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快递 地理视野

惊喜!禾花雀现身海珠湿地!好久不见,亲爱的“鸟中大熊猫”

2018-10-30 23:44

摘要:惊喜!禾花雀现身海珠湿地!好久不见,亲爱的“鸟中大熊猫”。湿地

 


微信图片_20181025113024

*图片来源:广州市自然观察协会赵广胜

体形娇小,胸前有一小撮黄毛,翼上有白色斑块,拖着长长的尾部,双脚稳稳地抓住枝杆,时而展翅在鸡冠花丛中跳跃而行,发出悦耳的叫声......不久前,堪称“鸟中大熊猫”的黄胸鹀(俗称禾花雀)出现在了海珠湿地……

听说最近湿地君又双叒上新闻了?

凭什么靠脸吃饭还能上新闻?

别不服!除了绿树与繁花

这里还有群可爱的湿地小精灵在向你招手

 

百鸟过境 秋色如歌

又到了候鸟们最繁忙的季节

它们陆续开始长途跋涉来南方“过冬”啦

最近

水雉、黄脚三趾鹑、黄胸鹀、青脚滨鹬

等鸟儿十分活跃

大家可以来湿地与它们“邂逅”哦~

惊喜!禾花雀现身海珠湿地!好久不见,亲爱的“鸟中大熊猫”

 

盘中禾花雀离“灭绝”只差一步之遥

2017年12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黄胸鹀的评级从“濒危”升级为“极危”,而“极危”意味着禾花雀的野生种群随时可能面临灭绝。在广东省的口中,禾花雀被称为“天上人参”,被认为有“补肾壮阳”的功效。从清代开始,广东的文献中就有将禾花雀作为食物的记录。但以前人们捕食的数量不大,直到上世纪90年代,食用禾花雀一度成风。


微信截图_20181026094153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坦言,除了农业活动和栖息地受影响等因素外,黄胸鹀物种数量大幅减少的主因是人类为了食用黄胸鹀而进行的过度捕猎:大量黄胸鹀被用鸟网捕捉后,煮熟并以“麻雀”或“稻鸟”的形式出售。这种做法以前只限于中国南方的一小部分地区,但现在变得更加普遍和流行。尽管1997年我国禁止了黄胸鹀买卖,但仍有数额巨大的交易在私下里进行。从2001年起广东省已将这种鸟儿列为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但十几年了捕食行为仍然屡禁不绝。可见向“禾花雀”伸出保护之手刻不容缓。

 

还原自然生态乐园,候鸟归来刷新纪录

近日,广州市自然观察协会赵广胜老师在海珠湖观察到了数只漂亮的黄胸鹀,它们时而噗嗤飞起,时而在树枝上落脚发出清脆婉转的歌声。令人惊喜的是,赵老师还发现了水雉、黄脚三趾鹑,刷新了海珠湿地鸟类种数纪录。


微信截图_20181026094245

黄苇鳽


QQ截图20181026094654

黄胸鹀


QQ截图20181026094710

水雉


QQ截图20181026094724

理氏鹨

*图片来源于广州市自然观察协会 赵广胜


QQ截图20181026094742

青脚滨鹬

*图片来源于邓纯西

 

我国共有5条候鸟迁徙通道,海珠湿地是其中东部和中部2条迁徙路线的途经会合地,同时还是东北亚2条迁徙通道的途经停歇地。因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保护得力,海珠湿地成为众多候鸟长长的旅途中一个安全庇护所和重要的补给站。海珠湿地一直秉承“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以及“原生态、微改造、少干预”的理念,积极开展湿地修复与保护工程,使得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在为市民游客提供优质生态产品的同时,也为大量珍稀鸟类提供重要的觅食停歇地和栖息繁衍地,尤其是湿地内丰富的鱼虾及昆虫等生物资源,成功吸引了大批野生鸟类在此定居或停歇。据统计,2011年海珠湿地只有70余种鸟类,到如今已升至172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鸟类16种,广东省级保护鸟类21种。

 

释放“湿地效应”,助力广州长稳发展

海珠湿地前身为“万亩果园”,因拥有上万亩各类果树而闻名。20世纪80年代伊始,广州城市化进程加快,万亩果园慢慢被城市包围,空气、水质、土壤污染等大城市病,致使果树产量、效益下降。为拯救万亩果园,广州市在全国特大城市中心区探索出一条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之路:创新性提出“只征不转”保护建设海珠湿地。2012年,经广州市、海珠区政府多番努力争取,为协调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而创新的“只征不转”征地模式终获国务院批准,这在全国是首例。

惊喜!禾花雀现身海珠湿地!好久不见,亲爱的“鸟中大熊猫”

“海珠湿地通过推进清地收表、围蔽工程,把一万六千多亩果林湿地有效纳入政府管控范围。”海珠湿地高级工程师范存祥介绍。

为逐步恢复当地生态环境,打造湿地生态系统结构,海珠湿地在尊重原有自然形态的基础上,将湿地规划为水网交织、果树繁盛的果林湿地体系,同时开展水网联通、水系清淤、管网截污、“食藻虫”水生态修复等工程,在湿地水域恢复了珠江自然潮汐动力,区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通过恢复滩涂、构建人工浮岛、种植淡水红树林等恢复自然生态的方式,等为鸟类营造“星级之家”;充分借用传统农业智慧,大量运用水稻、野大豆等农作物作为湿地植物,不仅营造了都市乡野气息,而且为众多鸟类提供了食物来源。

数据显示,同2011年的数据相比,V类水质的比例下降了45.5%,并出现了优良水质断面(Ⅰ—Ⅲ类),再现岭南水乡景象。更为可贵的是,海珠湿地还给动物、植物营造了舒适的栖息之地。经过5年多的保护建设,海珠湿地空气水质逐渐变好,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鸟类已增加至172种,鱼类共54种,昆虫种类由66种提升至283种。


海珠湖鸟岛滩涂视频截_clip
海珠湿地五周年祝福宣_clip3

近年来,国家对湿地的保护政策陆续出台。2017年11月广州出台《广州市湿地保护规定》,成为湿地保护的先行者,使海珠湿地获得了永久性保护。每年11月是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月,今年海珠湿地将通过丰富有趣的活动形式呼吁大家共同关注家园生态建设和支持野生动物保护。


20181026_094316_004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然才会回馈人类丰富的资源环境。五年来,海珠湿地的生态环境逐渐恢复,成为一座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乐园。今后海珠湿地将在调蓄洪水、防风护岸、净化水质、动植物保护等方面长期发挥作用,为广州发展提供长久稳定的动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