里咆哮着,凛冽的山风轻易地能刺透人们的棉衣,一匹瘦弱得不能站立的野马躺在雪地里,无助地看着他。王臣解开棉大衣,把输液瓶暖在胸口上给它输液,输液管里的盐水结冰了,救助它的最后希望也破灭了,“看到野马流眼泪,我的心在滴血,仿佛它们就像我的兄弟姐妹一样。”王臣说,每一匹野马死亡时,他最不敢直视的就是野马的眼睛。
  1995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张赫凡来到了研究中心,成为那里唯一一名女技术人员,与先行者们一道守护野马的未来。在多年的守望中,她对野马有了深厚的感情,写下了30余万字的日记及观察记录。16批野放的野马,在张赫凡的记忆里,每一匹都有故事。
  这些年,国家不断加大对野马保护的资金投入,同时也有很多社会力量参与其中。现在,研究中心已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野马繁殖基地。我区在先后引进24匹野马的基础上,成功繁殖了6代600多匹野马,使这一濒临灭绝的物种得以拯救。
  如今,卡拉麦里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现,成为了野生动物的家园,黄羊、野马、蒙古野驴、鹅喉羚等野生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虽然保护、放归野马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但是曙光已现,这个曾经近乎灭绝的物种正在发展壮大,对于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张赫凡说。(记者 丽涵)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