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性爱之都”——克久拉霍(图)
摘要:国家旅游地理印度克久拉霍8月2日讯(通讯员 沈海滨)印度“性爱之都”--克久拉霍,有一个全球独一无二的性庙,宗教的包容和极端性在这个国家展现着极其梦幻般的视觉冲击。
国家旅游地理印度克久拉霍8月2日讯(通讯员 沈海滨)印度“性爱之都”--克久拉霍,有一个全球独一无二的性庙,宗教的包容和极端性在这个国家展现着极其梦幻般的视觉冲击。今天就让您跟随笔者的脚步,我们一起走近这神奇的克久拉霍看看,来感受一下印度佛教文化的魅力吧!
以性爱雕饰闻名的小镇——卡久拉霍
克久拉霍,安宁、祥和,一派田园景色。在丘陵环抱中,克久拉沙卡湖横卧在村庄的边上。水禽游戈,湖面被划开一道道长长的波纹。若不是绿树掩映中露出的寺庙的尖顶,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昌德拉王朝的都城。昌德拉属拉其普特部落,自诩是月亮的后裔,曾长期统治印度中部。克久拉霍寺庙群大约就建立在公元10~11世纪之间,正是昌德拉王朝的昌盛时代,据说当时的寺庙多达85座。岁月动荡,烽火连天,寺庙后大部毁于兵燹。克久拉霍寺庙群是北印度建筑风格的杰出典范,姿意生动的雕刻作品使克久拉霍闻名于世。围绕克久拉霍三大世界遗产寺庙群的那些情爱雕刻及其他雕刻堪称世界顶级寺庙艺术。
克久拉霍是位于印度新德里的东南方的一座小镇,属中央邦查塔普尔县,离德里约600公里。这个宁静的小村庄因为布满了精美的性爱主题雕刻艺术的神庙群而名声大噪,也因此成为了印度的“性都”,也是体验了解印度教文化的重要造访地。据悉,克久拉霍位是一个人口不足两万五千人的小镇。但这里拥有全印度最大的印度教和耆那教庙宇群落,最闻名世界的还是其中的性爱雕塑。这次我的印度之旅的目标便是这个性爱雕塑群了。侧面也验证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道理!
当下午四点飞机落地入住酒店后,我便骑上自行车扫荡周边的零散庙宇。大概都是这种风格,孤零零的散布于村庄周围无人问津,无人看管。一座庙宇周边一直有一群孩子一直叽叽喳喳。当我置身于烈日下的卡久拉霍神庙中,内心震惊不已,1000多年前的印度是一个怎样混乱又神秘的时代?神庙外墙雕刻着大量人类性爱的千姿百态,大胆而生动,“放纵”的性爱雕塑与“禁欲”的宗教建筑,矛盾又史无前例的结合在一起,让人叹为观止。
克久拉霍在昌德拉王国的鼎盛时期和此后的100年间,历代国王大兴土木,在方圆10公里的范围内陆续修建了85座壮观又精美的印度教和耆那教神庙。14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莫卧儿王朝兴起并逐渐控制整个印度次大陆,他们在摧毁昌德拉王国的同时也对印度教神庙大肆破坏,残存的仅剩余22座庙群被高大的树丛掩映其中。直到1839年,英国军官在此打猎时无意发现了丛林中的秘密,卡久拉霍才终于重见天日,为世人瞩目。并在1986因其独一无二的造型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里的庙都成塔状,每一座塔就是一座庙,每个庙都由精美的雕刻组成。而每组雕刻都有着它动人的故事。
这座小镇布满婆罗门教和耆那教寺庙,其雕饰把神话题材和世俗题材,尤其是性爱题材融为一体,颇为骇世惊俗。克久拉霍寺庙建筑群落分为西群、东群和南群三个区域,其中以西群里的寺庙最多也最精彩。可以说,来克久拉霍的旅客99%的人都是冲着性爱神庙去的,大家都想亲眼目睹一下世上独一无二的奇观。
克久拉霍的寺庙被称为性庙,主要原因是这里每一座寺庙墙壁上的雕刻主题都与性爱有关。尽管性庙的雕塑露骨,但这却是印度教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了解当时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可以亳不夸张地说,克久拉霍的米特纳性爱雕刻绝对是世界一绝,也是世界文化领域的瑰宝。就算单从建筑本身看,其建造技巧和装饰风格当堪称伟大的建筑艺术瑰宝,而且克久拉霍的寺庙不论是整体或是局部,表情或是比例,都是那么美轮美奂。
克久拉霍的性爱雕刻让人觉得印度是一个性观念非常开放的国度,实际上并非如此。在印度,有许多的禁欲主义者,在这个神秘的国度里,充斥着禁欲主义和纵欲主义两种截然相反的文化传统,但是这两种文化却在印度包容并存。看着这些雕塑,大家都忍不住说:古代的印度人民思想真是太开放了!
