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舟泊岸,文旅韵长流 “运河上的通州”心愿邮局活动圆满收官
摘要:以千年运河为卷,以万众心愿为墨,以创新实践为笔——这幅描绘北京城市副中心文旅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于近日随着最后一张心愿卡投入邮筒、年度大礼花落其主而圆满收官。
以千年运河为卷,以万众心愿为墨,以创新实践为笔——这幅描绘北京城市副中心文旅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于近日随着最后一张心愿卡投入邮筒、年度大礼花落其主而圆满收官。2025年8月至11月,北京市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精心策划的“运河上的通州”心愿邮局主题活动,如同一场贯通古今、联动线下的“文化漂流”,成功串起历史与当代,连接线上与线下,融合文化与旅游,将大运河深厚的文化底蕴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播的现代文旅体验。
匠心运营:从“心愿萌芽”到“品牌花开”
活动期间,“运河心愿站”以六大主题榜单为经纬,编织了一张覆盖“吃、住、喝、游、买、看”的文旅体验网。线上线下双轨并行,有效激发了全民参与热情。
本次活动充分发挥多层级媒体矩阵效应。线上依托中国日报网、中华网等国家级媒体,北京周报、北京广播网等省级媒体,并获北京卫视专题采访报道。结合通州融媒、通州发布等本土新媒体渠道,累计刊发报道40余篇,形成多层次、全覆盖的传播合力;同时,在抖音、小红书、视频号等社交平台持续发力,共发布宣传内容60余条,其中#运河心愿站#话题播放量达28.2万次,成功打造全民关注、广泛参与的文旅传播热点。



线下,以运河文化为灵感的福宝儿系列作为雅致文创,广受青睐。心愿邮筒作为“情感驿站”,收到来自河北、北京、天津等地游客手写的上千张心愿卡,传递出广大游客对通州文旅的美好祝愿。

本次活动正是对通州深厚运河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沉睡的文化遗产“活”起来,让静态的历史文脉“动”起来,让分散的文旅资源“串”起来,是“文旅+”多元融合的生动实践。
成效显著:从“流量导入”到“质量升华”
活动期间累计服务游客超过万人次,吸引6000余人次参与线上线下互动,构建了“政府引导、商户参与、游客互动”的文旅提质升级新模式。
活动特邀5位“星推官”拍摄预热视频并共同出演宣传片;6位旅行博主深入探访通州38家特色商户,创作12条高质量探店视频,充分展现通州文旅的多元魅力。线下举办6场主题活动,联动北京宴、稻小蟹艺术农场等多家企业推出惠民举措,并与本地相关活动开展异业合作,共同打造特色体验场景。活动现场设置心愿邮箱、打卡墙、主题美陈等系列互动装置,显著提升游客的沉浸感与参与感。

本次活动凭借创新机制与扎实成效,成功构建起“线上刷屏—线下打卡—二次传播”的完整闭环,实现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从单一观光向综合体验的全面跨越。项目不仅入选“2025文旅经济调研专项行动”的“年度文旅经济创新案例”,其吃住喝游买看“运河上的通州”体验升级案例更荣获“2025中国旅游产业影响力案例”认证,以“两入选一入围”的成绩成为全国唯一区县典范,充分彰显了旅游产业在赋能城市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促进文旅消费和融合创新方面的标杆价值。此外,在“2025年中青年学者文旅经济研讨会”中获评“年度文旅经济创新案例”,凸显了其创新模式在学术研究与产业实践结合上的前瞻性与示范性。



未来展望:运河新篇,永续流淌
尽管运河上的通州“心愿邮局”主题活动已告一段落,其孵化的文旅IP价值、构建的多方协作机制以及积累的广泛人气,已成为推动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宝贵资产。未来,通州将以运河文化为引擎,串联商业、科技、教育等多领域协同发展。通过品牌共建、资源共享与场景共创,系统构建以运河文化为核心的城市文旅品牌体系,从“单点引爆”向“全域赋能”拓展,让千年文脉成为串联产业要素、激发区域活力的重要引擎,持续书写“运河+”融合发展的崭新篇章。
责任编辑:李雨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