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快递 第一重点

什邡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做法与成效

2012-12-28 13:31

摘要:什邡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做法与成效---

什邡人文历史厚重、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区位优势良好,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近年来,我市把乡村旅游发展与灾后恢复重建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特色文化发展相结合,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充分利用我市的人文历史、特色资源和区位优势,充分挖掘观光、健身、娱乐、度假等功能,推动了乡村旅游快速健康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以乡村旅游开发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道路。2012年,我市成功创建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市,预计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02万人次,增长24%;乡村旅游总收入达到9.4亿元,增长26.8%,乡村旅游收入占全市GDP比重达到4.9%以上。

一、什邡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做法

我市坚持把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融合,突出规划引领、整体联动、宣传推介和管理服务,着力推动乡村旅游特色化、精品化、品牌化、规范化发展。

(一)突出规划引领,推动乡村旅游特色化。坚持高点规划、高端定位、突出特色,充分挖掘整合人文历史、生态环境、地理条件、特色产业等资源,编制完成了 “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旅游总体策划、钟鼎寺景区总体规划、蓥华山钟鼎寺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水乡禾丰·快乐白鱼”旅游总体规划等20余项规划,形成了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优势农业互融共进的规划体系。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先后出台了《加快山区产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设立旅游产业灾后重建基金扶持旅游产业恢复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等扶持政策,累计安排财政资金5500万元支持乡村农家乐、旅游特色村、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撬动各类社会资金1.6亿元投入乡村旅游发展,推动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二)突出整体联动,推动乡村旅游精品化。一是做精旅游特色村。坚持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融合发展,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点)同时就是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安排中央灾后重建资金5000万元,选择一批基础条件较好的新村,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整体风貌、挖掘文化内涵,建成马祖村、红豆村、箭台村等13个亦农亦游特色村。二是做优乡村农家乐。安排资金500万元,通过项目打捆、以奖代补方式,吸引民间资金1.5亿元投入乡村农家乐发展。全市星级农家乐达到133家,其中四星级农家乐12家、三星级农家乐21家,带动乡村农家乐恢复300余家。三是做大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将景区景点发展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打造了穿心店地震遗址保护区、红豆特色村、马祖故里等一系列旅游景区景点,作为乡村旅游集聚人气的拳头产品,形成了“景区景点聚人气、乡村酒店做接待”的良性旅游模式。四是做强配套设施。狠抓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做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就是乡村旅游设施配套。全市新修防渗渠道178公里、堤防12公里,硬化村组道路217公里,累计完成528公里,全市村、社道路和入户道路硬化率达到96%以上;新建新型户用沼气池19800口,沼气宜建户达到99%。五是做美城乡环境。什邡城区面积拓展到20平方公里,城市品质全面提升;红白镇、冰川镇等一批焕然一新、建筑特色鲜明、公共设施齐全的现代化新型集镇全面建成;775个农村集中居住点设施配套完善、环境整洁优美、川西特色凸显;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6%,净化达标率达到78%,农村垃圾收集处理长效机制全面建立,城乡洁齐美面貌全面展现,为乡村旅游发展创造了优良环境。

(三)突出宣传推介,推动乡村旅游品牌化。先后参加了“感恩北京”旅游推介会、四川旅游宣传月活动、青岛2012国内旅游交易会、天府成都旅游文化节等活动,通过现场推介、图片宣展、视频展播等方式,宣传推广什邡旅游。先后举办了四川省第二届农家乐文化旅游节、第二届马祖文化节、乡村(农家乐)文化旅游节、梨花会等节会活动,特别是今年6-7月成功举办了 “2012中国乡村欢乐健康游·葵花宝典之旅、荷塘月色之行”活动,大打什邡乡村旅游牌,有力提升了什邡旅游的品牌形象。

(四)突出管理服务,推动乡村旅游规范化。一是强化行业管理。积极推进乡村农家乐星级达标创建活动,支持指导经营户加强场所规范化建设,制定出台乡村农家乐管理制度和行业标准,对乡村农家乐、特色旅游村实行标准化管理。二是强化行业培训。近年来,注重整合各类资源,全面开展新型农民培训,2011年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0.8万余人次,职业技能培训2万余人次,农民的生产技能、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特别是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得到极大提高。

二、什邡发展乡村旅游的总体成效

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我市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乡村旅游成为我市经济的新增长点,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一是乡村旅游提档升级。集中打造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乡土本色浓郁、田园风光独特、环境整洁优美的旅游特色村,建设了一大批亮点突出、个性鲜明的乡村旅游点,乡村旅游发展呈现出竞相发展、提档升级的喜人局面。其中,依托千年红豆古树发展起来的红豆旅游特色村,吴邦国委员长、温家宝总理曾实地视察并给予充分肯定,目前正在加快发展以婚庆文化为主题,集观光、娱乐、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特色旅游业;以禅文化为主题的马祖旅游特色村,刘奇葆书记曾实地视察并给予高度赞誉,目前正在加快建设国家AAAA级景区。这些旅游特色村成为了我市旅游的特色品牌和响亮名片,有效提升了我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是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坚持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乡村旅游为载体,在乡村旅游的引导带动下,现代农业特色化规模化发展步伐加快,全市建成了30万亩优质粮油、30万亩优质蔬菜、6万亩名晒烟、1万亩精品猕猴桃、5万亩特色中药材等七大优势农产品基地,设施农业达到2.4万亩,实现了优势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有效结合、互动发展。同时,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了餐饮娱乐、交通运输、种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的快速发展,成为拉动我市GDP、税收和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

三是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乡村旅游不仅使我市农民群众成为投入的主体和建设的主体,而且成为经营的主体和受益的主体,乡村旅游成为了促进我市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2011年,我市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达到3000人,占农村劳动力比重达到1.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846 元,其中乡村旅游获得的纯收入达到2654元,占30%。

#p#分页标题#e#

四是推动了城乡统筹发展。乡村旅游成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在乡村旅游的带动下,我市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累计建成新村360个、新农村综合体5个,成为了乡村旅游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态保护、环境整治等全面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全市农村发展“向前推进了20年”,形成了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公共资源共享、城乡统筹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下一步发展乡村旅游思路

我市乡村旅游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乡村旅游景点设施需进一步完善,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乡村旅游产品还不够丰富,不能有效延长游客逗留时间。三是部分旅游接待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下一步,我市将把乡村旅游与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坚持走特色化、精品化和品牌化路子,形成享誉省内外的乡村旅游品牌,打造全省一流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一是进一步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围绕承办德阳市第三届旅游发展大会,推进沿山区旅游区、钟鼎寺景区和红峡谷景区提档升级,打造集休闲度假、康体健身、观光体验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区。二是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特色。继续挖掘文化、生态等资源,做优做精旅游特色村,完善接待服务设施。鼓励扶持乡村农家乐向乡村酒店发展。三是进一步完善管理服务体系。完善乡村旅游管理办法,开展诚信农家乐、安全农家乐建设,成立乡村旅游协会,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乡村旅游管理服务水平。四是进一步延伸完善产业链条。挖掘地方特色农产品和手工制品,开发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内涵丰富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提升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什邡市政府研究室 陈广华 潘有全)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