据考证,这22座寺庙建造于9-13世纪,也就是昌德拉王朝的鼎盛时期。虽然绵延几百年,但这些寺庙的建筑风格却基本相同:在高高的基座上建起装饰繁复的主建筑,顶部是集束型带曲线的尖塔。这些寺庙都是用红沙岩的石块垒起来的,最高的有35米,没有浆糊,更没有水泥,导游说,这是聪明的昌德拉王朝的工匠们使用的一种特殊工艺:联锁技术。他还找到一个缺损处专门给我解释,我明白了,这个“锁”其实就是我们国家木匠活儿里的那种“榫”。这些寺庙的外墙布满了雕饰,其内容几乎无所不包:宗教故事和人物、生活场景、战争、人物和动物等等,但出现次数最多的是女人,最令人称奇的性爱和性交姿势。正是这些性题材的雕刻使克久拉霍名扬天下。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雕刻,众说纷纭。
据称这是以根据8世纪《爱经》的内容而雕塑的,尽管仅占全部人物雕塑的8%左右,但这些雕像不但有男女合欢,还有群体交合,甚至还有人与动物的交媾。当时的统治者为什么要这样大胆张扬的性爱呢?权威学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解释——
一种简单的说法是,昌德拉的国王们都荒淫奢靡,他们用这些雕刻来刺激自己的性欲,及时行乐;另一种说法是,印度传统认为,“爱”是与生俱来的,可以无师自通,但“性”却是必须经过学习才能掌握的。因此,这些神庙雕像是用来对婆罗门男孩进行性教育用的,因为多数人都要到庙里拜神祈祷,因此这是开展性教育的理想场所。
还一种说法是,印度教认为,通往“摩克沙”,即“解脱”,有四个途径,也就是责任、钱财、瑜珈和性爱,而这些雕刻就是用来帮助人们通过性爱这个途径达到“解脱”的目的。根据这种理论,人可以从性交所带来的愉悦中获得解脱和救赎。也有另一种说法,在昌德拉王国时期,佛教盛行,许多人整日沉湎于修行之中,希望能早日实现转世和轮回。大批男子都去当了僧侣,整日在庙里念经拜佛,导致田地荒芜,经济停滞,生育率和人口下降,国力衰退。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国王为了让这些清心寡欲、不思凡尘的男人重返社会、回归家庭,于是就拨款修建大批庙群,并在庙墙上雕刻一些性爱的场面,撩拨那些成天在庙里潜心修行的男人的情欲,好让他们动凡尘之念,回家生儿育女,这样人口上升,社会稳定,国力方可重振。
印度人的性爱观念,我还搞不太懂。据我所知,印度的圣人大都是禁欲的,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圣雄甘地,37岁那年便断然立誓禁欲,最后修炼到与年轻的侄孙女同床就寝亦无邪念的境界。总体来看,印度人的性爱观比较保守,但在向开放发展,不过,这一过程比较缓慢。我到印度采风漫步在大街上根本看不到恋人相拥而行的,更没有见过象北京街头那些众目睽睽之下打情骂俏、热烈拥抱接吻的年轻人。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根本无法想象,远在一千多年前,也就是在这同一块土地上,居然有如此密集的、坦荡的、放纵的性爱雕刻!这真是一个神奇的国家!
游览克久拉霍神庙群
1986年,西庙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也是克久拉霍庙宇建筑精华所在。女人和性爱是克久拉霍寺庙雕塑中反复出现的两大元素。具有美感的故作姿态的仙女、跳舞的仙女以及女英雄被雕刻成半转身且微微斜倚的样子,这些生动的形象仿佛要从寺庙中旋转着飞舞出来一般。
克久拉霍庞大的性爱雕塑出现在寺庙建筑上,据悉与月亮王朝时期的坦多罗教有关。坦多罗教是印度密教,大约公元5---9世纪从印度教派生出来的,主要宣扬与性有关的宗教思想。坦多罗教认为:男女两性代表宇宙两极,通过两性的结合,就可以达到与神合一、与宇宙精神同一的极乐。
进入景区的第一个路口,一棵茂盛的大树下,就是大家的集合地点。在坦多罗教的狂欢仪式上,昌德拉王设想自己就是男神,女性则被设想为女神。参与者除了地位比较高的女性外,还有寺庙豢养的大批姿色迷人的舞女。克久拉霍神庙上那些风情万种的女性雕像,就是神庙舞女妖艳身姿的写照。
进入神庙遗址,首先看到两个亭子造型的小型尖顶神殿。右边亭子是Varaha神殿,供奉的雕像Varaha是毗湿奴的野猪化身。这座九世纪雕像是用整块砂岩雕刻而成,身体和四肢上整齐排列着674尊男女神像。砂岩野猪像堪称克久拉霍最精美的石雕。亭子对面,就是拉希玛纳神庙,西庙群的精华所在。
进入神庙内,要脱鞋!首先绕高台一周,参观神庙外围基座上的石刻雕塑。回望两个亭子,画面太美了!基座一周刻满了雕塑。包括古代的战斗、狩猎、饮宴、耕作、舞蹈等场面甚至人性方面、精神层面的众多雕塑。众多石像,保存完好的很少,多数都被突厥伊斯兰给破坏过。如此精美的文化瑰宝,如果保存完好,该有多漂亮!
