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快递 第一重点

金风丽日上华山感受华山不一样的震撼

2019-03-14 09:59

摘要:自去年清明节夜登泰山之后,览尽祖国三山五岳胜景,成了我心中日益迫切的一个生活小目标。去年正逢家中多事之秋,爬山的计划被搁置了下来。斗转星移,岁月这个最好的心灵理疗师,逐渐把我的心灵疗愈。于是,登山旧念又起。 华山三侠 国庆长假前夕,我终于有

    自去年清明节夜登泰山之后,览尽祖国三山五岳胜景,成了我心中日益迫切的一个生活小目标。去年正逢家中多事之秋,爬山的计划被搁置了下来。斗转星移,岁月这个最好的心灵理疗师,逐渐把我的心灵疗愈。于是,登山旧念又起。

  华山三侠

  国庆长假前夕,我终于有了西去攀登华山的机会。9月27日凌晨,夜色中的古都西安非常低调地迎接了我。出了西安火车站,一眼就看见霓虹灯装饰下的西安古城墙。这段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重修的城墙,沉重地烙上了现代印记:城墙下的半圆形过道两边,是经营副食、百货的商铺,二楼是网吧,三楼是可供旅客短暂休息的客房。

  原本打算第一天就去登华山的,但听天气预报说,27日当天天阴、而且18时左右会下雨,之后的几天都将是晴天。旅游攻略里说,下雨天山路湿滑,不适宜登山,所以我临时更改了旅游计划:先去华清宫和兵马俑,第二天再去登华山。我为自己能及时更改出行计划而感到非常满意,因为27日中午,我刚到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外,不大不小的雨就开始下起来了,如果这时候在山上,冒雨爬山该是多么凄惶冻人啊。

  28日,天气晴好,是登山的好日子。上午8点半,从西安火车站对面的汽车站乘坐全程高速的旅游巴士。2个小时之后,云遮雾罩中的西岳华山,在众人的千呼万唤中,终于露出了巍峨而又曼妙的身姿,岩石磷磷,绿树隐隐。

  大巴车上一共坐有20多名华山的朝拜者,坐在车前部的几个乘客相互交流着,其他人一路上选择了沉默。因为不想再做登泰山时那样的独行侠,我就主动和身边的两个小伙子攀谈起来:90后的小何,来自湖南农家;80后、准90后的小周,来自江西某县城。他二人以前互不相识,因为同住某青年旅店,便结为登山伙伴。我说了自己的想法,他们没有犹豫,欢迎我的加入。于是,三人相互加了微信,建了一个小小微信群,小何命之为“华山三侠”,一个临时登山小队随即宣布问世。因为我是70后,自然成了“华山三侠”的韩大侠;小周是二侠,小何最年轻,是少侠。

  自古华山一条路

  我们略一商量,一致选择景观最多的玉泉院“自古华山一条路”的徒步登山路线。旅游巴士把一车人拉到玉泉院附近的一家饭店门口,饭店里的两个人见巴士到来,极其热情地欢迎我们,那种热情让我顿时起了疑心。司机和乘务员招呼大家进店,听他们讲解登山注意事项,而且强调说都是“免费的”。

  

 

  生怕掉坑里的我们三人没有进店,径直往回走,步行2公里多,回到刚才巴士路过的华山游客服务中心,网上已买登山门票的我完成线下取票,网上没买票的他俩现场购票,然后乘坐免费摆渡车再回到玉泉院附近。现在想来,我们可以从那家饭店再往南走100米,到游客摆渡中心,乘免费摆渡车回到游客中心取票、购票。

  在山脚下一家私人超市里,每人吃了一碗泡面,又补充些登山必需品,手套、士力架、压缩饼干、红牛饮料等,我们就出发了。抬手看表,上午11时40分。

  踏上进山路不久,出现在我们眼前的第一个人文景观是五龙宫,但我们心中的首要目标是登顶华山,所以对这个小道观只是瞥了一眼,就往前走了。向前不远,是老一辈革命家彭真题字的“华山”山门,华山三侠在山门前第一次合影。接着来到五龙潭,但因为是枯水期,根本寻不到潭的影子,只能看到一座不大不小的单孔桥,桥头画有阴阳太极图案,表明这里是道家地界。桥东栏杆外雕刻有5个龙头,桥西栏杆外露出5个龙尾。

  

 

  从五龙桥往上大概100米,是华山大门。交了景区门票,迈进大门,“自古华山一条路”就被我们踏在脚下了。这是一条几经整修的登山石坡路,东侧(左侧)是深浅不一的山溪,一路泉水欢唱,西侧(右侧)是不断升高的山峦,山上绿树成茵,给人清爽宜人的感觉。但因为是上坡山路,海拔升高速度很快,没走多远,我们已经有点气喘吁吁了。

