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快递 第一重点

西双版纳植物园珍奇动植物奥秘令人眼界大开

2018-07-16 21:08

摘要:第三届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日前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圆满闭幕,论坛吸引到全国120余名专家学者,共商研学旅游背景下科学教育。作为本次活动的承办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在研学旅行方面表现突出,既是首批中国十大科技

第三届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日前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圆满闭幕,论坛吸引到全国120余名专家学者,共商研学旅游背景下科学教育。作为本次活动的承办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在研学旅行方面表现突出,既是首批中国十大科技旅游基地,也被评为“网民最喜欢的十大研学旅游目的地”。

论坛期间,云旅君跟随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讲解员依波风,游览了版纳植物园研学旅行路线。欣赏到令人难忘的雨林景致,体验了雨林探奇,看到了血雨腥风的“绞杀现象”,以及难得一见的兰花螳螂和可以载人的巨大王莲,各种珍奇动植物蕴含的自然奥妙令人眼界大开,接二连三的“难以置信”拓展了云旅君的认识边界,原来我们身边的自然世界竟如此奇妙迷人。

雨林奇观 血雨腥风的“绞杀现象”

西双版纳植物园生态环境优越,目光所及之处,满眼绿意,而就在这看似平静的热带雨林中,一场悄无声息的的“血雨腥风”正在悄然上演。热带雨林气温高,湿度大,为各种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野蛮生长”成为雨林法则。植物们为获取更多的营养水分,无不遵循着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甚至上演着“雨林杀戮”。

故事的开始,机灵的鸟儿落在榕树枝上,细细品味着榕树果实,当鸟儿离开榕树后,通过粪便将榕树种子带到其他树种上。榕树种子开始在树木的枝丫或树皮裂隙上生根发芽,“绞杀现象”由此开始。榕树种子萌芽后,能产生不定根,它们牢牢附着在“宿主”身上,不断交叉融合,渐渐包裹住,并吸取其营养水分。

一边是榕树的茁壮成长,一边是“宿主”日渐衰落,榕树根茎紧紧勒住“宿主”,贪婪地吸收着每一丝营养水分,导致“宿主”营养亏缺而死。于是,我们看到“宿主”的树桩空洞,枝叶掉落。残忍的“绞杀现象”令人咂舌,但也造就了其他的雨林景观。神秘的“雨林世界”里,有的如动物的利爪,几根榕树枝依次排开,有的如同敞开的大门,游人可从中间穿过。游客在与这些景观合影时,是否曾想过,它身后的故事都是大自然留给世人的“谜语”。

不同于动物世界中血脉喷张的捕猎行为,“绞杀现象”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据版纳植物园科普讲解员依波风介绍,“绞杀现象”往往要持续几十年,就像一场无声的“杀戮”,而桑科榕属植物也被当地人称为“绿色的杀手”。

难得一见 优雅动人的兰花螳螂

“绞杀现象”是热带雨林中的标志性景观,而这次旅行中,云旅君有幸在奇花异卉园,见到优雅动人的兰花螳螂。兰花螳螂算得上版纳植物园中的“隐世高人”,很多科普讲解员表示,他们在版纳植物园内工作数年都不曾见到过兰花螳螂的身影。这样可遇不可求的美好“相遇”,竟然让云旅君遇到了。

初次见面,这个小家伙正在树枝上休憩,“倒挂金钩”的姿势十分独特,修长的四肢亭亭玉立,犹如粉嫩的花瓣,躯干上点缀着丝丝粉红。兰花螳螂偶尔慢摇步伐,像是随风摇曳的花瓣,粉嫩的颜色搭配苗条的身形,犹如正值青春的少女,令人爱怜。

岁月催人老,实际上兰花螳螂并不总是如此粉白娇嫩,渡过“少女时期”(幼虫第一次蜕皮到成虫之前),兰花螳螂便渐渐褪去粉白,转为棕黄色。果然,容颜易老,不分你我。幸运的是,云旅君看到了兰花螳螂最美的一面。

动植物中,不乏伪装的高手。通过改变自身颜色或形态,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从而达到良好的隐蔽效果。既然如此,那为何兰花螳螂又要反其道而行之,如此娇艳欲滴的外貌,似乎与周遭的环境有些格格不入。

科普讲解员依波风介绍,兰花螳螂如此“拟态行为”,其实是为了捕捉猎物。精心装扮的兰花螳螂就犹如淡雅高洁的兰花,彰显着无穷的魅力,而兰花螳螂的颚部还会释放出特殊的气味,对许多昆虫有着特殊的吸引力。当蜜蜂、蝴蝶等小型授粉昆虫,经受不住“诱惑”,慢慢靠近后,敏捷的兰花螳螂使出一记“螳螂拳”,便将昆虫收入囊中,一餐美味手到擒来。

