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快递 海外传真

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图)

2022-08-08 22:37 国家旅游地理

摘要:国家旅游地理埃塞俄比亚8月8日讯(通讯员 沈海滨)埃塞俄比亚位于非洲东北部的东非之角,面积110平方公里,其中高原面积占2/3,平均海拔近3000米,享有“非洲屋脊”之称。

国家旅游地理埃塞俄比亚8月8日讯(通讯员 沈海滨)埃塞俄比亚位于非洲东北部的东非之角,面积110平方公里,其中高原面积占2/3,平均海拔近3000米,享有“非洲屋脊”之称。埃塞全国有80多个民族,说着80余种不同的语言。埃塞俄比亚在古希腊语中意为“被太阳晒黑的人民居住的土地”,是人类的发祥地,有着3000多年的文明史,曾经创造了青尼罗河流域辉煌的文明。埃塞俄比亚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及野生动物公园较多。位于高原中部的东非大裂谷地形复杂、千姿百态,有时高峰矗立,层峦叠嶂;有时峡谷含幽,湖光秀美。前不久,笔者欣然走进这个美丽的国度……

非洲最高的城市——亚的斯亚贝巴

按照阿姆哈拉语,亚的斯亚贝巴意为“新鲜的花朵”。这里虽然地近赤道,但气候凉爽,四季如春。城市周围峰峦起伏,关山重叠。市中心广场一带,街道宽阔整齐,附近多高层办公楼和公寓。广场不远有昔日的皇宫,非洲大道两旁分布着议会大厦、政府各部大楼、博物馆、非洲大厦、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和大议会等著名建筑。亚的斯亚贝巴是由埃塞俄比亚国王孟尼里克二世依恩陀陀山所创建,历经了国家100多年的政权更替变动,但自始至终作为国家得首都,成为埃塞俄比亚的“永久之都”。亚的斯亚贝巴的城市建设过去还是很落后的,一个时期以来,中国政府以不同形式给以大力支持,援建了很多道桥、公路等基础设施项目,我到老市区的途中就有很多道路在修建,施工单位就是中国的路桥建设单位。据悉,落成不久交付使用的非盟会议中心,就是的中国政府花了2亿美元援建的项目。十分现代、高大、宏伟。

我漫步在亚的斯亚贝巴街道上,美丽的圣乔治大教堂就坐落在孟尼利克二世大街的广场边,前面并矗立着孟尼利克二世身跨战马的高大铜像。1896年,2万多名意大利人侵略军进犯埃塞俄比亚。孟尼利克二世率领军民奋起抵抗。在著名的阿杜瓦战役中,击退意军,意大利遭到惨败后被迫签订合约,承认埃塞俄比亚的主权和独立。当时,在列强瓜分的非洲,除美国扶持的利比里亚之外,埃塞俄比亚成为非洲大陆唯一独立自主的国家。为纪念孟尼利克二世的历史功绩,在亚的斯亚贝巴市中心地带,修建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孟尼利克二世广场。广场上矗立着这位国王跃马飞奔的雕像,也充分展现他抗拒异族入侵、维护国家统一的英雄气概。

为纪念反抗意大利侵略军的阿杜瓦战役的胜利,由孟利尼克皇帝下令兴建圣乔治大教堂。教堂于1911年真正完工。教堂主建筑位于正中的最高处,是一座石头建筑,平面为八角型,造型相当优美,看上去十分舒服,色彩搭配很美。这里,另一处重要的建筑是教堂钟楼,一个三层建筑,底层是博物馆。展出历朝帝王的皇冠等用品。钟楼上高悬一口大钟,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这口钟是全埃塞俄比亚最大的。每天祷告时间,钟声会悠扬地响彻整个市区。教堂的工作人员,也会穿起当时的传教士模样,跟你讲解这里的历史和当时的传教活动的情形......

在亚的斯亚贝巴,桉树是极为常见的树种,据说,孟尼利克二世定都亚的斯亚贝巴不久,发现这里花虽然很多,但可用做柴薪的树木并不多。因此,他心中萌生迁都之意。消息传开,有人向这位君主进言:与其另觅新都,不如就地广为植树。他采纳了这项建议,从1905年开始引进生长较快的桉树,号召百姓广为栽种。同时,他决定,由国家廉价提供树苗,免征种植树木的土地税。这样,还不到20年的时间,桉树不但长满全城,更在城市四周形成一个宽阔的绿化带。建筑材料和柴薪问题都解决了,首都再也没有搬迁。目前,亚的斯亚贝巴的桉树林总计有50多平方公里,城市建设所需木材的90%依靠桉树来解决。这里又被称为“桉树之都”。

摩尔西部落——盘唇族

世界虽已经21世纪多年,然而在这片土地的南部却仍然保留着世界上最原始的几个民族,他们的生活及文化还保留在几乎原始的状态。然而面对现代文明的冲击及埃塞俄比亚政府即将对这一区域丰沛的水力资源的开发,原住民将迁移到其它地区,这些古老的传统及习俗究竟还能保持多久呢?

