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快递 第一重点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方兴未艾

2017-07-17 13:51

摘要:2016年,我市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城市,也是辽宁省唯一的创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地级市。我市旅游产业从无到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素质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方兴未艾。 现在正值旅游旺季,我市主要景区、民宿、温泉等

  2016年,我市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城市”,也是辽宁省唯一的创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地级市。我市旅游产业从无到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素质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方兴未艾。

  现在正值旅游旺季,我市主要景区、民宿、温泉等再度爆满,自驾车队络绎不绝。观湿地、看鹭鸟、赏梨花、品美食、住民宿、游乡村等休闲度假线路,受到省内外游客的青睐。特别是乡村休闲游持续升温,成为我是全域旅游“主力军”。

  以大洼石庙子、唐家镇北窖村、新立镇杨家村、田家镇大堡子村等为代表的民宿“爆满”,民宿产业“百村万床”工程收到实效。

  辽河口稻艺文化园、辽河绿水湾等乡村旅游景点持续“高热”,魅力不减。七彩庄园更是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成为孩子们的乐园,最大日接待量超过1.5万人。

  盘山、大洼等县区推出的乡村采摘产品深受游客欢迎。白家碱地柿子采摘、曾家草莓采摘、得胜葡萄采摘等吸引了大批游客,日接待人数较去年同期增长20%。

  我市构建“红海滩+”产品体系,在以“红海滩”为核心的框架下,健全配套设施,丰富下游产品,围绕“红海滩”延伸产业链条。以稻草艺术区、七彩庄园、鑫安源度假村、绕阳湾、辽河绿水湾为代表的乡村游产品不断完善,盘锦一日游、盘锦二日游产业链条基本完备。

  我市不断强化四季旅游主题,重点突破冬季旅游瓶颈,充分利用民风民俗和乡村旅游资源,开展冬季稻草艺术节、二界沟开海节、得胜葡萄采摘节、白家碱地柿子节、卧龙湖冬捕节、绕阳湾冬捕渔猎文化节等系列主题活动,撬动冬春旅游市场,形成了“淡季不淡,四季不断”的旅游新局面。

  我市全面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以来,“宜居乡村”建设大步迈进,充分反映了美丽中国、美丽辽宁、美丽乡村在盘锦的生动实践,打造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升级版,乡村旅游环境得到了全面改善。特别是“示范村”和“美丽村”建设,为我市发展季节性、候鸟式的养老产业,发展集观光、采摘、垂钓为一体的周末度假新型农业,打造旅游度假村提供了新的载体和平台,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按照“全域旅游”发展的需要,市委市政府实施民宿产业“百村万床”工程,把“红海滩”招徕的游客消化在我市的美丽乡村。

  市旅发委制定《盘锦市推进特色民宿村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时间节点。截至目前,全市各县区、经济区共有29个镇(或街道)60个村(或社区)建成并投入运营民宿220座,床位3600多张(含农家乐等)。荣兴“稻作人家”、太平镇新村村、向海街道石庙子村、田家街道大堡子村等精品民宿运营效果良好。大洼区成立了民宿协会,赵圈河镇、唐家镇、新兴镇、新立镇、田家街道、向海街道等已实现整体推进。“平安之家”民宿、“印象清河”民宿、“花海”民宿、荣“钓鱼”民宿、“翰林”民宿等全面开工建设。

  市旅发委与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协商,研究战略合作,对盘锦乡村旅游、民宿产业、旅游产品等进行总体授信,加大信贷投放力度。3月28日,邮储银行盘锦分行向赵圈河湿地旅游小镇民宿户发放了第一批民宿专项贷款。

  为打造主题鲜明的旅游特色小镇,我市初步规划设计了8个旅游特色小镇的产业主题及发展方向。将赵圈河红海滩度假小镇打造红海滩景区服务功能承载地;疙瘩楼稻艺文化小镇主体建筑已完成,正在积极推进地面土建施工进度;金帛海滩爱情主题小镇附属功能楼完成主体框架施工,主停车场具备使用条件;二界沟渔雁文化小镇、荣兴朝鲜族风情小镇、田庄台河口古镇等部分商业街区改造初见形象;盘山古驿文化小镇、鼎翔辽河口苇海旅游小镇继续深化规划设计。

  我市以“二次旅游消费”产品带动乡村旅游产业收益,提升乡村旅游消费板块的特色,尤其加强旅游团队餐饮接待设施建设,全力推广“辽河口渔家菜”;加强苇艺、草编、油雕等旅游商品规模化生产;实施“旅游后备箱”工程,打造采摘、垂钓、野营、渔猎、美食等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延伸服务链条,切实满足游客的多元化休闲度假需求,刺激“二次消费”。

  记者在市旅发委采访时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A级旅游景区由7家发展到15家,其中乡村旅游景区8家;国家级旅游示范村1个、国家级旅游景观名镇1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4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6家;省级特色旅游乡镇和旅游专业村达30多个,民宿及农家乐床位近4000张。依托乡村旅游发展成果,2015年,红海滩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2016年赵圈河镇成为“国家级特色小镇”。目前,乡村旅游景区接待人数约80万人,占重点景区接待人数的48%。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