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印度废都”——加尔各答(图)
摘要:国家旅游地理印度加尔各答12月10日讯(通讯员 邓海霞)加尔各答是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府,它位于印度东部恒河三角洲地区,胡格利河的东岸,属印度第三大城市。
国家旅游地理印度加尔各答12月10日讯(通讯员 邓海霞)加尔各答是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府,它位于印度东部恒河三角洲地区,胡格利河的东岸,属印度第三大城市。在殖民地时期,从1772年直到1911年的140年间,加尔各答一直是英属印度的首都。在这期间,该市一直是印度近代教育、科学、文化和政治的中心,漫步在今天的加尔各答仍然可见保存有大量当时遗留的维多利亚风格建筑。作为印度前首都,该城市是印度现代文学和艺术思想的诞生地。加尔各答对于文学艺术趋向于持有特别的欣赏口味,并有着欢迎新来天才的传统,这使得它成为“狂野创造力之城”。由于加尔各答拥有许多哥特式建筑、巴洛克建筑、罗曼式建筑、东方式和印度-伊斯兰建筑,又经常被人们称为“宫殿之城”。
美丽的“宫殿之城”——加尔各答
加尔各答,是英殖民地时期的首都,这里遗留有大量那个时期的经典建筑,如:维多利亚纪念馆、大理石宫殿、印度博物馆、高等法院等维多利亚式建筑。加尔各答还是印度诗圣、著名作家和社会活动家泰戈尔的出生地。提到印度最伟大的诗人,毋庸置疑,一定是那“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泰戈尔。泰戈尔可以说印度最伟大的诗人了,他同时也是一名哲学家。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故居至今被保留完好,不论是建筑、环境,还是内部陈设,都相当精美。在印度人眼里,泰戈尔之所以伟大,不仅是文学方面的造诣,更为重要的是他反对英国殖民统治、支持社会改革、对祖国的热爱。他的作品中,反映了印度社会生活中的复杂现象。他虽然是是婆罗门种姓(印度最高种姓),但他反对封建压迫,并在作品中不断揭露现实生活中不合理现象。
泰戈尔是中国人民的朋友,1924年曾访问过中国,与中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中国人到了加尔各答,都要去瞻仰他的故居。我们也不例外。印度伟大的诗人泰戈尔在这个杂乱不堪城市里出生和死去,创作出众多绝句般不可思议的诗文。
加尔各答不仅是印度的第三大城市,同时也是印度的主要港口。它位于恒河三角洲胡格利河左岸。在纬度较低的印度热带地区,气候终年炎热,年降雨量1000多毫米。一年四季绿树葱荣,鲜花盛开。加尔各答是个多民族的城市,其中孟加拉人构成加尔各答人口的大多数,重要的少数民族有华人、泰米尔人、马儿瓦尔人、英印混血种、比哈里人、亚美尼亚人、藏族、马哈啦施特拉人和帕西人。
加尔各答市从出现和繁荣直到今天,只有200—300年的历史。但由于古老的印度文明,众多的文物古迹,奇特的宗教习俗,独特的民间艺术等深深地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我漫步在加尔各答的大街上领略着不同的名胜古迹。
据当地朋友介绍,在加尔各答的迈丹区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和游艺场,是最有吸引力的地区。中北部坐落着著名的威廉堡,北端的伊甸园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板球场;西南端有动物园和东方最好的赛马场;赛马场东是维多利亚纪念馆和圣保罗大教堂。
维多利亚纪念馆建于本世纪早期,是一座文艺复兴时代风格的雄伟建筑,高高的圆顶上挺立着胜利女神像,还有不少大英帝国开拓印度殖民地的重要人物像,如克莱武和瓦伦哈斯丁斯等。馆内陈列了许多表现维多利亚时代大事的绘画和维多利亚女王诏谕、纪念品等。