沿东非大裂谷的断裂带南下,有一个被三条河流所环绕得奥姆低谷。海拔由2800m逐渐到达500m,甚至达到50m,温度由凉爽逐渐变得炎热,这里的人们穿的衣服就越来越少,直至省略掉所有的衣服。在非洲最后的荒野—奥姆低谷里目前仍住着24个原生态原始部落种族,约50万部落居民,各部落都保持着千百年来独特的生活方式,沿袭着他们各色的传统种族文化,以游牧为生,也会种些玉米和高粱。这里是摄影客的最爱。这里有着给自己的新生婴儿行洗礼的基督教徒,也有以割礼文身来宣告其成年的初民部落。在现代文明无孔不入的时候,这些部落会是怎样的生存状态?在这里,好像是溜进了一幕幕奇幻的电影,走着走着,忽然之间就进入了不同的画面中。奥姆河谷是最多姿多彩的文化分布带。奥姆河谷流淌着奥姆河,那是埃塞俄比亚南部的一条内陆河,是一条永远到不了大海的河流。阿巴门奇,就守在了奥姆河谷边缘,像是现代社会和原始部族的一道分界线,过了阿巴门奇,网络、电视甚至水和电,都渐渐成为另外一个世界的符号。这里除了枪以外,就剩下原始。

摩尔西族--通常被称为唇盘族,属于埃塞俄比亚的一个非洲部族,大约在6000~10000人。他们世代生活在奥姆低谷,这个地方,非常闭塞。摩尔西人居然还没听说过埃塞俄比亚这一名称。毗邻的Banna族人和Bodi族人时常抢夺他们珍视的牛群,给他们带来威胁,于是他们也以牙还牙。

过去的摩西少女长到十岁时,会穿透下嘴唇以置盘(称为唇盘,即lip-plate),若其容忍度愈大,则所置盘愈大,可为其父赢来愈多的彩礼。面对面再看这些摩尔西女人们,带上盘子的还好,那些把盘子去掉的更刺激人,下嘴唇垂在下巴上,怪异得很。这些女人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在下嘴唇划开一口子,装上一泥烧的小盘子,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更换大的。是什么原因使她们能够延续这残酷的方式至今?单单是为了美?据说还有另一种原因,很久以前,摩尔西的男人怕自己的女人和女儿被别的部落掳去做奴隶,嘴上装上大盘子后,使她们变得丑陋,别的族群就不会看上并抢去。当然并不是部落里所有的女人都有权利装上这么个大盘子的,只有部落里显赫家庭里的女人才有资格,那些一般家庭里的女人虽免去了酷刑,但正常的面孔也代表了一个女人在这个部落里的低下地位。当今,少女嘴唇挖洞戴盘的逐渐减少,但割耳带盘的依然如故,很多人还在腹部和胳膊上割出整齐排布的疤痕图案,表现出一种原始荒蛮之美。

随着国家现代化的脚步,高速公路开始从埃塞俄比亚首都和邻国肯尼亚的首都通向偏僻的奥莫山谷,这里的独特文化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到访山谷部落的外来者数量正在逐步增加。外来文化很快被当地人吸收并融合到本土文化中去,属于过去的本土文化遗产就此将很快走向消亡。新兴的旅游业也向奥姆山谷输送了大量西方游客,一睹这里独特文化的芳容。沿着高速公路分布的村庄从旅游业中尝到了甜头,村民们开始迎合旅游者需要,想尽办法用最繁复的花样装饰自己,从而能获得和旅游者一起拍照赚钱的机会。

埃塞俄比亚政府的现代化计划让奥姆山谷成为农业发展的重点地区,奥姆山谷上游的奥姆河上,政府已经开始了雄心勃勃的水电站大坝建设。一旦完工,水电站将使埃塞俄比亚成为能源出口国,也会使奥姆山谷成为重要的商业区。然而新水坝对奥姆山谷50万部落居民而言并不是个好事情。他们的传统文化将随着大坝的建立消失殆尽。随着现代文明的历程,这些像活化石一样的传统文化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能歌善舞的民族

埃塞俄比亚各族儿女,天性喜舞又善歌。不论在什么场合,也不论男女老幼,只要一听到有节奏的声音,人们就自觉或不自觉地抖起双腿,抖动双肩,扭起臀部,兴致勃勃地跳起来。舞蹈是埃塞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要素。他们白天跳,夜晚跳,迎宾时跳,过节时跳,祝寿时跳,结婚时跳,添丁时跳,举丧时也跳。可以说没有舞蹈,就没有他们的生活。这样,埃塞人虽然日子过的清苦,但也十分欢快。

