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快递 第一重点

畲乡兴文旅 古城展新貌 湖滨新风尚 社区福满仓,看浙江杭州如何以共富点睛之笔绘就城乡和美画卷

2024-11-24 11:10

摘要:作者:徐文罡 蔡滢 江胜忠 作为浙江省会的杭州市,自启动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以来,以“富裕富足、数智高效、和美共生”十二字方针为指引。

作者:徐文罡 蔡滢 江胜忠

作为浙江省会的杭州市,自启动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以来,以“富裕富足、数智高效、和美共生”十二字方针为指引,聚焦城镇空间布局优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致力于发展特色产业、保护生态环境、传承历史文脉、创新社会治理、丰富数智应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争取让每一位老百姓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享受到生活的便利。

11月21日至11月22日,由浙江省城乡环境建设提升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潮新闻承办的“2024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媒体采风行相继走进富阳新登古城、桐庐莪山畲族乡、上城-拱墅“杭儿风”特色文商旅品质风貌样板区以及和睦、万和、德胜三个未来社区,近距离感受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品质城乡的杭州实践。

文旅融合,“小城镇”彰显“大美丽”

杭州行首站,来到了地处桐庐县南部的莪山畲族乡,作为杭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漫步其间,从金黄稻田到碧绿竹海、从蜿蜒莪溪到美丽庭院、从畲乡畲寨到高端民宿......一幅环境美、风景美、乡风美的和美画卷缓缓铺开,令人流连忘返。

“莪山畲民是大概一百多年前从温州文成、丽水青田一带迁过来的,至今还使用畲语,保持着婚嫁、祭祀等畲族传统习俗。”莪山乡美镇办工作人员介绍。在龙峰村,采风团队的老师们还现场观看、体验了一场以畲族婚礼为主题的情景互动,据工作人员所说,这也是当地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后推出的一项特色节目。

基于此,自2019年以来,莪山就以美丽城镇创建为契机,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整治低散乱企业,推进全乡矿山关停和18家石材企业整治,腾出109亩建设用地, 将有限空间用于农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并进一步立足本地特色,聚力打造“西湖边的畲乡”核心IP,将全乡域的农特产品、旅游资源、文创品牌整体打包运营,以网络直播、社区送货等方式,贯通“线上线下”平台,推动本土产品、资源走在行业最前沿。

正巧,就在采风当天,“西湖边的畲乡”——桐庐莪山民族风情文旅推介会在杭州湖滨银泰顺利举办,吃喝游购娱全方位呈现“中国畲族第一乡”的别样风情,上演了一场文旅盛宴的同时也向八方来客发出了诚挚的邀请。

以绿水青山为底色,以文旅融合为支撑,莪山乡从1988年建乡时人均年收入仅760元,到2023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4万元,成功走出了一条以美丽城镇建设带动民族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无独有偶,紧随莪山畲族乡之后,采风团队又走进了富阳区新登镇,这座历经1800年岁月的老县城,留下了许多值得镌刻进历史长河的遗存,成为推进美丽城镇建设的重要资源。

尤其是坐落在镇区中心的新登古城遗址,是浙江省内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过去,饱受时光侵蚀的城砖渐渐零落成盛世残垣,将千载光阴折叠于此,而随着人们对其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喧哗终将打破沉寂,让亘古迎来万象更新。

近年来,通过有序推进古城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新登镇解码古城文化基因,围绕“产业共融、城乡共享、环境共治”目标,落实“兴古城、建新城、强新区、富乡村、联流域”的发展策略,以“城市原真性”为原则进行微改造、精提升,注重街区的文化空间敷设,依托城门修复、遗址体验、创意街市等提升新登文旅品牌形象。

如今,在新登,不仅能看到秉贤街、新城街组成的宋韵市集上包罗地方美食、独家工艺、非遗文创等繁多品类的丰富业态,还有寻常巷陌间有关“古城文化周”“山花大会”“上山荷塘音乐节”等系列活动的多样宣传。据新登镇美镇办工作人员介绍,今年1—10月,新登镇已累计接待游客86.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300余万元。

跨区联建,“烟火气”兼具“新风尚”

都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因为西湖代表了杭州城市的秀美;又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那是大运河承载了杭州历史的厚重。将这两大世界文化遗产合在一处,便代表了“老杭州”的底子。

结束桐庐与富阳的行程,采风团队回到了杭城中心,沿着西湖东岸湖滨步行街自南向北直至武林路,用一场串联起湖滨与武林两大杭州知名商圈的city walk,见证了上城-拱墅“杭儿风”特色文商旅品质风貌样板区无愧于时代的繁华与包容。

“‘杭儿风’,是杭州方言中‘跟风’、‘赶时髦’的意思,起这样一个名字,就是想体现我们风貌区求新求异、开放包容的创建特色,能够像千百年来的‘杭儿风’一样越刮越红火。”湖滨街道党委委员金志伟这样告诉记者。

据他介绍,上城-拱墅“杭儿风”特色文商旅品质风貌样板区北至文晖路,南至西湖大道,西至环城西路,东至中河北路,面积5.1平方千米,由上城、拱墅跨区联创,是唯一一个串联西湖和运河两大世界文化遗产的风貌样板区,而这也促进了风貌区内“商文旅”的融合互动。