在乔林吉路和苏德街的交角上,坐落着印度最古老的博物馆——印度博物馆,规模之大在东方首屈一指。博物馆分考古、艺术、人种学等6个部门,展品非常丰富。如巴鲁特、健陀罗、笈多等陈列室里的雕刻、壁画、浮雕等复制品,波斯、印度的名画,还有象牙、漆器、陶瓷等重要文物。我参观了印度博物馆,深切感受到了印度文化的博大精深。
流经加尔各答市的胡格利河是恒河的支流,虔诚的印度教徒视恒河为圣河,认为恒河水可以洗涤灵魂的罪孽,于是沐浴是每天必行的重要宗教仪式。每天早上成群的印度教徒来到胡格利河边,先用河泥涂遍全身,他们认为圣河的河泥也是神圣之物。据说河泥还可以治病,对胃病尤有奇效。做过祷告后,用清水洗净全身。经过沐浴,他们认为涤荡了罪恶,净化了肉体和灵魂。我看到了许多印度人在恒河里洗浴,对于我们的拍照,他们也不避讳。
在加尔各答街头巷尾、公园内外、寺庙侧畔,经常可以看到来自乡间的老人吹着笛子,伴随着那优美的乐曲,竹篓里的眼镜蛇,鼓足皮囊,摇摇曳曳地扭摆起舞,这是印度的古老民间艺术——耍蛇术。耍蛇术是世代相传的职业,据记载早在公元3世纪时就已盛行。观看耍蛇的人们常常把耍蛇人围个水泄不通,街头异常拥挤。数不清的庙宇、皇宫、古堡、佛塔,使加尔各答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探究古老而辉煌的艺术、宗教、哲理的“历史博物馆”,每年都吸引大批国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我还参观了一座印度教的庙宇,成千上万的信徒来到这座寺庙朝拜。他们纷纷挤进庙宇大堂,抢红色的颜料,然后图在自己的眉心处,脸上流露出满足的神态。在印度,我深深体会到,这里是人类学的博物馆,是宗教的博物馆,也是牛的天堂。牛在印度被奉为神物,受人们的崇拜。在加尔各答,时常可以见到那些游荡街头的圣牛,慢吞吞地在车辆、人群中往来,不受法规约束,不管是风驰电掣的小轿车、摩托车,还是公共汽车、电车,对于这些圣牛们必须敬而远之,车辆的喇叭声,对于它们早已习以为常,并经常把屎尿撒得满地都是。忠实的印度教徒们甚至不用牛皮鞋、牛皮包等牛皮制品。
走进最美最壮观的建筑物——维多利亚纪念馆
维多利亚纪念堂,可以说是加尔各答最美最壮观的建筑物了,它是一座高贵典雅的白色大理石宫殿。宽阔的花园水碧草绿、林木成荫、繁花似锦。这座建筑是英国殖民者1905年为纪念当时兼任印度皇帝的维多利亚女王的1901年为王六十周年纪念而建的,可惜于女王死后20年的1921年才完成。维多利亚纪念堂建筑的设计师是威廉·爱默森爵士,建筑风格类似泰姬陵。最初他被要求建造一座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但是他反对纯粹的欧洲风格,结合了莫卧儿建筑的元素。文森特·Esch是主管建筑师。Lord Redesdale和David Prain爵士设计了花园。建筑工程委托给加尔各答的Messrs Martin公司。
维多利亚纪念堂这座白色的宫殿融汇了欧洲古典主义和莫卧尔王朝建筑的特点,至今仍是加尔各答最壮观的地标性建筑。整个纪念堂于1921年建成,分成美术馆和博物馆两部分,美术馆展出的是英占时期的绘画作品,展示了那个时期的社会风情,博物馆陈列的则是关于加尔各答城市历史的介绍。关于加尔各答的历史,值得一提的是,它正是当年鸦片输华的主要港口,二次鸦片战争中那位奉行“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两广总督叶名琛就曾被英军关押在加尔各答,他坚决不吃英人食物,据悉最后竟绝食而亡。
维多利亚纪念堂,它是一座矗立在绿色草地上的白色宫殿,看起来高贵典雅,有浓郁的欧洲建筑风格。维多利亚纪念堂有很多精美的浮雕或雕像,展品也很丰富,主要是英统时期的文件、照片、素描以及武器旗帜等历史文物,可惜这里不允许拍照,为了体现中国人的良好素质,我只好忍住没拍。
纪念馆总高47米,含顶部高4米的胜利女神像,长86米,宽57米,占地达64公顷。现在中厅是维多利亚女王纪念堂,两侧有20多个展室,分别展出维多利亚时期的一些文物和印度近现代的绘画作品和史书等等………在游览了印度加尔各答维多利亚博物馆途中,我发现里面花花草草特别好,印度人对于自然环境保护很值我们学习,马路边和乡村树林里面树都保护非常好,古树非常多,据说印度砍伐颗树,要写申请,批准以后,不能直接砍死,要围树干砍圈,等树直接死亡以后才能整个伐倒,实在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加尔各答博物馆对于印度本国人很廉,卢比10元,对于外国人就贵了,要200卢比,相当于人民币20多块钱了。