埃塞各民族均有自己民族民间风格的舞蹈,其主题大多反映他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部族的历史、祭祖祁神、战事农耕、放牧狩猎、男女恋情和结婚喜庆等,是最常见的舞蹈题材。埃塞人崇敬与大自然作斗争的勇士。其中奥洛莫族的狩猎归来舞,表现了打虎勇士归来时受到村民们热烈欢迎的欢快场景。勇士在威严中充满了诙谐的自豪和欢悦,两队男女或手持长矛、或手摆头巾、以激烈的动作,欢快地围着勇士跳舞,最后把勇士托起来,送回家。

阿姆哈拉族是以从事农业为主的民族,因而反映农事活动的舞蹈很多。其中的《丰收舞》,表现了农民收获的喜悦。男演员头带草帽,手拿镰刀收割,女演员手捧竹箩,边舞边唱,热闹欢快。南部奥莱塔族有重视婚礼庆贺的传统。其中的迎新娘舞表现了婚礼庆贺的欢快场景。新郎用激烈欢快的舞姿在一群小伙的追随下把新娘接来。在几位女演员伴舞下,新娘用胸部和腹部激烈起伏的动作向新郎表达自己的柔情。新郎激情难抑,与新娘对舞,并将新娘抱起来旋转如飞。这时,场上的男女互相追逐,同自己的爱侣偏偏对舞。

埃塞的舞蹈不仅贴近生活、内容丰富,而且艺术上也有其鲜明的特色。我们东方传统的舞蹈注重运用手指、脚尖和眼神表达人物内心复杂细腻的感情,因此动作温柔而少粗犷激烈。而埃塞舞蹈则不同,其中的多数舞蹈动作和节奏,既具有黑非洲土风舞蹈热烈、粗犷的激烈和紧张明快的节奏,又含有阿拉伯地区舞蹈的语汇,如女演员的甩发和肚皮舞功夫。

埃塞民族舞蹈如非洲土风舞一样,是全身上下肌肉的狂舞,也是人物情绪的高度宣泄,因此很注意眼神的传递,这一点又与东方舞蹈相似。舞蹈的节奏是生活的节奏,也是生命的节奏,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埃塞人民热情、勇敢的民族个性。埃塞男舞蹈演员主要通过两肩和双腿激烈的抖动与梦跳来带动全身肌肉,做出变化多端的舞姿。女演员总以猛烈的节奏抖动双肩和胸脯,同时狂放地扭动腹部和臀部,加上快速而有节奏的甩发动做来展示自己高超的舞艺。因此,埃塞舞蹈既具有黑非洲土风舞的粗犷热烈奔放的特点,又融入阿拉伯民族舞蹈的许多语汇。

埃塞民族舞蹈经常以歌唱相伴,因此绝大多数舞蹈演员都会唱歌。通常是一位独唱演员边舞边唱,其他舞蹈演员同声合唱,此起彼伏。埃塞民族舞蹈的音乐是用自己的民族乐器演奏的,其中有弦乐和吹奏乐器,如六弦木琴和横笛。其音乐具有特别悠扬、优美的韵味。这同黑非洲土风舞单调的鼓乐和击掌相比要动听的多。埃塞不同民族的舞蹈演员均穿戴有本民族特色的服饰,有白色宽大的长裙和长袍;也有其它颜色束身露屁股的短裙;还有穿短的兽皮裙和椰树叶状的草裙。有的男演员头插羽毛,女演员头戴花冠。各式各样,色彩缤纷。埃塞舞蹈男女演员同其他黑非洲国家的人不同,具有红黑相间的特殊肤色,苗条匀称的身段,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口洁白的牙齿,一头乌黑的头发,一副温柔含蓄的表情和落落大方的仪态。

亚的斯亚贝巴的非盟的总部

亚的斯亚贝巴的非盟的总部

亚的斯亚贝巴圣三一大教堂

亚的斯亚贝巴圣三一大教堂

埃塞俄比亚拉利贝拉岩石教堂

埃塞俄比亚拉利贝拉岩石教堂

火山口

火山口

孟尼利克二世

孟尼利克二世

街头女人

街头女人

穆尔西部落

穆尔西部落

东非部落民族舞蹈

东非部落民族舞蹈

比武场上

比武场上

拉利贝拉岩石教堂

拉利贝拉岩石教堂

穆尔西部落男孩子们

穆尔西部落男孩子们

穆尔西部落男人

穆尔西部落男人

穆尔西男孩

穆尔西男孩

穆尔西人以大嘴为美,为荣

穆尔西人以大嘴为美,为荣

奇特的穆尔西人

奇特的穆尔西人

奇特的民居

奇特的民居

舞者

舞者

一家子

一家子

嘴大为美的穆尔西人

嘴大为美的穆尔西人

英雄纪念碑-方尖碑

英雄纪念碑——方尖碑

责任编辑:吉中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