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快递 焦点新闻

我国,50多个,城市,地面沉降, 将实施,四大,防治工程

2013-01-29 14:39

摘要:国家旅游地理网1月29日讯 2月20日,我国首部地面沉降防治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此举意味着在全国范围内防治地面沉降已被提上日程。《2011年2020年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指出,目前全国遭受地面沉降灾害的城市超过50个,全国累计地面沉降量超过200毫米的地区

  国家旅游地理网1月29日讯  2月20日,我国首部地面沉降防治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此举意味着在全国范围内防治地面沉降已被提上日程。《2011年—2020年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指出,目前全国遭受地面沉降灾害的城市超过50个,全国累计地面沉降量超过200毫米的地区达到7.9万平方公里,并有进一步扩大趋势。据了解,目前地面沉降主要有三大重点片区,分别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华北平原、汾渭盆地。由于地面沉降,有城市甚至被预言会在几十年后消失。
 
  困境:逾50城市地陷
 
  《2011年-2020年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由国土资源部、水利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十部委联合编制。规划指出,目前全国遭受地面沉降灾害的城市超过50个,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20个省区市。地面沉降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地下松散岩层固结压缩并导致一定区域范围内地面高程降低的地质现象,也就是常说的地面下沉或地陷。地面沉降灾害已成为影响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副院长张作辰介绍,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和汾渭盆地,是我国目前地面沉降的三大重点片区,地面累计沉降量大于200毫米的分别为接近1万平方公里、6.2万平方公里和7000平方公里。 下图是一张华北平原地面沉降的分布图,凡是有颜色的范围,都属于有地面沉降的范围。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从1921年到1965年上海市区总共沉降了1.69米。同济大学教授、地质学家汪品先曾在一次演讲中说:“如果按1965年的下陷速度而不加控制的话,上海在1999年已经沉没入海了。”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所长郭坤一经过4年调查,发出警告:按照现在的速度,到2050年,海平面将会上升40厘米至70厘米,长三角地区可能就此桑田变沧海。
 
  危害:可以惊天动地
 
  悄无声息的沉降带来的危害却可以惊天动地。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副院长张作辰说,地面沉降影响的范围非常广泛:导致地面高层降低;造成城市排水系统变形失效,防汛能力下降;不均匀的沉降会使地表建筑物的地基下沉、基础开裂;造成地下建筑向水井、油井的倾斜,甚至拉裂毁坏;破坏线状工程如铁路、输水输油管线、桥梁、通讯线路等……
 
  河北沧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病房原是一座三层小楼,由于地面沉降变成了两层小楼,底下一层变成了地下室,最后由于楼体沉降严重,不得不拆除。
 
  在西安市城区南部,由于裂缝活动剧烈,地面和台阶损毁严重。
 
  由于地面沉降,矗立于古都西安的唐代建筑大雁塔倾斜已达上千毫米;由于地面沉降,人们居住的居民楼出现墙体裂缝,建筑不得不拆除重建;由于地面沉降,人们行走的道路出现裂纹、裂缝甚至天坑;由于地面沉降,有城市甚至被预言会在几十年后消失。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等部门评估,几十年来,长三角地区因地面沉降造成的经济损失共计3150亿元;华北平原地面沉降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404.42亿元,间接经济损失2923.86亿元。
 
  原因:水超采楼超高
 
  虽然某些天然因素可以造成地面沉降,但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还是人为的:地下水、石油、天然气、地热等资源的过度开采;城市建筑;重大工程造成地基土体发生缓慢变形……这些举动在加快经济步伐的同时也加剧了地面沉降。
 
  我国以及世界上主要沉降区的资料都证实,过量开采地下水是造成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我国655个城市中,有400多个是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的。地方城市对地下水的依赖更重,目前北方城市65%的生活用水、50%的工业用水以及33%的农业灌溉都是主要依靠地下水。比如河北沧州,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地面平均沉降了2.4米,属于我国地面沉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几十米至几百米深处所埋藏的地下水,就是沧州以及华北平原上其他缺水城市维持庞大用水需求的依靠,并满足着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的庞大用水需求。
 
  一个比较公认的说法,就是目前每年对华北平原地下水的开采量应该控制在200亿立方米以内。而华北平原已经超采地下水1000多亿立方米,如果依靠自然循环来补充这些地下水,有专家测算,需要上万年。
 
  而沿海地区的大连、秦皇岛等城市地下水水位的下降,引起海水入侵,导致地下水水质恶化,其中山东、辽东半岛海水入侵更加严重。
 
  “楼升地降”是上海地面下沉的另一个人为原因。上海毫无疑问是目前我国最高的城市,甚至在世界最高城市排名上也是前几名。有数据显示,自1993 年以来,上海高楼平均每天起一座,目前已有七八千座高层建筑。上海地质学会秘书长刘守祺表示:“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发现高层建筑的影响能达到四成,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非常明显。”
 
  防治:实施四大工程
 
  国土资源部21日表示,为应对日趋严重的地面沉降灾害,我国将实施地面沉降调查、地面沉降监测、地下水控采与超采区治理、地面沉降防治技术创新等四大工程。
 
  根据《规划》,到2015年,完成主要地面沉降区和高速及重载铁路沿线等重大工程区的地面沉降调查,初步建立覆盖上述重点地区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完成地面沉降区的地下水超采复核,控制并逐渐压缩地下水超采规模;建立区域地面沉降防治与地下水管理技术支撑体系,地面沉降继续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到2020年,完成全国地面沉降调查,建立全国地面沉降监测网络;进一步完善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体系、管理体系;实施重点地区水资源配置与地下水禁采限采、含水层恢复修复工程,地面沉降恶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
 
