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快递 第一重点

全球熊猫迷看过来 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这么干

2017-09-23 15:11

摘要:可爱的大熊猫,粉丝已遍布全球,而大熊猫栖息地主要分布于四川省西部、陕西省南部和甘肃省东南部,多年来三省为保护大熊猫作出了不懈努力和重要贡献。 2017年初,国家正式批复《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指出大熊猫国家公园涉及三个省的12个市(州)、

  可爱的大熊猫,粉丝已遍布全球,而大熊猫栖息地主要分布于四川省西部、陕西省南部和甘肃省东南部,多年来三省为保护大熊猫作出了不懈努力和重要贡献。

  2017年初,国家正式批复《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指出大熊猫国家公园涉及三个省的12个市(州)、29个县(区),总面积达2.71万平方公里。其中,四川境内超2万平方公里,主要涉及绵阳、广元、成都、德阳、阿坝、雅安和眉山七个市州。据了解,大熊猫国家公园将于2020年底前正式设立,将成为保护特有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生态系统的国家公园。

全球熊猫迷看过来 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这么干
中国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图(图片由四川省林业厅提供)

  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 四川这么干

  据了解,大熊猫国家公园涉及三个省的12个市(州)、29个县(区),总面积达2.71万平方公里。四川境内就超2万平方公里,主要涉及绵阳、广元、成都、德阳、阿坝、雅安和眉山七个市州。

  其中野生大熊猫栖息地面积1.44万平方公里,划入区内拥有野生大熊猫1205只。划入的栖息地面积、种群数量分别占四川总量的71.26%和86.88%。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设意义重大,四川具体将如何开展工作?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工作推进领导小组

  四川新闻网记者从四川省林业厅获悉,今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后,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全面开始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将其列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7年重点改革事项。成立了由省委常委任组长、副组长,省政府副秘书长及21个省级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推进领导小组。

  近期,省委省政府成立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机构筹备委员会。筹委会主动邀请国家林业局和陕西、甘肃两省林业厅主要负责同志来蓉会商体制试点工作,并派出省领导小组相关单位负责人前往三江源国家公园等地学习考察,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的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讨。

  制定体制试点实施方案 争取今年年内取得初步成效

  按照相关要求,在认真研究论证、充分沟通协商、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四川已编制完成《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设要坚持保护优先,把加强生态保护作为试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大熊猫稳定繁衍生息,维护其栖息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四川将绕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主要任务,以加强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争取今年年内取得初步成效,2020年底前正式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

  《方案》指出,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筹备委员会,具体实施定编定员等工作。联合陕西、甘肃两省同筹建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分片区整合公园内各类保护机构、职责和人员,把分散在各部门的生态保护管理职责划入其中。组建资源环境综合执法队伍,开展集中统一综合执法工作。

  要科学划定大熊猫国家公园及功能区边界。根据野生大熊猫种群分布状况、栖息地范围,山系、河流走向,同山系、临近相似区域管理的原则,对岷山片区、邛崃山-大相岭片区边界进行实地勘察后,进一步核实实际状况,最终确定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部分两大片区的边界范围。同时,依据保护对象的敏感度、濒危度、分布特征等进行四大功能分区并划定界线。

  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意义重大

  大熊猫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和我国国宝级珍稀野生动物,也是我国与世界各国交流的和平使者。保护好大熊猫既是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自然遗产,也是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体现,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有着多方面的重大意义。

  推动大熊猫栖息地整体保护 实现大熊猫家园的永久保存

  四川新闻网记者从四川省林业厅了解到,历史上,大熊猫曾经生活在包括大半个中国及周边部分国家在内的广大区域,由于人为活动加剧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目前大熊猫种群已退缩到秦岭、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和凉山六大山系。多年来,我国在上述地区坚持实施重大生态建设与保护工程,对大熊猫的保护、栖息地的植被恢复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大熊猫野生种群数量稳定增长、栖息地范围明显扩大。

  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全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1864只,栖息地面积达到25765.95平方公里,与第三次大熊猫调查结果相比分别增长16.8%和11.8%。但由于特大自然灾害、人为活动和地理隔离,大熊猫栖息地碎片化特征明显。而栖息地是大熊猫赖以生存的自然家园,在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整合设立国家公园,推动栖息地整体保护,促进栖息地斑块间的融合,有利于实现自然生态的系统保护和整体修复,永久保存大熊猫栖息地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为大熊猫生息繁衍创造良好生态环境。

  保护我国“天然基因库” 促进生物多样性

  据了解,大熊猫栖息地分布于我国地形第一阶梯向第二阶梯过渡地带,是长江与黄河的重要水源涵养地。该区域是全球范围内地形地貌最为复杂、气候垂直分带最为明显的地区之一,孕育了最为典型、保存最为完好的生物多样性,有包括大熊猫、川金丝猴、牛羚、朱鹮、小熊猫、川陕哲罗鲑、珙桐、红豆杉、康定云杉、水青树等珍稀动植物在内的8000多种野生动植物,被誉为“天然基因库”,具有全球意义的保护价值。

  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不仅能够加强对大熊猫的保护,还能使同域分布的其他野生动植物受益。因此,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立有利于有效拯救和保护我国珍稀濒危物种,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对保护世界最珍稀的物种资源,实现生物多样性的永续利用具有世界意义。

  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 优化生态环境资源配置

  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对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我国野生大熊猫种群分布于多个省份,拟建国家公园范围内有世界自然遗产地、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水利风景区等。现有保护地主要依据生态系统类型和建设目标按行政区划设置,管理机构隶属不同管理部门和不同地区,存在多头管理、管理缺失、管理交叉和权责不清等体制性问题,造成完整生态系统管理的碎片化,给有效保护和管理带来诸多困难。

#p#分页标题#e#

  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理顺管理体制机制,解决好跨地区、跨部门的体制性问题,对大熊猫主要栖息地的国土空间实行高效的保护管理,对山水林田湖草进行统一规划、统一保护、统一修复,优化经济、社会、人口与生态环境资源的配置,将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作出贡献。

  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积极性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据了解,大熊猫栖息地地处山区,群众生活水平普遍较低,现有生产生活方式对自然资源依赖程度较高,工程建设、资源开发等活动普遍,群众主动保护生态的意识不强,脱贫致富奔小康难度较大,地方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之间矛盾较突出。同时,该区域内已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采伐,森工企业转型发展和职工转岗就业面临巨大挑战。

  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搭建起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生态保护平台与载体,形成有利于保护生态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经济结构,有助于将生态保护、扶贫开发、林区发展和地方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群众自觉参与、社区齐抓共管、全民利益共享,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协调互动的体制机制,最终建成自然生态环境有效改善、百姓生活水平有效提高、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幸福美丽家园。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