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中央苏区闽西连城县:从红军村走上松毛岭(图)
摘要:历史不会忘记,在86年前的9月,松毛岭上有万余红军将士用生命与鲜血写下了宏伟历史篇章,中国工农红军笫二十四师保卫中央苏区一段特殊战役,值得后人用心灵再去重温。
国家旅游地理福建龙岩9月20日讯(通讯员 邹善水 傳水明) 庚子金桂飘香,孟秋清风送爽。万余红军英烈,献身红色山场。
9月16日,随同到福建省原中央苏区连城县松毛岭战地遗址旅游的上海一行客人,迈开双腿,进行了一次特殊的“红色旅游”──从南窠红军村走上松毛岭。在边走边游中聆听一段红色故事。
历史不会忘记,在86年前的9月,松毛岭上有万余红军将士用生命与鲜血写下了宏伟历史篇章,中国工农红军笫二十四师保卫中央苏区一段特殊战役,值得后人用心灵再去重温。
1934年8月中旬,蒋介石命令东路军总司令蒋鼎文辖李玉堂第三师、李延年第九师、李默庵第十师、宋希濂第三十六师、陈明仁第八十师、刘戡第八十三师等6个师和炮兵一个团向中央苏区的东大门松毛岭逼进。于是,红军长征前夕保卫中央苏区的松毛岭战役打响了。松毛岭战役是长征前第五次反围剿红军在闽的最后一战,也是异常惨烈的一战。这一战,万余名红军无名战士身死松毛岭,为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赢得最宝贵时间。
闽西革命老区连城县朋口镇,一个仅170余人口的南窠村村民,毎年孟秋闲暇,放下手头繁忙的农事劳作,过一次红军文化节。
受连城县人文生态发展促进会傅加林会长相邀,跟随各地来的游客,探访南窠红军村。
当日,伴随着一拔又一拔县内外游人来到朋囗镇南窠村。刚进入村口,看见与“红军桥”相连着的村大门上,红色的“红军村”村牌十分醒目。一片墨绿色竹木林间,一排红军烈士墓碑在绿水青山中默立。尚未进村,就听到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的热闹过节声。村民的楼房屋顶,鲜艳的五星红旗或红军军旗迎风飘扬,村居墙上张贴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军精神”等红色标语。走进村尾,见一处绿竹林间,连城县人文生态发展促进会与朋囗镇离退休干部管理服务站联合制作的大幅宣传牌上,习近平总书记慈祥的笑脸旁边,上书“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4个大字,令游人倍感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特别亲切。
游客中,几位同行者正在沉思之际,彩虹门下过来一队整齐的群众踩街游行队伍,礼炮车、彩车开道,民间特色的客家“十番”乐队,穿着红军服装的村民精神抖擞,每户村民家门口摆有鸡、鱼、猪肉等各类祀品,踩街游行队伍经过家门口时,光电鞭炮山响。喊着“红军精神万岁”!“红军英烈永垂不朽”口号。
据连城县人文生态发展促进会南窠分会詹堂清会长介绍,每年孟秋闲暇,村民都要举行缅怀纪念红军精神的红军文化节。祈求平安幸福、风调雨顺,进行祭祀红军先烈仪式,“红军打糍粑”,红色舞台演出有关红军英勇作战、村民为红军送水送饭的军民鱼水情等红军文化节目。
提起悼念红军,詹堂清根据父亲健在时的讲述回忆说,爷爷辈份的人健在时,当年南窠自然村有70余户350多位詹姓人口。1934年9月,中央苏区闽赣边界军民开展第五次反“围巢”。国民党军投入松毛岭作战的一批德械装备的部队,属于国民党中央军最精锐部队。那年农历中秋节,战斗打响,为配合保卫中央苏区的松毛岭战役,南窠村苏维埃政府发动100多位青壮年同红军一起去挖战壕、抬伤员、运物资、送水送饭。当时村里是“家家无闲人,户户无门板”,门板都卸下来做了担架抬伤员,为保卫苏区根据地和苏维埃政权尽一份力量。
“在南窠村境内有个叫七岭的山头,红二十四师在七岭高地与国军展开了空前激烈的战斗。枪声、手榴弹和炸弹的爆炸声震耳欲聋,喊杀声响彻云霄,鏖战整日,红二十四师据守的阵地巍然屹立。南窠村的老人、妇女、少年把村里的几口水井、池塘的水都勺光,送到村后山场作战的红军阵地,抬着一批又一批的重伤员回村里;村民把自已的衣服、门帘、被单撕成条为重伤红军包扎伤口。村里山上随处皆是牺牲了的红军战士尸体。鏖战整整七天七夜,终因弹尽粮绝,红军及时撤退转移后,国军残部进村报复,点火燃烧南窠村民房屋,枪杀男女老少村民,血流成河,惨不忍睹。等这帮残忍的国军傍晩离开后,躲在山上的52位村民夜晩才悄悄返村灭火。次日开始,村民连续近一个月时间草草掩埋红军烈士与死难村民的遗体。根据战地史实,连城县人文生态发展促进会为南窠村挂牌“红军村” 。