  业余登山爱好者

  时间接近中午,气温很快升到20多度,我们开始感觉浑身燥热。虽然进山前信心十足,意气风发,但走了大概40分钟后,两条腿已经有酸疼的感觉了。路上陆续碰到几名昨天登山、坚持徒步下山自虐的游客,但见他们步伐混乱,双腿打颤,像是刚刚经历过一番战场激烈厮杀的残兵败将,又像是被健康人队伍抛弃了的残疾子民,有的拄着个木棍,有的背着个背包,歪歪扭扭、踉踉跄跄往山下走去。也许明天这个时候,我们也会像他们这般狼狈不堪。等人家稍微走远,我们三人目光交流之后,实在忍俊不禁,哈哈哈大笑了一阵。

  

 

  越往前走,路东侧溪水的声音就越大。溪水清冽,可一眼看到溪底的各种大小石块,因为眼前是秋季,水流并不大、不急。但我可以想见夏天雨季时溪流的样子:洪流滚滚,枯木、石块顺流而下,似有千军万马从高处山涧呼啸而来,彼情彼景该有多么壮观啊。

  因为溪水长期浸润的缘故,溪岸上的很多岩石湿漉漉的,岩石缝里、树下生出青蒿、续断(一种藤蔓类植物,茎上带细小的刺,不小心能把人手划流血),还有很多叫不上来名字的绿色植物,清爽着我们的眼睛。有一棵树干更是别致,斜倚着身子,树干下杂草如茵,因为常年见不到阳光、加上周围长期潮湿,树干上长满了厚厚的一层青苔,翠绿可爱。后来仔细观察,路两边这种树身上长着青苔的树还有不少。

  从装备来看,华山三侠都是业余登山爱好者:不光背包都不是专业户外装备,包里除了吃的、喝的,穿戴用具准备得十分不齐备。二侠小周更是要命,上身只穿了一件羊毛衫,下身是牛仔裤和皮鞋,刚爬一段山路,他已经浑身是汗了,而且热得难以忍受。我劝他把上衣脱了,赤着上身前进。他犹豫了一阵,坚持往前走了一段,最后脱下了毛衣。小周体力很好,一直把我和小何甩在后面,很多时候甚至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之外。少侠小何也是长衣长裤,二侠小周半裸前行的时候,他的天蓝色长袖衬衫后背全被汗水浸透了,前胸也湿了一大片,但他坚守着自己的这身打扮,不愿意半裸出镜。直到后来上身几乎全湿,他才从背包里拿出另外一件黑色短袖T恤换上。本大侠还是比两位少侠多了点生活经验,提前在长衣长裤内多穿了件短袖文化衫和运动短裤。山路走了将近一小时后,我也是燥热难耐了,脱掉外面的长衣长裤,一身轻装,顿感浑身轻爽,登山的力量更足了。

  曾经桃花笑春风

  我和小何不想错过路边任何一处值得一看的风景,发现值得驻足观赏的路边景点,我们就会停下脚步,走上前去转转看看。王猛台、灵官殿等一些小的古迹遗址、楼台庙宇,被我们一眼扫过。但走过号称“华山天险第一关”的五里关后没多远,一处修饰一新的道观吸引了我和小何的目光。道观位于石路右侧,观门两旁挂着大红灯笼、门楣上写着“桃林道院”几个大字。我们简单交流几句,便决定上去看一下,也让已经有明显疲乏感的双腿双脚歇息片刻。

  

 

  道观的大门敞开着。走上台阶,进入观内,影壁墙上张贴有“国家宗教活动场所”标识,字体并不大,但也很显眼。右转上到院子中,一个年轻的道士蹲在正午的阳光下忙碌着,从一片植物种子捡拾着杂物。这个院子大概40平米大小,水泥路两边种着几株一人多高的幼树,树下是人工挖掘出的菜地,但地是空的,也许是收获完了,等待来年再种新的菜。

  院子西侧耸立着一面高大的天然石壁,上刻“人闻清钟”、“第一关”等字,字迹工稳,没有落款日期。石壁内凿出一个圆形房间,供奉着“三元赦罪天尊”塑像。院中的年轻道士没有抬头询问,可能他见到太多像我们这样好奇的游客了,我们也没有打扰他。看了一圈,我们走出院子。往南有一个平台,我们拾阶而上,往四面张望,看到平台上种着几株桃树,枝繁叶茂,有少数树叶已经变老变红。小何说:“果真有桃树啊!”走出桃林道院,看到路边条石上刻有两句诗文:“依旧坪树对流水,曾经桃花笑春风”,平仄格律虽然不工稳,但还真是应景。

