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快递 海外传真

我眼中真实的阿富汗(图)

2021-08-19 20:09 国家旅游地理

摘要:国家旅游地理阿富汗8月19日讯(通讯员 沈海滨)阿富汗在经过四十多年的连年战乱,终于在最近(8月15日)塔利班政权以不流一滴血的情况下推翻了现有政府,并攻占了总统府结束了战争。

国家旅游地理阿富汗8月19日讯(通讯员 沈海滨)阿富汗在经过四十多年的连年战乱,终于在最近(8月15日)塔利班政权以不流一滴血的情况下推翻了现有政府,并攻占了总统府结束了战争。中国政府也当即表示,尊重阿富汗人民的选择,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阿富汗的巨变引起来全世界人的瞩目,同时也勾起我前不久在阿富汗采风的日日夜夜和点点滴滴………

神秘的阿富汗

阿富汗是一个位于亚洲中西部的内陆国家。在地图上看像是一个拳头打入中国边境的狭长地带叫做“瓦罕走廊”与中国接壤。阿富汗的名字在普什图语中的意思就是“普什图人的地方”,而普什图人亦是阿富汗的主体民族。由于连年的战乱使之阿富汗成为了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塔利班政权于1994年,由奥马尔在巴基斯坦与阿富汗边境成立,成员多是当地不满军阀混战的学生,因此得名。代表最低主流普什图族人的利益,在短短几年里横扫全国。“塔利班”源于阿拉伯语,是“学生”的意思。塔利班是一个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严谨组织。塔利班在坎大哈的反军阀斗争中消灭了当地军阀,控制了整个坎大哈。塔利班政治上主张铲除军阀,重建国家,他们不依附于任何势力派别,视《古兰经》为法律,目标是按照伊斯兰教原旨主义改造阿富汗国家和社会。以建立一个统一和平繁荣的阿富汗为宗旨,而得到广泛支持。直至2001年美国911后美国以打击藏匿的本·拉登为由推翻塔利班政权。

阿富汗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它沟通东西方,历史上“丝绸之路”就是从中国的新疆经阿富汗到达波斯和欧洲的。15世纪以前,阿富汗的所在地是欧洲、中东对印度和远东贸易、文化交流的中心。阿富汗境内多山,高原和山地占全国面积的4/5,北部和西南部多为平原,西南部有沙漠。

阿富汗矿藏资源十分丰富,但基本未开发。被人们戏称为守着金山银山的乞丐。据估测,阿富汗的能矿资源价值超过3万亿美元。因运输困难和资金缺乏,仅天然气、煤、盐、铬得到少量开采。而农牧业是阿富汗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农牧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耕地不到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0%。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棉花、甜菜、干果及各种水果。主要畜牧产品是肥尾羊、牛、山羊等。阿富汗还是世界第一大毒源地“金新月”的中心。年生产鸦片达近万吨。严重影响阿和平重建进程。

阿富汗的民族中普什图人占主体,塔吉克人占25%,其余还有哈扎拉人、乌兹别克人、土库曼人等20多个少数民族。阿富汗人的主食是馕和抓饭,馕是用小麦、大麦、玉米和晒干的桑葚及豌豆磨成面烘烤而成。有带馅和不带馅两种。抓饭是将油倒入锅内烧热,加胡萝卜丝和葱末煸炒,加水、羊油、盐等烧开后放大米,熟后装盘,拌上柠檬汁、辣椒或其他调料。阿富汗人经常用牛奶当饮料,也喜欢喝茶,茶的种类有奶茶、砖茶等。请人喝茶往往要连续喝三杯,第一杯止渴,第二杯表示友谊,第三杯是礼节性的,如果确实不想再喝,可用双手在杯子上盖一下,以示谢绝。

阿富汗人信仰伊斯兰教,男女不同席,男女客人不能同室而食。饭前一定要洗手,客人先洗,主人后洗。吃饭时用左手托盘,右手抓食,用餐顺序是先上菜,中间上抓饭,最后再上菜和水果。客人吃完饭也要洗手。阿富汗是伊斯兰国家,所有伊斯兰教的禁忌同样适用,如禁酒、禁食猪肉等。阿富汗对妇女的限制相当多,一般妇女出门要穿一种叫波尔卡(BURKAR)的衣服,从头到脚不见人,只能通过网状的小窗看东西。

美丽的喀布尔

喀布尔是阿富汗首都,也是阿富汗的最大城市。坐落于该国东部的喀布尔河谷、兴都库什山南麓。喀布尔是一座有3500多年历史的名城,著名的东西方通商要道“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连接中亚和南亚的贸易必经之路,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中心。“喀布尔”在信德语中是“贸易中枢”的意思。

