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快递 第一重点

践行生态之美 沐浴科学之光,第二届地球科学旅游大会胜利召开

2021-12-09 15:26

摘要:12月9日,在地球科学界和旅游界同仁的鼎力支持下,由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主办、大地风景文旅集团承办、巅峰智业协办的第二届地球科学旅游大会以线上形式召开。

12月9日,在地球科学界和旅游界同仁的鼎力支持下,由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主办、大地风景文旅集团承办、巅峰智业协办的第二届地球科学旅游大会以线上形式召开。

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中国旅游协会会长段强,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原司长孙若风,国际旅游研究院院士、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会长、北京大学城环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必虎,世界研学旅游组织执行主席、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副会长、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振之,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殿廷,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晓龙,星联CSVA 联合发起人蒋晨明,贵州省地质学会旅游地质分会陈跃康会长,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旅游研究所所长许涛。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秘书长高炽海博士主持大会。

△ 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秘书长  高炽海

地球科学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和日地空间等,地球科学旅游就是依托地质景观、地理地貌、动植物、化石矿石、天象气象、水体景观等所有自然资源载体,以科普旅游、自然研学、自然游憩三大形式为主的旅游活动。地球科学旅游致力于:让科学走进旅游,让科学赋能旅游高质量发展;让国人充分享受自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而地球科学旅游正是旅游人实践这一思想的重要方式。

段强会长在大会致辞中强调地理学作为旅游的一门基础理论,将地理学与旅游相结合,可以通过地球科学旅游的概念提高全民族的旅游意识,系统地宣传和学习科学知识,对提高旅游业的发展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我国疆域辽阔、地质结构复杂,自然地理环境多样,在多元结构的地质地貌生态系统中,蕴藏着丰富多彩的地球科学旅游资源,地球科学旅游以后也可以从自然地理向人文地理、历史地理、文化地理扩展,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在融合上下功夫,使地球科学和旅游更好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未来地球科学旅游一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 中国旅游协会会长 段强

孙若风司长在大会致辞中,从哲学观、生活观、艺术观分别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在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中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精神,并以这样的理念指导文旅产业发展,助推中国旅游回归自然,助推文旅产业回归中国优秀文化传统。

△ 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原司长 孙若风 

吴必虎教授发表了《如何评价和选择健康旅游目的地?地球科学告诉你》的主题演讲,认为健康旅游是基于健康生活价值观(生活方式),以维持及促进健康为目标,以提高身心健康为目的,以优良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健康休闲活动为形式,以养生物质、设施与服务为手段而实施的一种旅游活动。由此可见,健康旅游目的地选择不仅取决于市场需求和人为投资运营,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自然地理条件和地球科学因素影响。

△ 国际旅游研究院院士,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会长,北京大学城环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必虎

首先健康旅游目的地不同于一般旅游目的地,具有高度资源导向的属性。首批15家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发展指数中,自然环境、健康旅游资源位居前列,发展指数均在4.0以上,高于社会环境、产品、服务和管理等维度。第二,十四五期间将是休闲度假旅游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而属于度假旅游和生活质量旅游的健康旅游也必将获得红利。第三,健康旅游目的地建设是指度假者异地生活方式建设。在目的地建设中,需要关注地球化学、中国地下水化学、温泉水中的化学元素、气象气候等资源和条件,因地制宜开展健康旅游活动。最后吴必虎教授提出,产生于东方的地理知识,包括健康地理知识,对于构建中国人的健康旅游观念、开发健康旅游产品、建设健康旅游度假区,对选择健康旅游目的地具有独特的自身价值。

杨振之教授就《全球研学发展趋势与展望》发表演讲,指出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到现代自然教育,研学旅游从来都是国民教育的重要基因。通过对日本自然教育、世界童军运动和营地教育CAMP的案例分析,探讨了国际研学理念对国内研学的启示,提出应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第一,搭建平台,通过国际研学旅游大会等会议、会展的形式,汇聚专家智库资源,凝聚发展合力,引领国际趋势;第二,构建“全域研学”新格局,释放产业动能。探索“教育+文旅”新模式,构建研学产业发展联盟,打造IP矩阵,让文旅产业与地方发展实现互促共赢。第三,探索产品体系。根据区域资源特色设计课程体系,如地质科普类、人文探索类、营地CAMP类和自然教育类等课程。同时,开展赛事、商务团、研学大赛、挑战赛、研学考察团、冬夏令营团、周内研学团、周末亲子团、节假日研学团、成人研学、自然疗愈、企业家户外徒步等不同产品体系,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 世界研学旅游组织执行主席,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副会长,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振之