  

 

  再往上走,路边又见到一处“国家宗教活动场所”,但从建筑新旧、香火鼎盛程度上看,这里和“桃林道院”相比,似有天壤之别。守护院子的是一个老者,我向他双手合十致问,他也以双手合十回我。我们随便转了一下,见不到可看的风景,便接着向上赶路。

  走走停停看看

  登山路上不时能见到零售店铺,老板热情地向游客推销他们的黄瓜、西红柿、矿泉水等补给品和登山用品。随着山路海拔的升高,这些商品的价格也不断上涨。

  就这样走走停停、歇歇看看,经过石门、莎萝坪、响水石、药王洞、毛女洞、青柯坪、东道院,我们来到回心石。华山的每一个景点名字,背后都有传说和故事。石门是一块斜出山路的巨石,因巨石下面的天然石洞横在登山路上,成为此处上山之人必穿之“门”,华阴县旧志称石门为华山天险第二关。莎萝坪因坪上种植有莎萝树而得名。莎萝树就是菩提树,自印度引进,据传陈抟老祖曾在坪上亲手种植过一株,清时树干已十分粗壮,需两人方能合抱。叶如手掌,绿萼白花,绿伞如盖。不幸的是,1884年间一场山洪,将此树及坪上所有建筑毁于一旦。

  

 

  响水石,是一块路边巨石,中间凹,两边凸,人们把耳朵贴在石头上,可听见水声阵阵,但石头附近根本没有任何水流。有分析说,这是石头内部构造形成的物理回音效果。

  青柯坪在响水石南,因坪上长有很多青柯树而得名。面积40余亩,是华山地界上面积最大的坪地。这里地势平坦,三面环山,周围崖壁深谷,浓荫蔽日,时见楼阁掩映于苍山翠林之间,远处翠峰耸立,阳光普照,身处此境,有身处世外桃源之感,人称“小蓬莱”。

  离响水石不远的地方,溪流声消失了,再走一阵,溪水又出现了。我猜测溪谷中可能有一段暗河,水在溪底石头下悄然流淌,但游人已经看不见、听不到了。世界上有我们看不到的东西,按照自己的规律消长着,成为不容人们忽视的力量。

  关于回心石名字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自这块巨石往上,才算是真正开始登华山,山势陡峻,险路重重,胆小者、体力不支者,见此石只能半路折返;另一种说法,是说元朝道士贺志真带领徒弟在华山日夜凿洞,凿成一个,被人占去一个。两徒弟遂心灰意懒,认为师父的本领不过如此,于是心生歹意,趁师父在南天门外岩壁上凿洞时故意将绳索砍断,企图将师父摔死于崖下。但当他们跑到“回心石”处时,却发现师父从山下迎面上来,两人大惊,方知师父已修炼成仙,于是回心转意,随师父回山上凿洞,修炼道功。后人将两人回心转意的这个地方称为“回心石”。

  

 

  千尺幢、百尺峡

  回心石往前走不远,华山五险中的两险相继出现在我们面前:千尺幢和百尺峡。身临其境,才发现其实它们远没有我事先想象的那么险。千尺幢位于华山一段陡峭的山崖上,不知何年由前人依壁凿成。石阶宽一尺左右,窄10公分左右,最窄的石阶仅能容下成人半只脚。石梯仅能容一人侧脚上下,370个石阶,如无铁索牵护,难以攀登。

  前十数米之内,右侧石壁,左侧铁栏杆,石壁和铁栏杆上均安装有铁索链,供游人抓握;后数十米,两侧都是石壁,有铁索链相护。攀爬千尺幢,必须抓紧铁链,脚下踏实,手脚并用,方能稳步前行。如果顺利,不久便能攀爬至顶。但因为前面游人爬着爬着停了下来,更有胆子大的游客停住拍照,一度造成狭道拥滞,爬到幢尽头又比刚握住铁索链时想象的速度要慢一些。

  

 

  从幢底往上看,只能看到一线天;人行至幢半腰,感觉在石头缝隙中向上爬行;爬到顶部再回望,下面的人像是在石井中一样。

  上了千尺幢顶部,走过十来步平地,就来到百尺峡面前。百尺峡长约百尺,共有石阶91级,和千尺幢属同一类山险。过了前者,后者其实再无危险可言。两侧是石壁,石壁中劈出一石峡。明人为百尺峡题诗云:“幢去峡又来,天险不可瞬。虽云百尺峡,一尺又千仞。”到了百尺峡顶,头顶有一巨石,上写“惊心石”,登至峡上,又有一块巨石,回视,石上写有“平心石”三字。

  

 