喀布尔是美丽的,并且笼罩着一层东方山国的神秘色彩,曾经吸引过许多外国游客。特别是春月里,园林和市场上郁金香竞开盛放,给城市披上浓艳的衣装,使喀布尔成了一座美丽的花城。它美丽曾让许多人为之倾倒。

喀布尔城市四周的山石上,有公元初的墓碑、城堡遗址和伊斯兰教的宣礼塔、清真寺等,其中有著名的沙希杜沙姆希拉清真寺,有巴布尔的大理石陵墓,有国王穆罕默德纳迪尔沙的陵墓。城市东南角的小山顶上有巴拉·希萨尔城堡,四周山峰上竖立着当年抵御外侮的城墙,有“喀布尔的长城”之称。市内有昔日的皇宫,一度金碧辉煌,宫内有古尔罕纳宫、迪尔库沙宫、萨达拉特宫等,是宫内有宫,宫外连宫,古朴典雅,雄伟壮观。

另外还有蔷薇宫(称人民宫)、达尔阿曼宫(为议会和政府所在地)等,还有国家博物馆、考古博物馆以及喀布尔大学。梅旺德大街上耸立着雄伟的梅旺德战役纪念碑,在查尔曼大街上耸立着高大的独立纪念碑,表明喀布尔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是英勇的阿富汗人民在这里曾经数次击败外敌侵略的光荣历史的见证。

巴卑尔墓坐落在谢尔达尔瓦扎山上。山坡上有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梯田式花园。当年这座花园十分优美,但今已是蔓草丛生,颇有荒芜颓废的景象了。

1640年沙贾汗皇帝曾在这里建了一座清真寺,以纪念他在巴尔赫的胜利。清真寺用大理石铺地,拱门上雕着优美的垂饰,经过一番整修,已经成为喀布尔最有吸引力的古迹。花园高处的一层,在紫荆和紫丁香的浓荫深处,安息着那位莫卧儿帝国的开创者。

城南山麓的一座伊斯兰圆顶式建筑物“扎赫祠”,是伊斯兰教什叶派创始人阿里的衣冠冢。离扎赫祠40米左右的地方耸立着一块巨石,中心部位有一道宽1米、长2米的大裂缝,似刀削斧劈一般,传说是阿里用利剑劈开留下的圣迹,每年元旦前后,阿富汗居民纷纷前来,聚集在扎赫祠前、巨石周围举行隆重的宗教仪式。

从查曼沿着乔迪梅旺德大街西行,有一个东方市场,市场中心的梅旺德塔,是为纪念阿富汗的一位爱国女英雄而建的。1880年在英国和阿富汗之间的梅旺德之战中,阿富汗姑娘玛拉莱挺身而出,号召全村男子保家卫国,与阿军合击敌人,终于取得辉煌胜利。玛拉莱的英雄事迹传诵一时,她是阿富汗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女性。

喀布尔市民热情好客,每逢朋友到来,宾客临门,他们都是热情相迎,以礼相待,请客人进入家中最好的间,拿出家中最好的食品款待,想方设法地让客人感到宾至如归、高兴愉快。无论是在市区繁华的大街上,还是在郊区的小路上,喀布尔居民都是举止文雅,彬彬有礼,总是右手按在胸口向对方点头,表示敬意,开口讲的第一句话是“萨拉姆阿利空”(即“愿真主保佑您”)。

阿富汗人的家庭是一个封闭的小天地。男子是家长,妇女则服从丈夫,除了对自己的丈夫外,禁止向任何男人露脸。妇女外出要穿波尔卡。即使在受过教育的人们中,男女之间的关系也比较保守。波尔卡是以真丝和化纤面料为主,在战火纷飞的环境里,绝大多数人都身着极不透气的化纤波尔卡,即便眼部也是有网眼儿面罩的,波尔卡像铁笼一般禁锢着阿富汗女人们。我自以为波尔卡最流行的应该是黑色吧,殊不知竟是天蓝色,这与电影中演的可是不一样。

亚洲“杀人湖”--班达米尔湖

阿富汗有一个全球都十分罕见的自然景观,也就是阿富汗唯一国家公园内的班达米尔湖。前不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要求阿富汗加以保护。一个湖泊有什么值得保护的呢?要说起来,班达米尔湖还真的十分罕见,说是价值连城一点都不夸张。

