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的亲情之旅 青岛五姐妹重走父亲新疆足迹
摘要:2025年7月12日,青岛的烈日炙烤着大地,家住平度农村的王美珍、王美芝、王美娟、王瑞花和邻居在树荫下纳凉,话题正围绕那场难忘的新疆之旅热烈展开。
2025年7月12日,青岛的烈日炙烤着大地,家住平度农村的王美珍、王美芝、王美娟、王瑞花和邻居在树荫下纳凉,话题正围绕那场难忘的新疆之旅热烈展开。她们聊起远在新疆定居的大姐王美花,聊起父亲王民生年轻时奋斗过的地方,聊起新疆广袤无垠的大草原。话语乘着滚滚热浪,飘向三千公里外的天山脚下——这场历时八天、横跨中国东西的旅程,不仅串联起三代人的跌宕命运,更在时代洪流中,交织成普通中国人深沉的家国印记。
缘起:报恩引发的寻根之旅
这从2025年春节前夕说起,69岁的王增胜辗转难眠,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姥姥慈祥的面容和大舅王民生坚毅的身影。当年大舅这样告诉他在新疆工作场景:“克拉玛依的风沙很大,但建设边疆的热情一直很高。”这些穿越了七十年的场景,成为点燃这次寻根之旅的火种。
“大舅100周年诞辰,姥姥诞辰125周年,我们该做些什么特别的事。”王增胜对妻子刘荣说。深思熟虑后,他们决定组织大舅在青岛的四个女儿——王美珍、王美芝、王美娟、王瑞花远赴新疆,除了与大姐王美花团聚,更重要的是追寻大舅王民生当年的足迹。这个提议起初让四姐妹颇感犹豫:“我们都这把年纪了,长途奔波怕是不便吧?”但在二舅王民云的鼎力支持下,计划最终得以成行:“新疆是个美丽的地方,你们一定要去看看,那也是你们父亲的第二故乡。中华大地,凡工作过、生活过的地方,都是我们的根,此行就是一次寻根之旅。”
启程:第一次远行
6月21日凌晨5点05分,青岛北站站台上,四位姐妹最大的74岁最小的也57岁,他们新奇地看着眼前的列车,同行的还有王美娟的丈夫李建斋和她的儿子李炳琪。Z4356次列车即将带她们开始36小时56分钟的旅程,这也是四姐妹第一次坐这么长时间的火车,第一次走这么远的路,四姐妹紧张而兴奋,在卧铺上没有一点睡意。
一行8人车厢里,王增胜打开了话匣子,聊起了姥姥一家的故事:姥姥1900年出生,1992年去世。解放前姥爷带着大舅王民生“闯南洋”(东南亚),挣了点钱寄回老家,世道混乱被土匪盯上了,担心出事,姥姥就带着女儿和两个儿子来到青岛定居。后来姥爷和大舅回国了,姥爷1957年就去世了,一直是姥姥带着儿女们和子孙后辈,我也是姥姥一手带大的,从一岁半就住在姥姥家,一直到26岁结婚才离开,和姥姥以及大舅有很深的感情。话题随即在四姐妹口中传递,记忆的闸门随之打开。
王增胜继续说:大舅王民生回国后考上军医大学,姥姥为了让他帮着照顾弟弟妹妹,没让他去。1955年接受祖国的号召,到新疆克拉玛依独山子人民银行工作,是克拉玛依独山子人民银行(现为工商银行)第一人,“听说,爹当年是抱着枪骑毛驴上班的。”王美珍回忆道,“他说过,人在钱在,这是他的责任。”王美芝补充:“他还会做衣服,每年春节都给我们做新衣裳。”“大舅会厨师做菜,会木匠做家具,会书法每年给邻居写春联,每年春节到青岛陪姥姥过年,都给我做一套新衣服,自己裁剪,自己用缝纫机制作。”王增胜这样表示。随着列车穿越华北平原,驶入河西走廊,大家的讲述越来越生动,一个多才多艺、忠厚善良的长辈形象逐渐清晰。
追寻:在父亲工作过的地方
列车抵达终点后,大家仍沉浸在热烈的气氛中,话题从大舅王民生延续到二舅王民云和三舅王民庆。他们都是五十年代的大学生,其中二舅王民云已87岁高龄,至今健在。他毕业后分配到唐山开滦煤矿,后支援三线建设到了贵州六盘水煤矿,从技术员做起,一路成长为矿长,直至担任省煤炭厅厅长退休。他非常支持这次新疆之行,并动情地说:“就是要将家族这份珍贵的亲情和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代代传承下去。增胜的母亲、我的姐姐同样优秀,曾获评三八红旗手、市劳动模范,是工人队伍中的杰出代表。看到你们欢聚一堂,我由衷欣慰。此次新疆之旅,不仅是寻根溯源,更是对家族精神的追寻与传承。”
大家从乌鲁木齐租了两辆轿车,由王美娟的丈夫李建斋和她的儿子李炳琪负责驾驶并全程照料,就此开启了新疆之旅的序幕。短短两日内,一行人先后游览了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独山子大峡谷和赛里木湖。新疆的绝美风光令众人倾倒,宛如步入一幅幅流动的壮丽画卷。
独山子这片土地,承载着父亲(大舅)王民生青年时期的奋斗足迹。1962年,因国家精简退职和妻子的家人无人照料,离开新疆,回到平度老家,带着妻子和五个女儿——王美花、王美珍、王美芝、王美娟、王瑞花扎根务农。他自从新疆归来,便再未踏足这片土地。如今女儿们踏上父亲挥洒过青春的热土,意义非凡。
6月23日,一行人怀着敬意踏入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工商银行的大门,这座庄严的建筑曾作为人民银行的前身,见证了许多岁月的变迁。大家攀谈起来,娓娓道来过去的故事,特别是关于父亲艰苦奋斗的点点滴滴——那些在简陋条件下坚守岗位、一丝不苟处理金融事务的艰辛日子。通过这些回忆,大家终于深刻领悟了父亲曾经说过的“人在钱在”这句话的沉重分量:它不仅是责任的象征,更是对信念的坚守。那一刻,大家仿佛穿越了时空,清晰地看到了父亲当年工作的场景,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团聚:天山脚下的五朵金花
