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快递 第一重点

镇宁马鞍山——寻找 “毛主席点赞的地方”

2016-09-26 14:40

摘要:闹市中突然出现一群特殊的人 9月24日,在贵州省会贵阳,花果园、筑城广

闹市中突然出现一群特殊的人

9月24日,在贵州省会贵阳,花果园、筑城广场、大十字这三个繁华的地标路段,9月25日,在贵州有着“瀑乡”美誉城市的安顺,塔山广场、虹山湖公园、南马广场这三个繁华的地标路段,热闹的街头突然闪现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着上世纪50年代的装束,有男有女,有着灰色军装的男子、有蓝衣黑裙的妇女,集体展现出一个动作后,瞬间停止。这样的场景,引来路人纷纷驻足围观。

镇宁马鞍山——寻找 “毛主席点赞的地方” 第1张

镇宁马鞍山——寻找 “毛主席点赞的地方” 第2张

到底怎么回事?他们是什么人?难道是五十年代的人“穿越”回来了?围观的市民惊呼不已,纷纷猜测。在高昂的红色音乐伴随下,又有不同的角色依次进入场中,或一小段舞蹈动作,或一段对白,或高喊一句口号……从他们服饰和表演场景的变化,大致可以看出,这是在讲述一段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90年代到现在四个历史时期的故事。

镇宁马鞍山——寻找 “毛主席点赞的地方” 第3张

最后,他们用手中的纸板拼出一块牌子,上面是这样一句话:“寻找毛主席点赞的地方,镇宁马鞍山”,几分钟后,这群人迅速散去,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这时,大家才明白过来,这是一次有组织的活动,通过快闪来引起人们对“镇宁马鞍山”的关注。

但是,马鞍山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为什么说毛主席为它“点赞”呢?市民们又陷入新的疑问中。

带着市民的疑问,记者找到本次活动的策划方——大唐文化的负责人唐康,通过他的介绍,为我们揭开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镇宁马鞍山——寻找 “毛主席点赞的地方” 第4张

毛主席曾为马鞍山点赞

事情得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说起。

1953年,新中国农业合作化的序幕拉开,当年12月,贵州镇宁县“马鞍山乡第一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

在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过程中,马鞍山乡第一农业生产合作社创建了“季节包工”的合作社管理模式,引起毛泽东同志的高度重视。毛泽东将这篇文章题目改为《季节包工》后收入他亲自主编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并撰写230字的按语。

按语中,毛泽东这样说:“本文作者说,自从县里开了合作社主任的联席会议以后,这个合作社,就在临时包工的基础上,实行了季节包工制。可见县的领导是很重要的。我们希望全国二千几百个县的县级领导机关,密切地注意全县合作化运动的发展情况,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及时地召开全县的合作社主任的会议,或者全县的重点合作社主任的会议,作出决定,迅速推行。不要等到问题成了堆,闹出了许多乱子,然后才去解决。领导一定要走在运动的前面,不要落在它的后面。在一个县的范围内,党的县委应当起主要的领导作用”。

镇宁马鞍山——寻找 “毛主席点赞的地方” 第5张

1956年1月,《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出版,《季节包工》誉满天下,马鞍山乡农业合作化红遍全国。毛主席的肯定激励着镇宁各族儿女不断向前,镇宁一度跻身于全国农业合作化红旗县之列,马鞍山农业合作化模式及经验在全国推广。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的变迁,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人们已渐渐忘却了这段往事,特别是年轻人,对这段历史鲜有知晓。

近年来,不断有媒体对马鞍山合作社进行探访,并有相关学者提出,将马鞍山合作社作为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性开发。

镇宁马鞍山——寻找 “毛主席点赞的地方” 第6张

新“马鞍山”正在崛起

大唐文化负责人唐康告诉记者,马鞍山合作社不仅仅是一处历史文化遗产,将它发掘出来,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作为土生土长的安顺人,他从上海回到家乡发展,策划这次快闪活动目的是让曾有优良传统的“马鞍山合作社”为世人所知,在贵州大发展、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重新激活马鞍山精神。

镇宁马鞍山——寻找 “毛主席点赞的地方” 第7张

记者从镇宁县了解到,如今的马鞍山人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继承了马鞍安山合作社“团结互助、合作经营”的光荣传统, 2016年6月,已建立了村社合一经营管理模式的“马鞍山农业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根据《马鞍山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实施方案》,在合作总社下组建物流运输、粮油生产贸易、红色旅游餐饮服务、特色农业发展等专业分社。截至2016年7月28日,已募集股金45万元,入股土地120亩,物流运输合作分社投入80万元购买随车吊设备,红色旅游餐饮服务合作分社投入59万元装修“季节包工”餐饮部和客栈。

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个新的“马鞍山”正在崛起。

镇宁马鞍山——寻找 “毛主席点赞的地方” 第8张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