  过了千尺幢、百尺峡,从群仙观再往上走,就到了老君犁沟。这是群仙观至猢狲愁的一段槽形险道,两旁垂吊攀山铁索,上有台阶570级。相传从前这里根本无路可走,太上老君驾青牛过华山,念其艰险,挽铁犁耕出这条道路,状如耕地时留下的犁沟,故称“老君犁沟”。其实,这里是山水长期冲蚀形成的一段险路。老君犁沟的尽头是“猢狲愁”,即使身躯灵便的猴子到这里也会发愁,可见此处崖壁极其陡峭。

  登顶北峰

  我们决定首先登顶北峰。沿着指示牌所指,我们一路高歌猛进,向着北峰挺进。到了“北峰顶”石门处,二侠和少侠以为已经登顶北峰,精神上为之放松,忙着在那里拍照留念。

  我没有就此陶醉,坚持继续向北进发,又向上走了10分钟左右,才来到竖有金庸题字“华山论剑”石碑的北峰峰顶。这是一个修整过的长方形平台,有40平米以上,长形条石铺地,东南角竖着刻有金庸题字的标志性石碑,北边是华山旅游开发公司摆设的商铺,为游人提供收费拍照服务。他们备有几把剑,供游人租用。

  此时已是下午4点半,阳光从西边的天空斜射过来,登顶北峰的我放松下来。我决定在北峰峰顶留下一张纪念照片,但又害怕逆光而拍得效果不理想,于是向商家提出拍照请求。因为国庆未到,商业拍照的生意清淡,负责拍照的工作人员对我非常热情,专门派出2人为我拍照:一人担任“武术指导”,教我正确持剑,摆出与人论剑的雄武姿势,另一人专门捕捉镜头。有那么一瞬间,感觉自己真的成了金庸笔下的剑侠,武功高强,正气凛然。

  拍完照,坐下喝水,和旁边的工作人员聊了几句天,我的“论剑”照片就闪亮出炉了:照片上的我,短衣短裤,脚上一双运动鞋,右手举剑,剑锋横于头顶之上,左手食指和中指并拢,拇指和无名指、小指捏在一起,双目圆睁,雄姿勃发,英气直上眉梢(我想象出来的英气哈)。远处的华山南峰和东峰,在背后形成一个天然的元宝形状。他们的广告词说:头顶元宝,脚踏青山,预示着我将要有好财运。哈哈,我能不能发财不好说,照相的人一多,他们发财是肯定的了。

  北峰海拔1614米,是华山五座主峰中海拔最低的山峰。因其四面悬绝,上冠景云,下通地脉,巍然独秀,宛若云台,所以又叫云台峰。诗仙李白曾有《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诗云:“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

  

 

  收起照片,不一会儿,其他二侠也上来了。三人有说有笑,换着不同的角度拍照、合影。已经失去威力的太阳行将西坠,抬手一看已是下午5时多,便相互招呼着下了云台峰。

  高人在民间

  从北峰返回来,面前有3条路可走:来时的老路,通往中峰、南峰的路,通往东峰的路。为了不辜负自己来华山的初心,我们选择沿途景点最多的山路,一路向南,往中峰、南峰的方向走。经过擦耳崖、天梯、王母宫、都龙古庙,我们向苍龙岭、金锁关方向进发。

  擦耳崖听起来挺险,但经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整修,古人面贴石壁才能通过的险况已不复存在,石阶可容两人并行。过了擦耳崖没多远,就到了天梯下。这是一段在近90度的石壁上凿出的石阶,上下均需攀附石阶两旁的铁链小心移动。天梯有南北复道,二者相距10米左右,游人拥挤的时候,一上一下,可以加快通行速度。

  勇武的皇帝也喜欢来华山游玩,汉武帝、唐玄宗就是其中的代表。华山御道的得名,据说就因为他们两个。当年皇帝驾临之时,当地官员早在临崖道旁凿臼立桩,并拉起帷幔遮险,于是称为御道。御道在崖壁上开凿而成,东临深壑,西依绝壁,在恶劣天气下行至此处,但听山风恶啸,乌云低压,让人感觉有如身处鬼关,所以人们称这里为“阎王谝”。现在的御道,两边均楔进坚实的铁链,只要用心攀爬,倒是没有任何危险可言。