6月24日下午,阳光洒满伊宁市霍城县清水河镇瞻德佳苑小区,两辆轿车缓缓驶入这个小区。76岁的大姐王美花身着整洁的衣裳,早已站在小区门口,眼中泛着期盼的泪光。这位因20世纪80年代初的计划生育政策被迫远走新疆的坚强女性,最初在霍城县果子沟牧场农田一组居住,在党的惠民政策扶持下,扎根新疆,历经艰辛,终于迎来幸福晚年,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现场,她紧紧拥抱每一位亲人。
“大姐!”四姐妹激动地齐声呼唤,声音在客厅回荡,让这个分隔四十多年的家庭终于紧紧相拥团圆。五姐妹手拉着手,泪水涟涟,她们回忆起童年时在老家一起的欢乐时光,又感慨着时代变迁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大姐王美花轻拍妹妹们的肩膀,哽咽着说:“这些年,我天天梦见你们。”当晚,王美花的三个孝顺孩子预订酒店准备了丰盛的新疆美食,菜肴的香气弥漫就带,大盘鸡、手抓饭和馕饼摆满长桌,招待远道而来的亲人。席间,欢声笑语不断,《新疆是个好地方》的悠扬歌声一遍遍响起,大家随着节拍轻轻哼唱,温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畅谈,直到夜深才依依不舍地道别。
见证:感受边疆巨变
随后的几天里,这个特殊的家庭旅行团足迹遍布伊犁河谷的几处标志性地点。她们兴致盎然地游览了连接中哈两国的繁忙口岸——霍尔果斯,感受着边境贸易的独特氛围;漫步于伊宁市充满异域风情的六星街,欣赏着色彩斑斓的民居和特色店铺;深入哈赞其民俗村,沉浸式体验了当地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热情好客;最后驰骋在那拉提辽阔壮美的空中草原,沉醉于雪山环抱、绿草如茵的如画风光。行程中还特别安排了参观伊犁70年发展成就展览馆,馆内专业的讲解员详细介绍了这片边疆热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尤其令人动容的是,五姐妹在展馆内一张记录着1955年伊犁艰苦创业场景的泛黄老照片前久久驻足,她们凝望着照片中先辈们的身影,那饱含岁月痕迹的影像,与展馆内智慧大屏上实时跳动、不断攀升的现代化经济数据形成了跨越时空的强烈对比,无声诉说着这片土地从筚路蓝缕到繁荣发展的非凡历程。
“这才是我爹当年想守护的新疆。”王美芝看着哈赞其民俗村里各民族和谐共处的场景,不禁感慨。在那拉提草原上,五姐妹摆出五角星造型,用这种特殊的方式祝福伟大祖国。在草原上王增胜和刘荣夫妇还为大家跳了一段民族舞蹈《画你》,精彩的舞姿,引来大家阵阵掌声。
共鸣:歌声叩击着心弦
6月27日,分别的时刻终于来临,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离愁别绪。在天山脚下,微风轻拂,绿草如茵,大家热情洋溢地唱起了精心改编的新疆民歌《阿瓦尔古丽》和《可爱的一朵玫瑰花》。大家巧妙地将“五朵金花团聚在伊犁”的新改编的歌词融入传统曲调中,歌声悠扬而深情,在群山间久久回荡,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深深叩击着每个人的心弦,“你的歌声婉转如云霞,五朵金花团聚在新疆。”在动人的旋律中,情同手足的五姐妹——她们是多年相扶相携的亲密伙伴——热泪盈眶,紧紧相拥,坚定地约定今后再聚首。为了成就这一感人时刻,大家在前一晚就开始了忙碌的准备,反复推敲歌词,调整节奏,进行了多次排练,只为确保每一句都饱含最真挚的情感。当晚,大姐王美花回到伊宁,其余人员则游览库车公路后返回乌鲁木齐。
6月28日,返程的飞机上,第一次乘坐飞机的四姐妹紧张又兴奋。王美珍看着舷窗外的云海,轻声说:“原来天上的风景和爹信里写的一样美。”这句话仿佛为这次旅程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余韵:跨越时空的对话
回到青岛后,七月的连续高温席卷而来,使得山东的酷暑与新疆的炎热遥相呼应,这股相似的热浪不仅拉近了两地的距离,更让五姐妹心头涌起新疆之旅的鲜活记忆——大漠孤烟的壮阔、天山雪水的甘甜,以及沿途欢声笑语的点点滴滴。这次难忘的新疆之行,它正式化为了王增胜和刘荣夫妇以及五姐妹心中一份珍贵的共同经历,见证了亲情的深度与旅行的意义。怀着对未来的期待,五姐妹郑重约定今后再重逢,届时将用天山纯净的雪水冲泡清香四溢的崂山绿茶,围坐炉边,继续娓娓道来那些老一辈尚未讲完的沧桑故事,让回忆的暖流在茶香中延续。
这场八天横跨中国东西的旅程,不仅交织着三代人的命运轨迹,更映照出时代浪潮下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从闯南洋到赴边疆,从逃生计到逐梦行,这个家族的故事,正是中国百年变迁的生动缩影。当年王民生骑毛驴上班的路途,如今已化作女儿们五小时新疆到青岛的航程,这跨越时空的变迁,恰如祖国发展的速度与温度。
责任编辑:李雨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