大约在5500万年前,中亚兴都库什山脉突然爆发本地区有史以来最大级别的地震,巨大的能量将山脉撕裂成峡谷,岩浆喷发后肆意流淌以致周边荒漠严重,几近寸草不生。峡谷中地势较低区域逐渐冒出六座高山湖泊,最高海拔3500米、最低也有2900米,因湖水自上而下顺流而被统称为班达米尔湖。大约公元1000年前,土著哈扎拉人不慎落水溺亡取名班达米尔,即“杀人湖”之意。

六座班达米尔湖中,最大的长约6.5公里、最小的直径不过百米,属于兴都山脉荒漠中少有的绿洲。当然,这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绿洲,这么多水却没有一棵树能成活,因为这里的水富含地球岩浆的融水矿物质。地震导致山脉火山或地壳裂缝喷发出大量的地球熔浆,超过1000℃的高温岩浆挟带硅酸盐、金属氧化物等元素,在地表上域覆盖厚厚一层,类似于水泥铺设在路面上一样,因而数千万年后仍无法存活大型植物。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层岩浆在风吹日晒下风化分解成粉状岩,也就是渗水性很强的石灰岩。地球气候变暖后,兴都山脉的湿度变高降雨增多,但几乎所有降雨都被储存在石灰岩下,通过断层和裂缝在地势较低处渗出形成湖泊。这种湖泊按理说也很常见,但怪就怪在降雨经过石灰岩的层层过滤和稀释后,杂质被滤掉只保留了石灰岩中的矿物质成分,其中偏硅酸、锂、溴、硒、铀等矿物十分丰富,是正常温泉水矿物质含量(每吨35千克)的3倍之多。

班达米尔湖一度被称为石灰湖,因为湖水中的石灰矿物成分比例太高,在阳光下会折射出各种深蓝、墨绿和浅绿色调,本地土著将其分别称为蓝湖、绿湖、奶酪湖,以及按照形状而称呼的剑湖等等称谓。

为什么本地人又统称为班达米尔“杀人湖”呢?还是跟水中的矿物质有关。在数千万年的日积月累之下,水中矿物质常年沉淀在湖底,枯水期甚至会露出水面被晒干成粉状岩,咋一看浅的地方好像触手可及一般。这些矿物质堆积在湖底变成融水淤泥,由于矿物成分会影响探测器的射线准度,科学家们至今只探测到最大的宏伟湖150米深度,再往下则无法确认。更奇怪的是,已确认150米深度,但水面与淤泥的距离仅7米。

奶酪湖的水面与淤泥距离甚至不足一米,但淤泥下却相当于“无底深渊”般的深不可测。早期土著溺水就是低估了“杀人湖”的深度,脚踩湖底后迅速下陷,岸上的人产生错觉误以为被“吸入”湖底而死。更令人不解的是,水中矿物成分如此之高,沿岸连大型树木都无法存活,人畜饮用湖水也会出现中毒症状,但湖中却有种未知的火山鱼,味道鲜美且可食之。为了保护充满未知现象的班达米尔湖,联合国才出函要求保护。

爱上巴米扬石窟群

从喀布尔到巴米扬乘汽车要走7个多小时,据说,当年唐朝僧人玄奘前往印度取经,走的就是这条路。那时候的山路一定要比现在陡峭得多,但挡不住这位孤胆勇士坚定的跋涉的脚步。峰回路转,在一条绿意盎然的山谷里,他看到了一个与中土大唐迥然相异的佛国。这里“众池澄碧,林树青葱”,立佛石像“金光晃耀,宝饰焕烂”。这些生动的描述来自玄奘所著的《大唐西域记》,而从中不难体会到这位高僧当时欣喜的心情。大概从公元1世纪起,巴米扬(唐僧称之为“梵衍那”)就成为受人尊崇的佛教圣地。

古巴米扬人在俯瞰古国的绝壁上,开凿出了长达1300多米的石窟群,成为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佛教石窟群。这里还有世界上最高的古代佛像,巴米扬大佛大约雕造于公元4-5世纪,到了玄奘前来参拜时,口角含笑的大佛已经慈祥地注视了世人好几百年,注视着几千名身披袈裟的僧侣在这里打坐修道,注视着与世无争的信徒们过着田园诗般的生活。然而,巴米扬天生不是一个世外桃源,它正好处在印度、西亚与中亚的交通要道上,南下北上的商旅都要从这里经过。