  过了御道没多远,路过都龙庙。山上庙宇、道观众多,我们的初心是登顶和历险,所以除了刚开始进山时专门去看了一下桃林道观,其他的庙观我们都是过而不入,一扫而过。坐在石阶上休息的时候,都龙庙前一位道士吸引了我们的眼球。从几丈开外的地方看过去,只见这位三十岁上下的道士,站在道观外最高一级石阶上的平台处,双脚与肩同宽,轻轻弯腰下身,两手掌交叉反转下探,轻轻松松摸到了脚下20厘米左右处的石阶。道士尔后起身,双脚蚊丝不动,再弯腰下去,身体重心前移,臀部和腰部一半前伸一半后倾,分寸拿捏十分到位,双臂互抱下探,臂肘竟然挨到了脚下的地面!若非每天习练,怎能有这么柔韧的四肢,真是让人开眼。

  苍龙岭,名字听起来就颇有气势。这是北峰通向东、南、西各主峰的必经之路,岭呈苍黑色,势若游龙,现修石阶530级。古时未修石阶时,游人只能骑着这段刃形山脊葡匐前行。唐代大文豪韩愈(字退之)游至此处,内心突然万分恐惧,上不敢上,下不敢下,爬在岭背上大哭,无奈投书岭下求救。华阴县令得知消息,派人将其抬下山。于是,现今逸神崖上可看到“韩退之投书处”几个青色大字。感谢后人的付出,如果没有现今的石阶,一段几百米长的黑色山脊,人爬在上面寸步而行,两侧是悬崖峭壁,稍不留神就会坠落崖谷,估计很多游客到此,都会像韩愈老前辈那样畏惧不前。我和其他二侠正手脚并用沿着陡峻的石阶向苍龙岭顶攀爬,身边快速闪过一个下山的身影,定睛一看:一位年轻女子,身穿运动便装,双手什么也不拄、不扶,一路小跑往苍龙岭下奔去。太厉害了!望着她迅速远去的背影,我不由得发出一声赞叹:“啊啊,竟然跑着下山!”

  华山夕照

  翻过苍龙岭,是被誉为关中八景之首的“华岳仙掌”:一块锥状巨石,兀立在一个观景台的悬崖边上,常年与山松为伴,任它雨打风吹,千年不倒。传说这里的仙掌印是巨灵神劈山开河以解山下百姓多年饱受水患之苦所留。李白有诗赞之:“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奔流射东海”。

  过了仙掌崖,太阳渐渐西坠,躲往西峰后面去了。我举起手机,对着西边的山峦、松树和天空拍了张照片:小半个太阳倚在西峰后,将它的金光照射在山岭较高的地方,喧嚣了一天的华山开始归于平静,松树的剪影清晰地留在我的手机图片里。

  在落霞的照耀下,我们来到金锁关。此关应是一个香火繁盛的景点:北、南两面石阶两旁的铁栏杆上,写有各种美好祝福的祈愿丝带、祈愿铜锁,挂了一重又一重。三四名工人,正在关南部墙根处整修道路,他们一起动手,吃力地把埋压在泥土中的一串铜锁拉出地面,我走上去笑问:“这些锁有五六十斤吧?”其中一名工人回答我:“五六十斤?二百斤都有了!”

  还没过金锁关,掂量了时间和体力后,我们决定当晚留宿山上。过了金锁关,我们放慢了脚步,缓步来到华岳的中峰――玉女峰。峰顶照样竖立着金庸先生的题字石碑,碑上标注着玉女峰的海拔高度――2037.8米。这个写有玉女峰海拔高度的石碑上,还刻写有金庸14部代表武侠小说的首字连诗:“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在玉女峰顶逗留片刻,我们接着往前走,想趁天黑之前找到晚上住宿之所。看路标,东峰就在我们东边不远处了。我们把东峰下的引凤亭看了一遍,感觉除了名字,此景点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当然,这名字背后有它的传说和故事,在华山,各种人文传说故事比比皆是,估计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夜宿华山头

  我们过东峰脚下的云梯而不上,径直前行去找山顶宾馆。天色暗下来了,我们在中峰找好了住宿之所――一个16人间的大房间,全是上下铺铁床,似乎让人一下子回到了高中学生时代。当晚,这个房间一共住了13人,年龄在25岁到60岁之间,其中男游客9人,女游客4人。每个床位每晚100元,东边有个6人间、楼上还有个4人间,也是上下铺铁床,一个床位130元。旅店提供免费饮用热水、可免费为手机、充电宝充电,公共厕所在宾馆外面,地面上铺着一踩一晃的原木地板。

  晚来的一名年轻男性游客,满头大汗,进门就问:“这儿哪里能洗澡啊?”我笑着对他说:“兄弟,你想得太多了!别说洗澡,刷牙、洗脸水都没有啊。”大汗男一脸木然。晚饭?自己带什么就吃什么吧,没有带足的话,山上有方便面,24元一桶,管用热水冲开。

