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快递 焦点新闻

甘肃会宁:传承红色基因谱写时代华章

2018-02-24 01:28

摘要:寒冬时节,游客在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参观。 甘肃会宁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之地,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会宁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其龙头景区红军会宁会师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

寒冬时节,游客在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参观。

甘肃会宁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之地,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会宁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其龙头景区红军会宁会师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7年又入选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近年来,会宁县依托本地资源,把红色旅游作为树立会宁形象、弘扬会师精神、促进革命老区发展的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和经济工程来建设,坚持以旅游文化城市建设引领会宁发展,努力建设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红色旅游名城,带动历史文化旅游、金色教育旅游和绿色休闲旅游的快速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经典景区建设成效显著

一直以来,会宁坚持旅游文化引领,建设了六大景区:以缅怀瞻仰为主题的会师园景区,以体验初心为主题的红军长征胜利景园景区,以祭奠寻根为主题的会宁红军烈士陵园景区,以产业融合为主题的汉唐二十四节气文化休闲商业街景区,以继承再现为主题的状元历史文化园景区,以绿色观光为主题的西岩山生态休闲公园景区,这六大景区相辅相成,即展示了当地历史的厚重,也突出了新时代的幸福生活,既可满足人们寻根祭奠之情,又可提供教育功能。

此外,紧紧抓住红色旅游景区精神内涵丰富的特点,会宁各大景区努力提升员工服务水平,通过深挖文化内涵、历史底蕴,力求通过讲解员的解说感动游客。在讲解员队伍的培养上,坚持“专家的学识水准,播音员的语言功底,教师的组织能力,军人的组织纪律”等多条标准,形成了“刻苦学习,爱岗敬业,崇尚荣誉,团结胜利”的团队精神。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女子讲解队曾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红色主题活动有声有色

红色旅游承载着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紧扣长征精神和会师精神,会宁展开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如连续5年举办甘肃会宁红色旅游节,红色文化活动常态化开展;把红色景区打造成“红色课堂”和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实践基地,吸引了大批游客和中小学生自觉自愿地前来参观;举办“心连心”艺术团、火箭军政治部文工团、中国文联、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文艺演出6场次,长征组歌等省级演出3场次,自办红色演出6场次,把剧场变课堂起到了寓教于乐的良好效果;创拍五集电视文献纪录片《大会师》,电影《大会师》在全国院线的同步上映,扩大了会宁在全国的知名度。此外,还出版了革命历史书籍《红军会宁会师志》《红军会宁会师故事集》及大型宣传画册《会师圣地八十载》,这些文艺作品的出版与播出,吸引各界人士更多地关注会宁、聚焦会宁、了解会宁。

旅游产业发展蒸蒸日上

会宁县积极挖掘包括红色旅游在内的旅游资源,加大旅游要素的整合与提升,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做强旅游产业。建设了“心连心”主题公园,连通会师园、长征胜利景园两大经典景区,延伸连接会宁红军烈士陵园,拓展会师旧址,建成西津桥,连接西岩山,形成以县城为内核的旅游文化中心地带;以祖厉河湖光水色景观带连通汉唐二十四节气文化休闲商业街、钟鼓楼、状元历史文化园,沿祖厉河城墙建设国学文化浮雕长廊,旅游品位有效提升、城市内涵不断丰富;规划建设二十里铺汉墓遗址公园、会宁城遗址公园、郭蛤蟆城遗址公园、牛门洞彩陶遗址公园,彰显历史文化价值;建设南川田园综合体,打造多业态、多功能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和多元服务业协调发展;开发特色“农家”旅游,建设特色乡镇,延长乡村旅游链条,提升旅游品质。

红色旅游的发展,使会宁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保护和利用,为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把历史文化和政治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017年,会宁县接待游客37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亿元,同比增长26%,创历史新高。(常琦彪 文/摄)



(责任编辑:于阗)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