公元8世纪时,阿拉伯帝国的军队征服了巴米扬,信奉回教的阿拉伯人对佛像没有半点崇敬之心,他们肆意毁坏,还挖去了每尊佛像的眼睛。13世纪初,成吉思汗麾下的蒙古骑兵的铁蹄踏上了这块土地,梵衍那城陷寺毁,巴米扬石窟变得面目全非。到了19世纪,帝国主义分子将战火烧到了阿富汗的领土时,巴米扬山谷成了抗击英国侵略军的战场。英国军队占领了巴米扬后,他们为了泄愤,竟然丧心病狂地用大炮轰击巴米扬石窟的那两尊大佛,炸得它们肢体残断,满目疮痍。经过了这三次劫难后,巴米扬大佛居然还顽强地屹立在那里,这倒不是因为佛祖显灵,而是因为它们与山体同在,实在奈何不得。

阿富汗是中亚地区的文明古国,巴米扬石窟就位于今阿富汗中部巴米扬城北兴都库山区海拔2590米的小河谷中,它的北面是兴都库什山的支脉代瓦杰山,向南是巴巴山脉,巴米扬河从两山间流过,巴米扬石窟就开凿在代瓦杰山南面的断崖上。公元1世纪贵霜王朝统治期间,佛教徒开凿出了许多石窟,弘扬佛法。这里也就成了佛教东传的一个重要枢纽。公元3世纪中叶,这里处于萨珊王朝的统治之下。当的巴米扬已经成了一个佛学中心,世界上不同学派的佛教徒来这里研读佛学。在这里先后建造了两尊巴米扬大佛。当年的佛像身上还镶嵌着很多珠宝,如今早已经被剥光了,但是佛脚旁还保留着佛教徒隐居的岩洞。当年这里除了僧人之外,还云集着沿着丝绸之路走过来的商贾。巴米扬一时间成了一个国际都会。

今天的巴米扬渐渐褪去往日的容光,成为阿富汗境内一个普通的小城市,人们对它的印象也只剩下其郊外的两座千年大佛。巴米扬石窟拥有两项世界之最:巴米扬石窟是现存最大的佛教石窟群;巴米扬大佛是世界上最高的古代佛像巴米扬石窟,全长1300多米,大大小小的洞窟有700多个,比我国新疆拜城的克孜尔石窟和甘肃敦煌的莫高窟都要大得多。

巴米扬石窟群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分别开凿在东段和西段的两尊高大的立佛像,俗称“东大佛”和“西大佛”,两尊大佛相距400米,远远望去十分醒目。东大佛高37米,身披蓝色袈裟,西大佛高5米,着红色袈裟,佛像脸部和双手均涂有金色。两尊佛像的两侧均有暗洞,洞高数十米,可拾级而上,直达佛顶,其上平台处可站立。可惜的是,这大佛最终还是没逃过被毁的命运。大佛被炸毁后,也就只趁下了大佛的石窟空洞了。

巴米扬石窟的学术价值开始受到普遍关注,联合国已将其列人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录中。毫不夸张地说,经历千年沧桑的巴米扬,尽管是满目疮痍,但在文化学者的心目中,那里仍是一块圣地。

阿富汗巴米扬石窟群

阿富汗巴米扬石窟群

阿富汗风情

阿富汗风情

阿富汗古代防御工事

阿富汗古代防御工事

阿富汗馕铺

阿富汗馕铺

阿富汗人在斗狗

阿富汗人在斗狗

阿富汗所产的鸦片占全球总产量的85%

阿富汗所产的鸦片占全球总产量的85%

阿富汗唯一国家公园

阿富汗唯一国家公园

阿富汗唯一国家公园内景色

阿富汗唯一国家公园内景色

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脉

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脉

阿富汗制作馕的师傅

阿富汗制作馕的师傅

阿富汗总统府

阿富汗总统府

阿富汗最美丽的建筑之一是蓝色清真寺

阿富汗最美丽的建筑之一是蓝色清真寺

巴米扬风情

巴米扬风情

被炸毁前的阿富汗巴米扬大佛

被炸毁前的阿富汗巴米扬大佛

曾经矗立巴米杨大佛的山龛只剩下了空空的洞穴

曾经矗立巴米杨大佛的山龛只剩下了空空的洞穴

狗中女神-阿富汗猎犬

狗中女神-阿富汗猎犬

观看马背叼羊的人们

观看马背叼羊的人们

镜头中的阿富汗全封闭女人

镜头中的阿富汗全封闭女人

瓦罕走廊风光

瓦罕走廊风光

宣礼塔

宣礼塔

亚洲“杀人湖”--班达米尔湖

亚洲“杀人湖”--班达米尔湖

责任编辑:吉中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