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快递 焦点新闻

在港中资20年:扎根 融合 共赢

2017-06-07 15:54

摘要:新华社香港6月4日电 题:在港中资20年:扎根 融合 共赢 新华社记者 王小旎 香港人黄健伟高中毕业没多久便加入了华润旗下的五丰行,勤劳工作41年后,他已从最初一名猪肉销售员晋升为五丰行辖下一家分公司总经理。 “香港回归20年以来,我们一直秉承

新华社香港6月4日电 题:在港中资20年:扎根 融合 共赢

新华社记者 王小旎

香港人黄健伟高中毕业没多久便加入了华润旗下的五丰行,勤劳工作41年后,他已从最初一名猪肉销售员晋升为五丰行辖下一家分公司总经理。

“香港回归20年以来,我们一直秉承保证供应、价格稳定的宗旨,遇到水灾风灾也会千方百计去维持香港肉食市场的稳定。”黄健伟近日对记者说。

五丰行隶属于大型驻港中资企业华润集团,主要负责香港副食品供应,被市民誉为香港的“菜篮子”。这只是中资企业扎根香港、贡献力量的一个缩影。20年来,在港中资企业已成为香港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及社会和谐稳定的积极支持者。

业界普遍认为,在港中资企业为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作出巨大贡献,并与香港一同成长,相互融合,未来还将助力香港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历史性战略机遇,共拓商机,带动香港经济转型,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

据香港中国企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香港目前拥有近4000家中资企业,数量较1997年的1800家翻了一倍多,企业总资产量跃升11倍至近20万亿港元,其中,总资产超过千亿港元的公司在回归前只有中银香港一家,如今已有42家。

在港中资早年以华润、招商局、港中旅及中银香港这四大央企最具代表性。香港回归以来,内地大大小小的民营企业纷纷来港上市,众多金融服务机构、窗口公司及区域办事处等也接连登陆香港,百花齐放。在港中资已成为内地在境外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企业群体,目前为香港提供逾7万个就业岗位。

中银香港副董事长兼总裁岳毅对记者表示,回归以来,广大中资企业积极参与香港各类经济和民生建设项目,保障市民水电与鲜活食品的供应,促进两地经贸往来,特别是在历次金融危机中,在港中资均积极配合国家及特区政府各项支持政策,与市民共度时艰、克服困难。

2008年环球金融危机期间,香港很多外企撤资裁员,在港中资企业则率先作出“不裁员、不减薪”的承诺,稳固市场信心;受环球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各大外资银行近年也纷纷缩减香港投行业务,与此同时,中资券商积极进驻香港,大量吸纳本地人才,保障就业、提振经济,维护了金融与货币市场的稳定。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3月,在港上市的中资企业由回归前71家猛增至1013家,占全港上市公司总数的50.4%,占港股总市值的比重由8.5%提升至63.7%,达2万亿美元。此外,中资股占恒生指数50只成分股的席位也由回归前的两席增至26席。

互联网公司腾讯于2004年在港上市,并于2008年被纳入恒生指数成分股。该公司股价自上市以来翻了近300倍,目前市值达2.6万亿港元,成为港股市值最大的公司,也是对恒生指数影响力最大的前五只股票之一。

此外,随着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进一步扩大,在港中资金融企业的数量与规模也与日俱增,成为沪港通、深港通及即将开通的债券通的积极参与者,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为香港资本市场创造价值的同时,在港中资企业自身也不断发展壮大,相得益彰,形成良性循环。以中银香港为例,2016年,该公司盈利达555亿港元,为2002年上市首年的8.3倍,人民币业务包括存款、贷款及结算等均多年占据本地市场首位。

而在港经营近80载的华润集团自香港回归以来已有7家子公司在港交所上市,累计融资近400亿港元。华润集团董事长傅育宁对记者表示,香港成熟的经济体系为华润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华润有效地把这份经验与内地市场相结合,拓展了内地业务,推动了集团成长。

傅育宁说,华润置地旗下的知名项目万象城,便是吸取了香港商业综合体的发展经验,将这种商业模式成功移植到内地多个城市,效果良好。他透露,华润未来将加大在港投资力度,积极探索电子支付、中药研发等高端业务的发展机会。据悉,2016年,华润在港新增投资52.4亿港元。

负责为香港吸引外资的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助理署长何兆康告诉记者,近五年来,内地企业赴港投资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在港中资新增公司的数量较其他国家及地区新增公司的数量相比,居于首位,预计这一趋势仍将持续。投资推广署今年下半年计划前往内地多个城市,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

何兆康说,与20年前相比,在港中资企业今日更加懂得把握香港“超级联系人”的优势,以香港为跳板“走出去”,开拓海外业务,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香港“联系人”的角色因此强化,这将吸引更多中资企业来港,也会进一步优化香港外来投资的格局,促进产业多元化,特别是创新科技的发展。

目前,香港经济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特区政府十分重视培育创科企业。岳毅表示,中资企业较早已开始拥抱互联网经营模式,在产品、服务创新及使用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相信可以对香港金融科技等创新领域的发展带来积极推动作用。

他还表示,香港未来应紧紧抓住世界经济格局东移、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及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等历史机遇,加快发展新型服务业,在港中资企业可发挥纽带作用,带动香港经济转型升级。

今年3月,国家提出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其中指出要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为全球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傅育宁表示,希望见到更多珠三角地区领先的高科技中资企业来港发展,而香港拥有大量服务专业人才,两者可以有效地融合。

“在港中资企业未来应从‘国家所需,香港所长’中找准交汇点,做好与国家战略、与香港发展的对接,连接两个市场,发挥两种资源优势,实现共赢。”傅育宁说。



(责任编辑:彭艳娇)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