史料载,松毛岭中段是全线要冲,唯有两个通道,只要堵住这两个通道,敌人就难以向长汀西进。这两个通道一个主峰在南窠村境内的七岭高地,另一个叫刘坑口,两地相距五六华里,地势十分险要。红九军团和红二十四师在这两处布下重兵,构筑了坚固的工事碉堡,居高临下,严阵以待。这种碉堡从地面往下挖一圆地,坑上架起大木头,顶上铺一层几尺厚的泥土,泥土上用草皮或树枝伪装。在其他几个山峰上也作了周密布置,大小据点组成火力交叉,阵地内各主要据点间挖交通壕,互相连接沟通。阵地前挖有外壕,并用鹿砦或竹签作为障碍物。主阵地带前面的一线高地,也筑了较为简易的工事,作为红军前进的阵地或警戒的阵地。
下午,根据史料介绍,村民詹堂清、詹林安等人当起义务导游,引领游客开始了从南窠红军村走上松毛岭七岭高地之旅。登上通往松毛岭红军步道。景区工作人员取出一份图示表明,这条前不久刚建好、由南窠红军村通往松毛岭的红军路步道,全长2.55公里宽1.2米。路上,詹堂清、詹林安等人边走边介绍,1934年初秋,红二十四师官兵进驻南窠村后,就是经这条原由朋口通往长汀的古驿道,从南窠村直奔松毛岭占领七岭高地与各个山头毎个制高点,日夜挖战壕、筑地堡、建造作战工事,做好战前准备,严阵以待。詹堂清说,“至今,毎个山头上的古树林间或灌木丛中仍有红军修筑的战壕、地堡遗址,还残留有手雷、子弹等战斗遗物”。
历史翻回到1934年,9月23日(农历中秋节)上午7时,松毛岭战役打响。担任主攻的国军东路军第36师在第10师、第83师协同下,“黑寡妇”飞机、各种大炮向松毛岭猛烈进攻。数小时内敌军发射了123公厘榴弹炮、120公厘山炮及82公厘迫击炮几千发炮弹轮番轰炸。红九军团、红二十四师和数以万计的地方武装部队与敌人展开了空前激烈的战斗,枪声、手榴弹和炸弹的爆炸声震耳欲聋,喊杀声响彻云霄,鏖战整日,红九军团、红二十四师据守的阵地巍然屹立。9月25日,红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政治委员蔡树藩奉命到江西瑞金中央开会。松毛岭战斗仍在激烈进行中,形势日益严重,双方为了争夺一个山头,不惜付出巨大代价进行拼博,敌我双方伤亡都很多,战局形成对峙状态。9月26日,国军师师长宋希濂率第36师各旅团营长到前沿阵地侦察。从炮兵观测镜中看到红军主阵地七岭高地形势险要,山峦重叠,“红军利用这线山岭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在最高的几个山峰上构成主阵地带,阵地带布置相当周到,大小据点组成交叉火力。阵地内各主要据点间,挖有交通壕,阵地前挖有外壕,并用鹿砦或竹签做为障碍物。”宋希濂及其部属惊叹红军防御设施强固而周密,估计单凭炮火难以摧毁红军防线。一返回师部,宋希濂立刻用电话向在龙岩的顾祝同报告侦察情况,要求蒋介石南昌行营再派飞机助战。一时在七岭高地上硝烟滚滚,喊杀之声一次次响彻云霄,敌人一批批拥上来,红军战士用刺刀和石块把他们一次又一次打下去。宋希濂刚登上主阵地七岭高峰,即被红军的枪弹击成重伤,险些丧命。9月29日,国军集结了第9师、第36师向松毛岭其他阵地再次发动猛烈进攻。依次用炮火和飞机轰炸红军阵地,掩护攻击部队向山顶攀登。红军与敌人反复冲杀肉搏,终因弹尽援绝,被迫撤退。当天傍晚,敌人分别占领了大园山、大洋山等各处高地,松毛岭全线红军撤退到长汀县钟屋村,至此,松毛岭战役已整整打了七天七夜。
松毛岭战役遗址群2018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桥连接南窠红军村大门。邹善水摄
英雄山.松毛岭。邹善水摄
南窠村红军祠。邹善水摄
南窠村红军戏台上演红军戏。邹善水摄
特殊的“红色旅游”──从南窠红军村走上松毛岭。邹善水摄
沿着红军路奋勇前行。邹善水摄
红二十四师撤出战斗后国军留下的无数弹孔。邹善水摄
红二十四师前线作战指挥所遗址。邹善水摄
南窠村七岭高地红军掩体遗址。邹善水摄
ZSS20091101L
ZSS20091101M
南窠村七岭高地红军路。邹善水摄
南窠村七岭高地红军战壕遗址。邹善水摄
南窠村七岭高地战壕遗址残存的各种子弹。邹善水摄
中央苏区松毛岭保卫战无名英烈墓。邹善水摄
南窠村境內七岭高地战地遗址。邹善水摄
迟浩田将军题字的中央苏区松毛岭战役纪念碑。邹善水摄
责任编辑:马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