  太阳一落山,山上的凉气立马就从四面包围上来。不知什么时候就起风了。山风从门缝钻进来,寒气袭人,有人开始打喷嚏、擤鼻涕。躺在床上,我感觉双腿酸软,特别是右腿,膝盖像受了伤,疼得厉害。外出上厕所,感觉自己已经残疾,右腿一瘸一拐的,比赵本山小品《拐》中的瘸腿形象传神得多,他那是演的,我这可是真的。被子太薄,老板不管,我们就自己动手,从墙角一堆被子中另外找出一床相对干净些的被子,压在原有的被子上面,再躺进被窝,暖和多了。

  旅馆外面的草地上,扎有两顶帐篷。帐篷的主人是跟我们差不多时间到的山顶。睡袋是保障他们山顶平安过夜的坚实后盾。背着帐篷上山,再背着帐篷到处爬山,这劲头也真是令人佩服。

  在极其简陋的住宿环境里,虽然彼此初次晤面,但大家的交流欲望很高。相互询问了来处、家乡、大致年龄,然后就围绕登山的主题全面展开话题。我们从晚上6点多入住开始,一直聊到9点多,因为第二天凌晨还要早起看日出,大家才意犹未尽地一致同意熄灯就寝。

  半夜醒来上厕所,直听得岭间松涛阵阵,抬头看天,满天的星斗,在天穹闪闪烁烁,银汉直贯南北,清晰可见,让人感觉仿佛回到了遥远的家乡……在家乡,只要是晴朗的夜晚,总是能看到那么多星星,美丽而深邃。寒风吹得我直打哆嗦,右腿膝盖仍然生疼。上完厕所赶紧回到山顶旅馆,屋内弥漫着酣睡的气息,打鼾声和磨牙声混成一曲二重奏,间或伴着一声长长的出气声。

  华山日出

  凌晨4时许,门外有年轻男女毫无顾忌的说话声。睡在大房间门口的我,披衣下床,出去探看,只见一男一女2名游客,站在屋外房檐下躲避风寒。一问方知,他们是昨晚8点半开始爬的山,准备今天在东峰看日出。简单交流了几句,我回房间躺下,继续休息。半醒半睡中,陆续听到越来越多游客的说话声从山路上飘过来。想必他们都是夜爬华山、计划看日出的游客。

  5时30分,房间里的游伴相继起床。有人打开了房间里唯一的照明灯,窸窸窣窣穿衣服的声音四起。5点50分,我叫醒二侠和少侠,催促他们赶快穿衣下床。5分钟后,我们背上各自的背包,向着东峰出发了。感恩上苍,时光未老,睡了一夜之后,我的右腿膝盖竟然感觉不到疼痛,奇迹般地恢复如初了。

  一行人来到东峰云梯下,三三两两的游客开始向上攀爬。有的人爬了五六级石阶就打退堂鼓了,原因是一样的:他们克服不了对摔下云梯的恐惧,对自己能够爬到梯顶没有信心。

  说实话,站在云梯下面,我对自己也没有十足的信心。尤其是爬到中间有负角度的地方,那种极度的恐惧感登时占据了我的心灵。那一刻,心跳加快,双手和双腿都在颤抖,手下稍有不慎掉落梯下,至少会摔成残废,甚至玉石俱焚。我鼓励着自己,安慰着自己,再坚持几步,你行的!你行的!左手换铁链,左脚往上抬;右手换铁链,右脚往上抬,这样脚下会更牢固,更安全。前后花费了漫长的10分钟左右,我终于爬到了云梯顶部,心有余悸地往下回望,自己的手脚仍在微微颤抖!

  二侠和少侠都没有走云梯,他们选择走北面的后修复道,那里只是多走了几步路,象上楼梯一样,没有任何危险。过了云梯这一关,十几分钟功夫,大家爬上观日峰。这里早已聚集了众多游客。天微微亮,天空纤云不染,远处的山岭上,到处雾霭沉沉,天公作美,真是看日出的绝好天气。

  游客已经把建有安全围档的观日台围了三层,杨虎城将军建造的山塔底座上也站满了等着看日出的游客。等着观日出的男女游客,什么穿着打扮都有,有穿单衣的,有穿羽绒服的,也有租军大衣的,甚至有披着被子来的。

  为了看日出那一瞬,有像我们昨天下午进山的,有昨晚连夜登山的。我不由得想:人的一生中,鲜花和掌声等所有代表成功的事物,就像日出的那一刻,从来都只是短暂的。但为了追求这短暂的愉悦和幸福,多少人付出了汗水甚至生命的代价。