加尔各答圣保罗大教堂距离维多利亚纪念馆很近,从维多利亚纪念馆门口的路一直往外走,过马路就可以看到。圣保罗大教堂建于1839到1847年间,哥特风格,是加尔各答最大的教堂。教堂已经很久了,外墙都已经发黑,免费参观,教堂里面还是可以看到当时大油画,可以证明这个教堂在当时还是很有地位的。
我的加尔各答耆那教之旅
耆那教是印度最古老的宗教,相传原有24位祖师,最早的创始人名勒舍婆,最著名是第二十四祖,也是最后一个祖师筏驮摩那,耆那教徒称他为大雄,是释迦牟尼同时代人,佛教称他为尼乾陀·若提子。他生于古印度吠舍离一个王族家庭,属刹帝利种姓。公元前后,耆那教逐渐分裂为白衣派和空衣派(或称天衣派)。白衣派穿象征廉洁的白衣,主张男女平等,宗教仪式限定在耆那教寺庙举行;空衣派又称裸体派,他们认为耆那教徒不应蓄私财,因此连衣服也不能有,只能以天为衣。该派教徒手持孔雀毛作的掸子,用以驱赶路上的小虫,以防伤害生灵。
他们生活在寺庙或远离世人的住所,靠乞食为生,鄙视妇女,不许妇女参加社会活动;主张宗教活动除在耆那教寺庙举行外,也可借用印度教寺庙。在加尔各答市,我们要去参观的地方是一地三寺,都是耆那教,重点是伯勒斯纳特寺,这里有加尔各答最优美的建筑物。伯勒斯纳特寺建于公元1867年,是耆那教的白衣派。
我们沿着一个小街道前行,在不远处便能看到寺庙围墙角上的小白塔,墙的两边的刻有许多浮雕的,记载着某段历史。很快我们就来到伯勒斯纳特寺的门口,这个以白色为主基调的大门,改写了我对印度寺庙的原有印象。进到院里,更让我怀疑自己来的是寺庙吗?进入寺庙内,只见右边是一个大的喷水池,雕花扶栏的柱子上,有各种欧洲传说中的人物雕像。左边是大花园,一个仙鹤喷水池正对这两个主体建筑,其周围步道的地面,是用青花瓷打碎后拼出的精美图案,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步道两旁,分别有一个大气的石凳,在四个方向之间各有一别致的双层花坛。花园的北边是一个白色欧式建筑,门前立有几个形态各异的的小天使雕塑,周边有各种欧洲传说中的人物雕像。
花园的西面就是气派华丽伯勒斯纳特寺,耆那教预言者辛塔鲁那托的白色石刻塑像面对寺庙而置,塑像的两边各有一耆那教人物围成花坛,花坛侧前方各有一大象亭。总之给人的感觉是通过花园里的各种的元素混合,来达到建筑物的自然融合。
脱鞋而上,在寺庙周围细观,心中赞叹设计人的缜密构思和手艺人精湛手艺,用石材、陶片、镜子、揵克制的玻璃等建筑材料,把寺庙的每个角落装点如此富丽堂皇。进寺观赏(寺内不得拍照),突然传来美妙的歌声,寻声而去,只见寺前站着一男一女两个教徒,着装华丽,正在唱耆那教的什么歌,虽然我听不懂,但感觉非常好听。据说湿神婆有多相,舞王相是其中之一,所以印度人善舞,可没想到唱歌也那么好听。
在伯勒斯纳特寺东边,是1810年建的耆那教神庙Dadaji Jain Mandir。这个庙的院子与伯勒斯纳特寺差不多大,大门和围墙的建筑风格与前者大为不同。这里的主建筑是一个白色石砌大厅,厅内供奉一尊石像,有许多印度人在这里诵经。在主建筑的北边和东边有一大水池相连,周围有各种形态的建筑。
印度有0.4%的居民信奉耆那教,该教徒的信仰是理性高于宗教,认为正确的信仰、知识、操行会导致解脱之路,进而达到灵魂的理想境界。耆那教徒不从事以屠宰为生的职业,也不从事农业。主要从事商业、贸易或工业。耆那教不讲究信神,但崇拜24祖。耆那教奉行苦行主义,甚至提倡绝食而死,历史上孔雀王朝开国君主月护王即绝食而死。
赤脚过火仪式上的女人
繁忙的水果市场里
加尔各答大教堂
加尔各答的耆那教寺庙
加尔各答的印度教节日上的情景
加尔各答街头老人与狗儿
加尔各答夕照美景
加尔各答印度博物馆
街头苦行僧
街头神牛无处不在
街头耍蛇卖艺人
街头一群放学的女孩们
老哥俩
米娜克希安曼神庙
耆那教寺庙
头上的功夫
维多利亚纪念馆入口处风光
维多利亚纪念馆远眺
维多利亚女王坐像
文学家泰戈尔泰戈尔故居
印度动物保护组织全身彩绘呼吁还动物自由
责任编辑:吉中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