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快递 焦点新闻

将红色旅游扶贫新思路带回家乡

2017-11-18 17:40

摘要: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地处沂蒙山区腹地,是“沂蒙红嫂”的家乡,是临沂市扶贫攻坚“主战

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地处沂蒙山区腹地,是“沂蒙红嫂”的家乡,是临沂市扶贫攻坚“主战场”。起伏的山岭间,一座座石头房曾经是百姓艰苦生活的见证,如今成了红色影视基地、红色纪念馆、乡村民宿,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

近年来,像沂南一样,很多革命老区正在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推动扶贫工作。日前,由国家旅游局主办的红色旅游扶贫培训班在沂南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们学习扶贫政策、调研扶贫案例、交流扶贫经验,在理论与实践中激发出红色旅游扶贫的新思路,并将这些新思路带回家乡。

走进村子看变化

红色旅游扶贫发展思路既要从政策理论中寻找,也要从实践中寻找。培训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们走出课堂,走进沂南县的小山村。

新立村是“沂蒙红嫂”明德英的家乡,她用乳汁救伤员的故事被广为传颂。如今,新立村成了沂蒙红色影视基地的组成部分。该村通过“村企合作”,将200万元国家旅游扶贫资金和产业扶贫资金折股20%注入旅游开发公司,每年保底分红26万元。在公司的带动下,一些老房子变成了民宿、煎饼体验馆、豆腐坊等。村民生活在景区中,经营和服务意识提高了,增收渠道变多了。

朱家林村是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党校诞生地。目前,该村已引入20多家文创公司,吸纳社会资本5000多万元,带动村民务工就业200多人。村集体和贫困群众可以获取分红、务工、经营、租赁等收益。一家民宿的服务员吴庆英说,目前她是民宿院落的“管家”,负责卫生、餐饮等工作,每月可以拿到1500元。

竹泉峪村原本是一个贫困小山村,如今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竹泉村旅游度假区。该景区以红色沂蒙为背景,原生态还原了沂蒙老区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民俗文化,年均游客接待量80万人次,带动周边十几个村、万余人脱贫致富。村里的一些老人被“返聘”回来,重新入住老房子,有的做竹编,有的做绣花鞋。村民赵长海一家搬迁到新村后,政府扶持他办起了农家旅馆。

马泉村原是一片开矿废弃的荒山,如今变成了马泉休闲园。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马泉休闲园周边4个省级贫困村将200万产业扶持资金折算为30%股份,与园区共建800亩樱桃采摘园。学员们对马泉村“荒山变景区”的实践大加称赞,一边询问一边思考着家乡红色旅游扶贫的思路。

常山庄村是抗战时期山东党政军机关所在地,2008年电视剧《沂蒙》拍摄播出后,山东广汇集团开始开发建设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旅游项目。曾经贫困落后的常山庄变成了知名红色景区,当地百姓“土地入园当社员,景区务工当职员,摇身一变当演员,售卖产品当店员”,共有1400人借此实现了脱贫致富。

学员们进村入户,边看边交谈,很多新思路已悄然产生。

交流碰撞出“火花”

培训期间,国家旅游局筛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介绍红色旅游扶贫经验。

福建省龙岩市古田红五星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苏碧亮介绍,古田景区注重精神引导作用,激活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群众的红色记忆、拼搏精神;通过创新机制,探索“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将景区及周边38户贫困户纳入合作社,整合扶贫小额信贷资金,统一投入到项目中,按年利率8%分红,平均每户增收4000元;景区还不断加大培训力度,重点加大对贫困户旅游从业培训。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旅游局副局长孙金拴说,平山县有西柏坡等红色革命遗址240多处。近年来探索出了多种扶贫模式,一是“旅游+美丽乡村”,建设了西柏坡、李家庄等18个旅游专业村;二是“旅游+农业园区”,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观光农业、休闲采摘、登山健身等;三是“景区+村+户”。鼓励景区周边贫困户开办农家乐、手工作坊等;四是“景区+龙头企业+贫困户”,财政扶贫资金入股,农户通过流转土地挣租金、入企打工挣薪金、入股分红等。

贵州省旅发委产业发展处副处长陆易成介绍,2016年4月,贵州开展了旅游资源大普查,将红色旅游单独明确为一个主类,为贵州红色旅游发展摸清了“家底”。同年,贵州投资开发了“贵州旅游精准扶贫云系统”,加强了红色旅游扶贫调度管理。贵州各地也积极探索发展路子。遵义市对中央红军长征时经过的162个乡镇进行专题调研,让当地农民充分参与红色旅游发展;贵阳市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所在地息烽阳朗村、猫洞村打造了烽阳朗辣子鸡一条街等。

培训期间,学员们不仅在课堂上交流学习,课后也积极分享经验,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

建言献策谋发展

培训期间,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副司长许健民对国家扶贫政策进行了详细解读,并提出了意见建议。他说,要不断完善带贫减贫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尊重规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政策引导,坚持市场主导,坚持贫困户主体;加强贫困地区产业扶贫队伍建设;防范产业风险,如自然风险、市场风险、金融风险、技术风险。

沂南县委副书记、县长孙德士建议,坚持产业支撑,对旅游、扶贫、发改、国土、农业、水利等多方面资源进行充分整合,用好、用足、用活各项政策,支持旅游企业发展;坚持共建共享,让群众感受到红色旅游发展带来的好处,激发他们的共建热情;坚持变“输血”为“造血”;实施“景区提供岗位订单、合作社提供劳动力名单、服务中心设置培训菜单”的“三单联动”培训模式。

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专家、北京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窦文章建议,旅游扶贫要根据贫困地区不同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区域竞合、市场条件,统筹公益性和营利性,发挥旅游产业的主导效应和关联效应,落实有针对性、可操作的精准扶贫模式。红色旅游扶贫要紧紧围绕“精准”二字,打好“组合拳”,如“红+绿+古”的组合、“产业+产品+项目”的组合、“招商引资+招商引智+政策”的组合。



(责任编辑:彭艳娇)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