  幸运的是,我所站立的观日之地,虽然前方有三层人,但游客个头都不高,站在他们身后,抬一下脚,我就能看到远处的天边和山峦,不愁看不到日出。大家耐心等待着,有游伴的相互聊着天,没有游伴的默默等候着,守望着。就这样等了20分钟左右,天边地平线上,晕黄的光越来越亮,最远处的山峦那边,一抹红光逐渐露出峥嵘。

  红光越来越亮,太阳马上就要出来了,各种手机、相机一齐对着东方的天际拍个不停。红色的霞光不断扩大面积,一个白色的亮点从山那边跃出。6点32分,一轮红日完全从东方的山际线跃了上来,霞光万丈,映红了东天,染红了群峰。人们一派呼叫,照片拍得更欢实了。

  昨天欣赏了日落,今天又看到了日出,华山三侠个个十分满意。从观日台下来,大家在云梯下重新集合,或喝上一碗15元一碗的八宝温粥,或喝上一罐自带的八宝凉粥,或吃一块压缩饼干,算是吃了早饭。少侠小何观日前没有爬云梯,这会儿想弥补一下缺憾。他攀登了十多级石阶,我在下面教他攀爬要领:左脚和左手行动一致,右脚和右手行动要一致。谁知他一听我说爬个云梯还有要领,吓得不敢再往上爬了,从上边退了下来。

  鹞子翻身

  我们从云梯的复道往上返走,按计划前往鹞子翻身和下棋亭。走过观日台,二侠小周打前站,先行到了鹞子翻身处。我和少侠小何登上东峰最高处,环顾沐浴在朝辉中的千山万壑,一览众山小。又见华山松屹立山巅,枝苍叶翠,映托碧空,煞是好看;举目远望,西南天空残月当空,迟迟不愿意落下。华山之巅,明月接日,日月同辉,共同守护着西岳这座亿年圣山。稍远处,座座险峰兀立,雄浑、峭拔,俨然一股不可侵犯之势。站在崖边往下看,天气晴好,可见万丈谷底,令人心中不免一惊,赶紧站稳了脚跟。

  

 

  从东峰峰顶下来,本大侠携少侠径直来到鹞子翻身景点,和二侠小周汇合了。原本想华山三侠都一定会体验鹞子翻身之险的,可到了关键时候,只有大叔级的本大侠决心一试此险,年轻我近20岁的二侠和22岁的少侠都放弃此险了。他们愿意帮我看守背包、手机,在边上等我40分钟,历完险后和他们会合去下一个景点。

  和云梯一样,鹞子翻身也建在几乎直上直下的石壁上,是通往下棋亭的必经之路。华山旅游公司的几名工作人员守在那里,负责向适合体验此险的游客出租安全背带,30元一位,同时负责教游客如何使用安全背带,如何安全下崖。

  系好安全背带,游人须背部向外,面向石阶,手攀铁索,脚踩绝壁上的石窝,一小步一小步往下走。到了该换安全扣的时候,工作人员会提醒你换扣。就这样步步惊心地走下去,再一步一步走过一段横在崖壁上的险路,再往下爬一段,才算过完鹞子翻身。

  从鹞子翻身处下来,走过几段上上下下的陡峭山路,下棋亭就到了。下棋亭又名博台,相传是宋太祖赵匡胤和陈抟老祖下棋的地方,老赵输了三盘棋,最后将华山送予陈抟。亭内有残局一副,据说是赵氏输华山的残棋,一千多年过去了,至今依然无人能破。

  不上栈道非好汉

  我体验了鹞子翻身之险,看了下棋亭,我们向南峰挺进。一路无险,很快到达了素有华山第一险道之称的“长空栈道”。二侠和少侠的表现,再一次出乎我的意料:不是华山最险景点的鹞子翻身,他们表现得不敢体验;但这第一险的“长空栈道”,他们却迅速地、毫不犹豫地决定要体验一把,而且不计代价。因为在他们心中,华山第一险道要是不体验的话,简直等于白来了一趟华山!

  去过华山的人都知道,“长空栈道”确实考验人的心理素质。因为人在栈道,上下都是几乎90度直角的悬崖绝壁(栈道到谷底的垂直落差足足有700多米),虽然一侧崖壁上有铁索可攀,但另一侧没有栏杆,是完全悬空的,脚下只有30厘米宽的条石、椽木可以依托,悬空的身体下面,处处是万丈深谷。游人行于栈道之上,无不紧握铁索,两股战战,一步一小心,惟恐手脚发生一丁点儿的闪失。

  和鹞子翻身处一样,这里也是每人30元租一次安全背带。我们排了半小时左右的队,交了钱、按工作人员要求在登记本上填写了姓名和身份证号,穿戴上安全背带,调节好松紧,踏上了栈道。有了鹞子翻身的经历,“长空栈道”对我来说已经不算太危险。但人站在木板上,仍然无法做到景点介绍上所说的“勇者如履平地”。明明知道没有掉下悬崖的危险,可就是摆脱不了胆颤心惊的心境。我用双手抓紧铁链,每走一段,先打开其中一个安全绳挂钩,挂在前面一段钢丝绳上,再合上后面的安全绳挂钩,然后才往前迈步。

  70名游客一组,排着队向前蠕动,因为只能单向通过,必须70人全部过完,才能重新排队返回。所以,尽管“长空栈道”全程只有100米长,一个来回却可能要花费1个多小时。到了栈道尽头,大家都盼着早点回去,不停有人催问将到道尾的游客:“你后面还有几个人?”