发展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渠道,而地球科学可以从战略识别、资源转化、产品赋能等多个角度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吴殿廷教授分别从旅游地理学的五大原理、乡村振兴的地理学意义和乡村旅游的五大战略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从地理学视角出发,提出了乡村旅游开发的五大战略,即基于消费-需求的反向旅游战略、基于产品供给的“和而不同”战略、基于区域发展的产业融合战略、乡村旅游管理运营中的“五协五赢”战略和产城(村镇)互动战略。

△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殿廷

地球科学旅游在发展过程当中有很明显的特殊性,旅游资源作为地球科学重要的研究对象,在发展和演化过程中,尤其是在地球科学旅游发展过程中,要依据它的特点才能开发出好的旅游产品,进而为以人民美好生活为导向的新发展理念下的旅游业提供更高品质的支撑。针对如何有的放矢的根据不同资源特质做好资源转化这一问题,马晓龙教授认为地球科学旅游资源的最大特点表现为地域性,即垂直地带分异、水平地带分异,地球科学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的瓶颈表现在供给与需求错配,以乌镇与古北水镇两处旅游产品开发的案例分析了市场结构认知问题,提出只有将旅游资源打造为满足对应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才是提质升级转化的方向。

△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马晓龙

星空属于地球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以观星、星空摄影、暗夜保护地建设、星空旅游目的地建设为构成的星空旅游最近几年也逐渐开始流行,属于新兴旅游产品,这个话题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比较陌生。针对这一现象,蒋晨明先生重点阐述了星空旅游的内涵及对目的地的拉动作用,如何创建星空旅游目的地,提出了“四步法则”,认为星空旅游目的地运营,正如一次漫长的太空之旅:“顶层设计”为它确立飞天目标;“占领心智”、“贴标签”确保发射阶段具备足够的爆发能量并以正确姿势进入运行轨道;后期的在轨运动则需要更长期更持续的“产业融合”和“内容运营”进行稳定航行。

△ 星联CSVA 联合发起人  蒋晨明

陈跃康会长从自然资源要素与地球科学旅游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自然资源的主要形式,我国地质、国土、林业、水利、环境、旅游等部门,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坚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在山、水、林、田、湖、草、沙、村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修复方面,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形成了体系庞大、类型多样的地球科学旅游产品,可分为地质公园类、生态公园类、风景名胜类及人文历史类四大体系。同时地质、国土与林业等部门,在旅游地学理论影响和指导下,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密切地介入其中。

△ 贵州省地质学会旅游地质分会会长  陈跃康

许涛所长认为文旅产业的体验化、创意化、主题化、天人合一化等新趋势,要求将地球科学之根和文化之魂融合起来。以此形成的地球科学旅游是文旅产业提质升级的新方向之一,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成为杂家+专家的复合型旅游人才。同时,文旅产业,尤其是旅游观赏娱乐业将越来越成为智力密集型行业。

△ 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旅游研究所所长  许涛

地球科学旅游大会是一个全体行业同仁携手共同推动地球科学旅游事业发展的缩影。地球科学旅游事业尚在发展的初始阶段。2019年10月,分会成立并于北京召开了成立大会暨全国地球科学旅游(自然游憩)高峰论坛,2020年11月于海南昌江召开了首届地球科学旅游大会。今年由于受疫情影响,第二届地球科学旅游大会以线上会议的形式举行,但依然不妨碍行业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体现了地球科学旅游在各个方面的突破和最新研究。

最后,高炽海秘书长在大会上宣布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将在年底推出首部《中国地球科学旅游(自然游憩)行业报告》,并计划2022年合作打造一批地球科学旅游产品、线路,让更多的中国的孩子和青年在旅游中愉快的沐浴科学之光!

责任编辑:李雨恒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