“可远观可亵玩” 能载人的巨大王莲

版纳植物园中,水生园和棕榈园紧挨一起。当下正值莲花盛开的时节,硕大的莲花错落有致,大珠小珠落玉盘便是对此最形象的描绘。一片绿意盎然间,零星点缀着美艳动人的睡莲,淡雅清新惹人怜,浓妆艳抹韵味足,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

不止眼前美景,还有诗与远方,水生园和棕榈园构成一幅绝美画面。视野跨过水池,对岸早地上,高大的棕榈树亭亭玉立,向上生长,多少有些直顶苍窘之意,让人感慨生命力之顽强。笔直的棕榈树,两头细,中间粗,犹如造型独特的象脚鼓。烈日当空,通透的光线穿过棕榈叶,留下如梦似幻的光影,树下傣家姑娘撑着纸伞漫步其中,边城风情令人沉醉。

炎炎夏日,娇艳欲滴的莲花、翠绿的莲叶无疑是最亮丽的颜色。古往今来,受无数人热捧,北宋理学家周敦颐曾赞美道“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今天介绍的王莲,不仅可以欣赏,更可亲密接触。

王莲拥有水生植物中最大的叶片,叶展直径最大可达3米,叶片边缘向上卷曲,犹如翠绿的玉盘,又形似小船。儿童坐在上面,犹如乘着一叶扁舟,十分有趣。看似柔弱的花莲,如何能够载人?依波风介绍,王莲背面如同门撑开的雨伞,密布着中空而坚实的粗壮叶脉构成坚固的“骨架”,叶脉中储存的空气,使王莲有很大浮力,因此不仅能载物,更能载人。

不仅力大无穷,王莲还是十分善变,王莲首次开花多在夜晚,圣洁的白色雌花会提升周围温度,吸引传粉昆虫投入温暖的怀抱。待到第二天早上,花朵慢慢闭合,雌花开始转变为雄花,花药也慢慢成熟。夜色来袭,第二天傍晚,王莲再次绽放,花色变为紫色或洋红色,十分神奇。

花非花 纸扇花以叶为“花”

绿意盎然的版纳植物园绝不会让你审美疲劳,百花园中的繁花似锦,又是另一番味道。绚丽如金凤花、红纸扇、美人蕉,淡雅如鸢尾、紫薇、粉花芭蕉,总有一抹色彩能照进你的内心。不远处,一片艳红吸引住了云旅君的目光,上前细细查看,绿色的枝叶上,竟然还遍布着几缕火红的“花瓣”。不对,这并不是“花瓣”,细细观察,几缕红色簇拥中,白色花朵袖珍娇小,散发着淡雅的韵味,如果不留神观察,细小的美好便擦肩而过。

在自然世界中,植物授粉常要通过动物作为媒介,而色泽鲜艳的花朵往往能吸引到更多的昆虫前来授粉,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招蜂引蝶”。娇小可人的纸扇花的确美丽,但微小、洁白的花蕊很容易便淹没在绿色的浪潮中。为此,纸扇花想出了好主意,进化出大片的红色萼片,通过艳丽的萼片来吸引昆虫授粉。远远看去,一片火红便是美艳的萼片,并不是“花瓣”。这种方式果然奏效,不仅成功吸引到云旅君的注意,大名鼎鼎的金裳凤蝶也在这片火红的美艳中姗姗赶来。体型硕大的金裳凤蝶犹如贵妇人,后翅金黄色和黑色交融的斑纹,在阳光照射下流光溢彩。

研学旅行 探秘雨林奥妙

云报旅游文化全媒体记者跟随版纳植物园科普讲解员,逛遍了植物园的多个园区,既欣赏到令人难忘的雨林景致,也领略了神奇的雨林奥妙,而后者带给云旅君的冲击,更为震撼。边走边看的途中,在科普讲解员生动有趣的讲解下,原本晦涩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接二连三的“难以置信”推翻了云报旅游文化全媒体记者的认知边界,原来我们身边的自然世界如此美妙。

据悉,纳植物园高度重视科普教育工作,近年来充分利用中科院机构的强大科研力量、优美的园林景观和当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等资源,不断提升科普工作的内容与品质,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开展的“科学探索营”、“自然笔记大赛”、“观鸟俱乐部”等科普活动,年均受益上万余人;并结合园区科学内涵特点和景观特色,创建了“绿岛历奇”“大手拉小手”“植物艺术”“秘密花园”等四大科普活动品牌。发展至今,西双版纳植物园已成为公众向往的研学旅游的理想之地,目前每年约有80余万人次参观访问。

值得一提的是,为更好开展研学旅行工作,提高科普质量,版纳植物园还培养了一支以少数民族为主的科普讲解队伍,在讲解中融入当地民俗文化,十分有意义。

此外,版纳植物园还通过网络,将科学传播、科普活动与旅游服务充分结合,如在官方微博编辑发布国内外最新科研进展和版纳植物园科研动态,开设“生态学”“植物科学”“夜话科学”等多个子话题,其中“夜话科学”阅读量超过2000多万,微博粉丝数量超过20万人,在网络平台上,形成良好的科普教育氛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