文化积淀深厚、往来商贾繁荣,可以说是当下上城-拱墅“杭儿风”特色文商旅品质风貌样板区的真实写照。走在湖滨步行街内,各种潮流、时尚综合体林立,东坡路“湖上市集”再现古临安城的商业生机,新品牌与老字号互促共生,孕育出兼具“传统”与“现代”的市井烟火气;

当然,“烟火气”的氤氲不止于商业,同样在乎民生。风貌区创建过程中,上城、拱墅两区共计83个旧改项目全部完成,其中岳王新村从危旧小筑蝶变成电梯楼房;青年路社区见仁里·共富风貌驿重点突出“关怀老、养育小”理念,形成了一“厅”迎客、一“岗”受理、一“坊”议事的邻里中心服务模式......

此外,依托“数字化改革”的创新赋能,风貌区通过归集人流车流、移动支付等50类数据,构建商业指标分析模型,为湖滨、武林两大商圈优化业态布局和调整经营结构提供支撑。成功整合了10个停车场2413个泊位,实现“抬头见泊位”和“错峰停车”,泊位指数提升62%,每个车位日均使用率提高了4倍,让市民和游客都能享受到更加便捷的出行体验。

未来已来,“家门口”服务“邻距离”

在杭州,更“聪明”、更有“人情味”的社区长啥样?自2019年启动建设至今,一个又一个聚焦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打造的未来社区已经给出了答案,并不断拓展着人们对生活的想象空间,将之转化为现实中便利的实用场景。

现年76岁的孙爷爷,是杭州市拱墅区和睦新村最早的住户,1982年至今40载光阴,他看看和睦新村从人人艳羡的新居日渐颓败成落后时代的“破小”,又经过近年来不断的改造提升,蜕变成如今“颐乐和睦”的未来社区。

“顶层不漏了,底层不堵了,还新建了康养中心和社区食堂,生活方便了很多很多。社区现在还有老年大学,之前孩子送我的智能手机,我不会用,都是在‘大学’里学会的!”一项又一项落在实处的适老化改造,让孙爷爷每每提及时的喜悦都溢于言表。

而通过与社区工作人员的进一步沟通,记者也了解到,依托老旧小区改造与未来社区建设,和睦社区针对自身老房子、老厂宿舍、老年人“三老”聚集地的现状,以车棚、过道、配套用房改建等方式整合利用存量资源,腾挪出近3000平方米室内养老配套场地建成了养老服务综合街区,并在街区内新建完善了阳光餐厅、阳光客厅、休养中心、乐养中心、健养中心、和睦剧场、和睦书阁等服务设施,积极拓展社区居民的生活、娱乐、学习、交流、健身等场景。

离开和睦,采风团队又去往了万和未来社区,一场关于生活、学习和成长的变革也正在这里悄然发生。

“自从这个‘幸福满仓’建成投用以后,我们每一天都过得更加充实了。”70岁的居民李阿姨感慨,自己和一帮老姐妹在社区一起跳舞,一起健身,一起学习,每天都收获许多快乐。在她身后,是余杭区仓前街道灵活使用置换、租赁、共建等方式,将原有零散社区服务空间化零为整,以“商业+公益+行政服务”模式建成的果岭幸福满仓共同体。

“在幸福满仓,居民们可以参加各种社团、培训班,在影音室和伙伴们一起唱唱歌、看看电影,社区食堂内就餐的话是15元三菜一汤,对7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有特别优惠,一层还引进了一座大型超市来解决周边居民们的日常采购需求。”万和社区居委会副主任葛晨昀介绍,共同体的投用,实现了15分钟生活圈覆盖周边3个社区8610户居民共计2.5万人,每月服务高峰时可达1万余人。

同时,万和社区还独创了“1+8+X”积分体系,通过积分可直接兑换到超市的优惠券以及多样的社区服务,为居民的贡献提供实质性回报。还有一系列创新的文化活动和社区发展项目,构筑起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社区生态,让社区对于居民而言不仅只是一个居住的场所,更是一个可以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最后,在此次采风的终点站德胜未来社区,还有不少令人触动的幸福细节。比如以德胜社区为起点,连接德胜幼儿园、德胜小学和杭州第十一中学的“安心上学路”,沿途不只有学校、街边商户、志愿者、物业人员等进行线下的秩序维护,家长也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在线上实时观察路面情况,了解孩子的动态。

而这一切之所以能够实现,还要得益于德胜未来社区以“浙里未来社区在线”和“拱墅区全域未来社区平台”为基座,统筹社区公共空间和服务资源打造的多级生态数字化应用体系。

邻里汇、心服务、大讲堂、共创业、云治理、乐健康、安全行7大板块,统筹集成数字社会、区级统建、社区自建共60余个功能子系统,再经由统一的积分体系实现对日常生活各个场景的全覆盖,为居民提供丰富多样的可选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数字应用触达老百姓的便捷度。

“另外我们还通过数字化改造强化了社区信息无障碍、红色三方物业等场景应用,鼓励居民申领电子业主卡等,大大方便了居民生活。”德胜社区党委书记包立飞表示。

责任编辑:李雨恒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