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快递 焦点新闻

PM2.5数据阻碍公众对美丽中国的认知

2013-01-15 09:11

摘要:国家旅游地理网1月15日(钟和) 1月13日上午,北京市三环路上,能见度比前一日略有好转,但仍然被雾霾笼罩。当日10时35分,北京市气象台发布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北京已连续3天空气质量六级污染。本报记者 郑萍萍摄 从1月12日下午起,由于点击量激增

    国家旅游地理网1月15日(钟和)

  1月13日上午,北京市三环路上,能见度比前一日略有好转,但仍然被雾霾笼罩。当日10时35分,北京市气象台发布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北京已连续3天空气质量六级污染。本报记者 郑萍萍摄

 

  从1月12日下午起,由于点击量激增,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的网站几近瘫痪,只得通过官方微博不断发布空气质量指数——1月12日、13日,北京市的空气质量指数连续两天冲击500。

 

  在我国空气质量指数分级体系中,空气质量指数只要达到300,就属6级空气,被定性为严重污染。在空气质量标准的制定者看来,6级空气对健康的影响是,“健康人群运动耐受力降低,有明显强烈症状,提前出现某些疾病”。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1月12日,全国至少有30个城市遭遇6级空气污染,大家共同的敌人都是PM2.5或PM10等细颗粒。


  污染撞上流感


  从今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执行新的空气质量标准,近年来屡屡制造灰霾天的元凶——PM2.5首次被纳入监测体系。各地为监测PM2.5刚刚添置的新设备,新年伊始就肩负起了揭开PM2.5污染秘密的重任。


  在北京,1月12日、13日,全市PM2.5浓度监测值一直居高不下,很多地区达到每立方米700微克以上。在河北保定,PM2.5的浓度甚至冲破了每立方米1000微克。


  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网站“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页面上,代表严重污染的“棕色小点”密密麻麻。而世界卫生组织认为,PM2.5的24小时平均浓度超过每立方米150微克时,就会对易感人群产生影响,属于轻微污染。


  这些数据还原为生活的景象是,几天来的北京城都被厚厚的浓雾笼罩,空气里有刺激的气味。最严重的时候,机场和高速公路一度被关闭,政府部门发布预警,要求民众减少外出。


  当这场污染撞上最近的流感时,医院的病患明显增多。尽管今天是周日,但在北京儿童医院,一上午就挂出了1000个内科专家号,由于患儿太多,医院不得已又增加了200个号。候诊大厅里是孩子们此起彼伏的咳嗽声,治疗哮喘、咳嗽等呼吸道疾病的雾化室挤满了患者。1月12日,接受雾化治疗的孩子有900多人,比平时多了数百人。


  北京市儿童医院内科呼吸科专家张蕊大夫告诉记者,最近患呼吸系统疾病的儿童增加了许多,一方面与最近的流感季相关,但另一方面更与空气污染有关。


  在天安门广场,从广西来北京旅游的王楠只能和灰霾中若隐若现的天安门城楼合影。事实上,由于大部分旅行团的时间和路线都早已预定,所以,尽管北京市政府已经发出预警,让市民留在家中,但在北京的主要景区,游客依然络绎不绝。


  几位带团的导游告诉记者,目前空气质量不佳还没影响到旅行社的发团计划。大部分旅行社表示,只要能见度有50米,就可以发车。


  根据专家的研究,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是,传统的煤烟型污染尚未控制,以PM2.5为特征的灰霾天又呈现加剧的态势。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每年出现灰霾污染的天数达100天以上,个别城市甚至超过200天。2010年,北京、广州等7个细颗粒物监测试点城市年均浓度超出国家二级标准14%~157%。


  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司长赵华林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些数据背后的现实已经阻碍了公众对美丽中国的认知。


  PM2.5藏身何处怎样流动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不断发布消息说,预测资料显示,截至下周二(1月15日),整体扩散条件没有本质改善,目前严重污染的空气质量状态将持续。在此期间,建议公众尽量避免外出,避免剧烈运动。


  或许能让老百姓看到希望的是,国务院新近批准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按照规划目标,到2015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大气污染严重的地区,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要比2010年下降6%。


  如果一场缉拿PM2.5的战役必须在2015年让公众看到结果的话,战役从哪里开始?


  制订规划的专家大概找到了PM2.5的藏身之处:50%来自燃煤、机动车、扬尘等直接排放的一次细颗粒;50%是空气中二氧化氯、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气态污染物,经过复杂反应形成的二次细颗粒物。这项细颗粒物来源广泛,既有火电、钢铁、燃煤锅炉等工业源的排放,也有机动车、飞机、工程机械等移动源的排放,甚至餐饮油烟、装潢装修等也是“贡献”大户。


  理论上,短期内一个区域内PM2.5的排放量是相对稳定的。在气象条件较好的情况下,老百姓不易感知PM2.5带来的影响,但一旦气象条件不利于扩散,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比较大,风力较小,PM2.5就容易形成灰霾天。


  专家们的另一个发现是,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区域内城市连片发展,受大气环流及大气化学的双重作用,城市间大气污染相互影响明显,相邻城市间污染传输影响极为突出。


  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部分城市可吸入颗粒物受外来源的影响为16%~26%。区域内城市大气污染变化过程呈明显的同步性,重污染天气一般在一天内先后出现。


  中国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研究员说,从这几天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就可以看出,北京北部延庆等地的空气质量相对较好,越往南,污染越重,特别是到了河北的保定,污染就更严重。这说明,空气污染的治理不能靠某一个城市单打独斗,更需要区域协调作战。


  区域协调的战略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期间就已经运用。这三个城市举办大型活动的时候,周边的城市也都采取了大规模的治理措施,包括工厂限产、交通限行。


  再不能“铁路警察各管一段”


  鉴于PM2.5来源广和区域间相互影响大两个特性,环保部门给出的减排方案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治理必须广覆盖,涉及PM2.5躲藏的燃煤、机动车、火电等多个领域,另一个是必须以区域为单位联合作战。


  作为学者,王金南说他正在筹划一个研究项目,针对PM2.5的污染,北京是不是可以做到“零煤炭消费”、“零汽油消费”、“零裸露土地”、“零污染企业”。他说,大家都向往国外一些城市的蓝天白云,可那些空气质量较好的城市,绝对没有哪个像北京一样,要背着年煤炭消耗量1700万吨的重担。


  其实,《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已经提出,要在京津唐等污染较重的地区实施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政策。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司长赵华林之前表示,这一措施将倒逼地方政府积极发展清洁能源。


  尽管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还不是王金南准备研究的“零煤炭消费”,但他认为,从技术上讲,煤炭零消费、汽油零消费都是可以做到的,而且摆在这些城市面前的选择题可能就是,选择高成本发展下的健康,还是低成本发展,然后再付出高成本换健康。


  如何实现区域联合作战也是未来缉拿PM2.5过程中亟待破解的难题。各省区市之间有行政区划的边界,可是污染物是没有界限的。环保部新的治理思路是,空气污染治理不能再“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要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


  在环保部看来,联防联控至少包括联合执法机制、重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会商机制、环境信息共享机制、大气污染预警应急机制。


  如果这些新机制启动,将意味着传统的环境管理思路要进行重大调整。以重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会商机制为例,假如,河北今后要建一个燃煤电厂,就不能自己说了算,可能还得听听北京和天津的意见。但这些政策究竟何时启动,尚需时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