  上海是地面沉降重灾区,也是“控沉”的先行者,在上世纪90年代建立了一张覆盖全市的地面监测网络,提前预警地面沉降。过度抽取地下水曾经是造成上海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所以从1966年开始,上海开始限制地下水开采,并人工回灌地下水。目前上海共有121口地下河暗井,每天源源不断地向地下 100米到300米的含水层注水,一口井每小时的流量近30吨,全天的注水量可以达到近500吨。
 
  单独的“控沉”难以奏效。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司长关风峻表示,防控地面沉降的主要措施是防控地下水位的下降,现在有了全国规划,加强重点区域、重点交通干线上的监测、预警工作,联防联控。
 
  因为“地下水是没有行政区划的”,各地在尽快健全完善地面沉降的防治管理体系的同时,更要联合“控沉”。1999年上海、江苏和浙江联动防沉降工作启动,沉降程度较轻的浙江每年大幅降低地下水开采量,而形势较为严重的江苏则是在2000年颁布了《关于在苏锡常地区限期禁止开采地下水的决定》,在全国率先通过立法,限期禁采地下水,此后,地面沉降速率有所减缓。长三角地区的联动机制,可成为应对地面沉降的成功案例。
 
  此外,专家建议,在地质松软地区应限制大型建筑的建造,以减少对地层的压力。
 
  (综合《人民日报》、央视、新华社报道)
 
  相关新闻
 
  京沪高铁“预制”3至5年沉降
 
  负责京沪高铁建设施工的中国中铁相关负责人21日表示,京沪高铁已预制了3至5年的地面沉降,从老京沪线以及高铁地质状况看,京沪高铁上的路面沉降将不会影响高铁的使用。
 
  铁路路面如发生沉降,铁路间隙距离会增大,铁路寿命将大大缩短。中国中铁的相关负责人说,在京沪高铁的建设过程中,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等施工地段均遭遇了不同程度的路面沉降状况。“中国东部地区很多都是冲积平原,土壤结构决定其可能存在沉降,但比起青藏铁路的冻土,京沪线上路面沉降就不算什么了。”
 
  该负责人介绍,首先京沪高铁的设计标准称得上世界领先,施工方面大多数涉及沉降路面的地段都架起了桥梁,桥梁和路基都是整体设计,分散了桥梁路基对于地面的压力,且所有沉降路段上都经历了9个月的混凝土预压,这相当于预制了3至5年的路面沉降。路基上900吨重量的钢架比列车重出近百倍。“一个 200斤重的人身上背一个10斤的东西能有多大影响呢,况且现在车速是300公里每小时,比设计时速低了不少,这个速度的负载以及对路基的压力就更小了。”其次,铁路部门已对老京沪线、京九线等既有铁路进行了十余年数据收集,这些数据为京沪高铁建设提供了支持和参考。最后,京沪高铁绝大部分工程均使用机械化作业,可以把人的误差降低到最小。
 
  “中国铁路建设有着60年的基础,在很多地方铁道部的技术部门都设有观测点,记录着各种条件下的地质、气候等数据,这些数据保证了施工质量。”该负责人表示他对京沪高铁的质量很有信心。轩燕龙
 
  上海在建最高楼沉降可控
 
  近期,上海陆家嘴地区由于超高楼建设导致个别马路“开裂”的现象引起社会关注。专家经过实地勘察后均表示,引起陆家嘴个别地段地面沉降的因素目前已经基本消除。专家同时认为,在地下结构建设施工中,出现一定程度的地面沉降属于正常现象,只要跟踪监测措施到位,沉降处于可控状态,修补完成及时,并不会对安全和质量产生影响。
 
  据悉,位于陆家嘴的中国第一高楼——设计总高度达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已于去年12月完成了地下结构施工,由此而引起的地面沉降因素已经基本消除。对于去年12月就出现的路面裂缝,有关方面已经进行了初步恢复。
 
  中科院院士、著名地下结构工程专家孙钧说,陆家嘴地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地面沉降引发地面裂缝的现象,在工程建设中是常见情况,从目前来看,不会影响周边在建和既有的建筑,以及周边管线设施的安全。
 
  工程技术专家、上海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副巡视员裴晓说,上海陆家嘴地质条件决定了在建设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沉降,因为地下有承压水层,在地下结构施工中必须进行降水,此过程中会发生自然沉降现象,马路有裂缝就是这种沉降引起的,地下结构工程完成后将陆续恢复水位,沉降也随之停止。
 
  “因为陆家嘴施工中,所有环境影响数据,周边建筑、街道、管线全部处于严格监控之中,目前所有数据表明均处于可控安全的范围内。”裴晓说。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工顾国荣说,从“上海中心”动工开始,就启动了第三方专业机构对于陆家嘴周边道路、建筑物的全面监测,目前实际监测数据与设计阶段测算数据吻合,地面变形控制在规定数据范围内,软土地基的沉降与先前的预期保持一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