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重庆古道,做大文旅价值
摘要:古道,是指古人使用过的,并至今保留着部分或全部遗迹的道路。
古道,是指古人使用过的,并至今保留着部分或全部遗迹的道路。
古道,承载着人类生活的艰辛、商贾的兴衰、文化的底蕴、历史的变迁,这种珍贵的遗产,是具有丰富内涵的历史文化宝藏,也是联结古代与现代中华文明的重要桥梁。古道是一种最典型的线性文化遗产,主要是指在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形或带状区域内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族群、运河、道路以及铁路线等都是其重要表现形式。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和中国大运河项目作为线性文化遗产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历经12年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古道线性文化遗产申遗成功,可以使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的数十项文物,同时挂上世界文化遗产的牌匾,带动广大区域的文旅发展,所以我国各地已经开始重视当地古道的挖掘和申遗工作。
被评为当代徐霞客的古道探险家吴涛,行走世界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专项考察,曾十次深入西藏、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徒步古道,足迹遍及祖国大地,出版有一系列专题著作。2024年,他被四川省广元市聘为“古蜀道徒步游推介大使”,之前,他已是两次荣获中国国家旅游至所未致奖第一人。从2019年开始,他多次前往重庆考察古道,他也告诉笔者:相对于浙江、广东等地,重庆的古道工作开始得比较晚,不少区尚在“处女地”,有很多资源等待我们去发现。这个过程中,他看到很多古寨,特别是潼南的天堡寨、合川天生寨等印象深刻,有些甚至可以媲美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吴哥古城,他认为,这些古寨周边有复杂的古道体系,如果加以修整和宣传,完全可以成为国际级的文化旅游点。
他以重庆钓鱼城为例告诉笔者说,这座改变世界格局的历史古城,不但是一个孤立的景点,还是古代蒙元西征路上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后者是世界上与罗马古道同样重要的存在,以此为串联 、结合国内外相关元素,一定可以成为全球喜欢户外徒步和深度旅行人群的必选目的地。比如以优质研学闻名的北碚西山坪张飞古道,虽然在重庆市被许多人所喜爱,但是在全国并没有特别的知名度,其配套设施已经全面完备,如果进一步突出其北纬30度的独特位置和与西征路线的特殊关联后,就很容易为国内外喜爱历史文化的旅行者和教育机构所喜爱。
今年已是84岁的世界著名旅行家马中欣,多次来到重庆,并行走南山的黄桷古道、巫盐古道、成渝古道等,他格外喜欢这些当地人休闲的文化线路,并发表感言,希望能行走山城更多的优质古道。
司马策风是出生于重庆的加拿大籍华人,在欧美留学工作十多年,先后在海内外多家公司担任高管,曾任环球华报和加华商报专栏作家、加拿大华人作家协会副会长,现任重庆新歌学会会员,出版有多本专著。自从和马中欣、吴涛等接触交流后,决定携手合作,共同挖掘巴渝古道深厚的文化资源,让这些宝贵遗产走向全中国,并向全世界推介。
2025年6月30日,司马策风陪国际古道网负责人吴涛考察了成渝古道的壁山段一一凉亭关,两人冒雨从山底登山3.5公里,并在沿途还考察了璧山古道上历史文物古迹,还创作古诗一首:五律 陪吴涛兄冒雨攀凉亭观:雾重失人迹,林间滴寓言。远观山隐树,近走路摩天。蛇道游今古,笑谈扣险关。登顶浮云退,凌风踩万难。
来自北京的冷林蔚女士倡导行知笔记研学教育,曾参与北京中轴线游径的设计并获得国家重要奖项多次。她撰写多本书籍提倡跟着诗词走古道,她说古诗词流传千百年,如果我们深入去挖掘它们背后的那个人和那个地点,你就会发现其实每一首古诗词都是活的。它们当年在诞生的时候,是鲜活的诗人所表达的鲜活的情感;当它们流传到今天,我们依然应该让它们活过来,用行走古道和深度体验的方式去接近和了解它们。2025年她利用节假日时间来到山城重庆,循浮图关等古道节点触摸当地文化脉络,对苏东坡、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在重庆的行迹进行了认真研究。
著名艺术家、多元文化学者、重庆大学英戈老师在今年6月28日参加了一次由国际古道网、北纬三十度传媒组织实施的重庆佛图关成渝古道起点徒步活动。他对笔者说,自己虽是初次体验古道徒步运动,但却令我一见钟情。徒步中,他有幸结识了两位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徒步环球旅行家马中欣、吴涛先生,他俩一生充满传奇,被誉为中国当代徐霞客,实属不易。他说,在行进过程中与他俩的交谈中,自己看到了他们对未知的好奇、对旅行收集整理的专注、对地理志文化的热爱。特别是马中欣已84岁高龄,还说要围绕地球再走一圈再说,这种老当益壮的精神真令人敬佩与感慨。作为一位绘画艺术家与诗歌创作的他,从他们身上感受最深的是:艺术家不能缺失的就是那点同样对未知的探索精神。英戈饱含深情继续对笔者说:通过此次成渝古道行,自己此前从未涉及与意识到的重庆古道,竟是如此的迷人和清晰。
张馨月女士,作为重庆人的国家一级播音员、曾大连电台主持人,为对故乡古道的偏爱,特别注册了北纬三十度(重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来进行相关工作的落实与推广,并乐在其中。
知名资深媒体人、在央媒工作多年的曾越战战地记者曹卫平先生,对重庆古道也一往情深,近日他专门抽出时间,顶着烈日迎酷暑行走在巫溪、合川、铜梁、璧山、江津的古道上已是很多时日。特别钟爱摄影与喜欢诗歌的这位身体素质过硬的老军人说:在古道上,能与李白、杜甫、苏试、白居易等圣贤先哲对话,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神交体验,他还说,只有双脚走古道,才会身心得体悟。曹卫平多年挚友、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从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退休并创办圣源书院的余德福院长撰写了“以宇宙为教室,以自然为宗师,以圣贤为榜样,以人间为天堂”的院训,在此可作为“古道探寻”的精神图腾。
在重庆探寻、考察、体验古道过程中,吴涛发现合川钓鱼城正跨在北纬30度线上,几乎分秒不差。而作为这条世界上最神奇文化带上的吉萨金字塔位于北纬29°,百慕大位于北纬32°,即使邻近的四川三星堆,也位于北纬31°。他曾和出生于重庆的著名登山英雄夏伯渝(世界体育类最高奖劳伦斯奖获得者)约定,一起组建国际古道考察队环游全球北纬30度。吴涛还建议由在业界深具影响力的夏伯渝担任重庆市文化游形象大使当之无愧,使重庆的文化旅游事业更上一层楼;同时,他还认为可以以古道文化为线索,将著名的巴渝美食和地方特色产品推向世界,使古道老树开新花真正火起来,发挥其应有的文化和经济的双重价值。
当下,世界各国已经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古道这种特殊的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形成比较晚,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加强。保护世界各国古道资源,可以保护当地重要的历史古迹,加快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提升文化旅游品位,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推动乡村振兴,促进经济发展、扩大民间就业。这已经是不少国家和地区的共识。(文/郑小庆 图/曹卫平)
责任编辑:李雨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