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快递 地理视野

保护湿地,保护子孙“鲎”代

2019-08-03 08:37

摘要:保护湿地,保护子孙“鲎”代。湿地

7月31日上午,热心村民小张在湿地公园中冠沙下村赶海入口截获游客违规抓捕的成年中华鲎一对,湿地公园管理处在得知消息后立即组织工作人员赶到现场,经初步检查发现,雌鲎有两处受伤,溢出的血液呈淡蓝色,尾尖部分已断,雄鲎外壳有裂痕。在对热心村民表达谢意之后管理处工作人员将2只中国鲎带回了小冠沙监测中心。
QQ图片20190802112404    同时,广西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协会也迅速派人到场协助。经测量,雌鲎的头胸甲宽为35厘米,雄鲎的为29厘米。由于雌鲎受伤,加上产后虚弱,状态明显不如雄鲎活跃。为让它们增加活力,工作人员想方设法用海水给它们保湿。
工作人员在为中国鲎做检查    方晓淦 摄工作人员在为中国鲎做检查    方晓淦 摄
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救获的中国鲎    方晓淦 摄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救获的中国鲎    方晓淦 摄

在与广西海洋研究所沟通协调后,我管理处工作人员于当天下午顺利将这对“苦命鸳鸯”送至广西海洋研究所位于竹林的中国鲎人工繁育基地救护,它们被清洗泥沙后做上标记放入打氧海水池,重获自由!雄鲎如鱼得水,表现得生龙活虎,但愿雌鲎能在静养几天后活力重现!
QQ图片20190802112833


QQ图片20190802112842
QQ图片20190802112929
QQ图片20190802112938
QQ图片20190802112919

鲎是一种古老的海洋动物,又名“马蹄蟹”、“夫妻鱼”,它是比恐龙还古老的“活化石”,距今已经有4.5亿年的历史,经过了多次物种大灭绝的考验。时至今日,世界上共有四种鲎:美洲鲎、南方鲎、圆尾鲎、三棘鲎(即中国鲎)。可正是这种久经考验的古老的生物,在最近的几十年,其中之一的中国鲎,却因为人类的过度利用而成为了濒危物种。2019年3月,中国鲎在IUCN红色名录里的等级从原本的数据缺乏(DD)更新为濒危(EN)。
    鲎的生长须要脱16次壳(脱壳一次称一龄,但并不是一年脱一次壳,鲎小的时候脱壳次数较多),经过9到12年的时间才达到成熟。成鲎长度约30-60厘米,雌体体型一般大于雄体。产卵时,雌鲎会将受精卵埋入浅沙层里,所生产的数量(视其个体大小)一窝一般数量均维持在300-500枚左右,雌鲎一般会分批生产。但由于鲎在野外的存活率偏低,平均在一万只卵中,大约只有1到2只鲎可存活10到15年。
QQ图片20190802113056中国鲎育苗池里的鲎卵
QQ图片20190802113059  一龄鲎苗

鲎的血液中含有铜离子(血青蛋白),因此它的血液是蓝色的。这种蓝色血液的提取物-“鲎试剂”,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人体内部组织是否因细菌感染而致病;在制药和食品工业中,可用它对毒素污染进行监测。

中国鲎作为广西省级重点保护物种,也是众多湿地生物中的一种,为久经考验的古老濒危生物中国鲎营造安全良好的生存环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湿地家园,人人有责。作为湿地保护单位,我管理处更是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近年来,我管理处通过不断加强社区共建和湿地保护知识理念宣传,进一步提升了周边村民及中小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湿地公园涌现了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希望今后能有更多像小张一样的热心人士加入到环保公益行动,共同推进北海市生态文明建设,为保护美丽家园贡献一份力量。

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子孙“鲎”代!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