  等本组最后一批游客上来,前面等了许久的游客热情地向晚到的游客介绍后面的“全真崖”,说那里如何如何值得一看。热情背后的真实意图是,担心晚到游客滞留在铁索返程口,阻挡大家返程。我们从9点12分开始排队,游完返回栈道进口时,时间已是11点15分左右了。

  征服华山极顶

  体验了华山第一险道,我们心满意足地往南峰峰顶进发。半道上经过一个庙观,随便进去看了看,然后径直抵达南峰峰顶。南峰是华山第一高峰,被称为“华山极顶”,因北雁南飞后常休憩于此,故又名落雁峰。此峰海拔2154.9米,峰顶的石碑上刻着“华山”二字,不像其它峰顶的碑牌上只写着“华山北峰”、“玉女峰”等名字,应当是华山的地理标志中心了。

  从昨天临近中午进山到目前,24小时之后,我们终于成功登顶华山,彻底征服了西岳。

  登上南峰的游客,驻足流连,或是排队在南峰石碑前合影留念,往来络绎不绝。人在峰顶,顿觉周围各山峰都在向我们这里拱仰。举目环视,但见峰峦起伏,苍山叠翠。西峰之外,八百里秦川尽收眼底,黄河、渭水如两条玉带,飘游在三秦大地,将不知名的城镇和乡村串在一起,如两串珍珠项链。

  南峰石碑旁边有一汪绿池,据查证为“仰天池”,生于华山极顶的岩石上,天然形成,形状不规则。据说涝不盈溢,旱不枯竭,甚为奇异,是华山十大谜之一。那小小天池里的水,倒是挺绿,就是不够清澈,可能是死水的缘故吧。

  幸临西峰

  从南峰下来,二侠小周提出不再登西峰峰顶,直接从西峰坐缆车下山。看来,二侠此次华山之游已经尽兴。但本大侠和少侠小何说,既然只剩最后一座主峰,精彩当然不容错过啊。少数服从多数,没办法,二侠只得陪我们一起往西峰峰顶走去。

  去西峰没有任何险道,走上几百个石阶就到了西峰第一平台。石阶很宽阔,足以容纳四五人同时上下。第一平台再往上不远,就来到斧劈石前。斧劈石如今断而为三,上面的两块断石,相邻处平整如削,真像是利斧劈开的一样。这是一块有着千年故事的石头,因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得名。石头旁边立着一把巨大铁斧,据说这就是沉香劈山的利器。游人争相握斧照相,大概是希望从巨斧那里获得力量吧。

  从斧劈石再往北走过一段山路,攀铁索上了一小段崖壁路,华山西峰就到了。西峰海拔2086.6米,状如莲花,故被人称作莲花峰。站在莲花峰北望,在有限的几座山峦之外,一马平川,公路城镇、田地河流,历历在目。近处青松滴翠,黄叶映衬,与东峰上杨公塔遥遥相对的第二座杨公塔巍然矗立,向世人昭示一代名将杨虎城的家国情怀。

  

 

  华山索道也疯狂

  看了日落、日出,遍游了各华山险道,华山三侠乘兴下山。为了保护上山过程中损耗过多的膝盖,我们一致决定乘缆车下山。大侠和少侠原计划行至北峰乘索道,但此计划被二侠一票否决。从北峰坐索道,一人80元,西峰索道一人140元。无奈,我们每人多支出60大元,从西峰乘索道下了山。

  不过,西峰索道140元也是物有所值,三侠里无论年长年幼,都是第一次乘坐这种斜长4211米、相对高差近1000米、空中距离近20分钟的索道,一路上几次经历轻微失重,中间还跨过一座山峰,吓得有点恐高的二侠和少侠闭上眼睛,大气不敢再出。华山的险,就连索道也体现出来了。

  征服了华山,也征服了做攻略时就已经心跳不已的自己;跟着比我年轻将近两轮的二侠和少侠一起去征服华山,让我这个大叔级的登山爱好者仿佛又年轻了一回。(作者 宛清流)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