克久拉霍寺庙由研磨细腻的浅黄或粉色的砂石建成,为北印度典型的悉卡罗式,主塔被层层的小塔环伺,呈竹笋状高耸向天,高高的塔基上是露天环廊。从下到上,数不清的雕像覆盖了寺庙,以至于整座寺庙都成了一座雕塑。寺壁上的雕像丰富多彩,有印度教的各类神祗及其变身;有狩猎、舞蹈、行军、宴饮等生活场景;有珍禽异兽。当然最引人注目的,是数量庞大的女性雕像和各种性爱场景。较之内敛、宁静的佛教塑像,这些被认为具有超自然能量的印度教诸神的雕塑想象奇丽,身形变幻,富于动感;女性雕像则丰乳肥臀、身姿妙曼,顾盼之间,百媚顿生。而性爱的雕像,或缠绵,或粗鲁,放肆而大胆,毫不遮掩地表露出喷薄欲出的欢爱渴望。富于挑逗意味的雕刻,几乎穷尽能想象到的各种姿势,写实又夸张,展现了雕刻家娴熟的技巧以及古代德昌拉人身体的灵巧。这样的塑造在世界宗教建筑中绝无仅有。
当天风和日丽,蓝天白云,将神庙衬托得瑰丽妖娆。来到东北角的塔山。塔山瑰丽多姿,高度逐渐向主塔递增,轮廓曲线波浪式起伏,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造成了山脉涌动的效果。主殿上方竹笋状的悉卡罗王塔高达34米。门廊廊柱顶端的雕饰。会堂内只有一条窄窄的回廊,其余空间全部充满精美的雕像和雕饰,在光影下显得神秘跳脱。
美女们登场了,一个个明艳动人、妖娆多姿。看看谁漂亮?哪个更迷人?转角廊柱上的雕像,也是惟妙惟肖。身体语音需要每个人去感悟!克久拉霍西庙群除了神庙,就是漂亮的大树和绿地。蓝天白云,巨树草坪。云淡风轻,花香鸟鸣。神庙在和煦的阳光下放射着光辉!如果时间充裕,在绿地上看看书,和好友打两把扑克,那是何等的享受!
参观完西庙群,紧接着乘车1.5公里去参观东庙群。东庙群是耆那教寺庙,同为世界文化遗产,但规模较小,只保留了几座寺庙。由于寺庙定期刷白,也称白庙。耆那教是产生和流传于古印度的一种宗教。耆那是该教创始人符驮摩那的称号,愿意为“胜利者”“完成修行者”。与佛教同时兴起。基本教义是业报轮回、灵魂解脱、非暴力和苦行主义等。一世纪,由于对教祖遗训的解释不同,分裂为天衣派和白一派。这里的僧侣有男有女,即僧人和尼姑同修。这里是天衣派神庙,僧人赤裸,尼姑薄纱,孤寂苦修。寺内张贴着一位盘膝打坐高僧的巨幅图片。门口的狮子兽造型与西庙群相似,可是下面的美女换成了小狮子。神庙刷白,显得干净、素雅、神圣,更有利于僧侣和尼姑静修。
虽然在规模和情爱雕塑方面无法和西寺庙群相比,但耆那教寺庙以其超级精湛的建筑细节和雕塑美感而著称,在这里可以看到保存得最为完好的克久拉霍的著名雕塑典范。
而南寺庙群散落在乡间,雕塑相对呆版,式样重复乏味,诸如很多湿婆形象的雕塑,这一切都表明克久拉霍寺庙雕刻师那时已经过了艺术的巅峰期,虽然他们肯定没有丧失对性爱情怀的热情。作为昌德拉王朝的宗教之都,同时也是性力派中心之一的克久拉霍,其寺庙中的雕塑艺术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时代风貌。后人们应该感谢克久拉霍的那些无名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们,他们创造了中世纪印度建筑与雕塑的瑰宝。在克久拉霍,精神和肉体与诸神共欢;人间通往天堂之途,灵魂携肉体并肩而行。1000年前,克久拉霍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们以惊人的才能与激情建造这些寺庙和雕塑的时候时,他们满怀宗教的虔诚,更有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与生俱来的,代代不息的人类之欲的赞颂。克久拉霍,是宗教的祭祀之所,更是诸神的伊甸园,众生的欢乐场。
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印度克久拉霍神庙群
拉希玛纳神庙是西庙群的精华所在
克久拉霍寺庙群是北印度建筑风格的杰出典范
绿茵中的神庙
克久拉霍性爱神庙
神庙大殿坐佛
母子
神庙穹顶
神庙外墙雕刻着大量人类性爱的千姿百态大胆而生动
世界文化领域的瑰宝
世界文化遗产克久拉霍雕塑
象鼻神代表力量和强大
性庙神马雕塑
野猪雕塑
印度佛教文化遗存——克久拉霍神庙
印度卡久拉霍著名古庙的浮雕
印度人的文化瑰宝——克久拉霍神庙
印度神庙景区游人
克久拉霍神庙群前的游客
印度性庙上的精湛技艺
姿意生动的雕刻作品
责任编辑:吉中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