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快递 焦点新闻

贵阳共识丨生态教育树立生态文明“全民担当”

2018-07-11 13:28

摘要:7月8日,已经连续举办十年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在贵州省贵阳市圆满闭幕。本届论坛以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主题,来自世界各国的参会代表深入探讨了生态文明领域前瞻性、趋势性、务实性的话题,为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

  7月8日,已经连续举办十年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在贵州省贵阳市圆满闭幕。本届论坛以“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主题,来自世界各国的参会代表深入探讨了生态文明领域前瞻性、趋势性、务实性的话题,为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论坛闭幕时发表了《2018贵阳共识》。(7月9日《光明日报》)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进入工业时代后,不少工业化国家开始陆续出现由工业发展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1972年6月5日至16日由联合国发起,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届人类环境大会”。如今,除去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之外,世界上还存在着许多国际性的生态论坛。但正如《2018贵阳共识》提出的:坚持生态伦理,推进各级生态教育。生态教育是环境保护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是将各类生态论坛的成果散播至民间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意识决定行为,当公众通过生态教育,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环保意识,那么环境保护工作将会事半功倍。

 

  事实上,生态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生态教育是指一切包含生态思想的输入和生态内容的普及的教育;狭义的生态教育仅仅指学校生态教育。瑞典作为世界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有成效的国家之一,也是生态教育机制较为成熟的国家之一。

  早在1919年,瑞典政府就在《国家学校计划》中提出了在环境方面保护自然和动物的要求。在20世纪90年代,瑞典的非政府组织———自然和保护协会( SNF)就开设了“环境学校”,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专业教学材料。此外,在瑞典,已经形成政府主导、民间组织参与、课渗透教育和学术研究助力自上而下、四位一体的系统教育模式。此种全方位的生态教育模式,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也使瑞典成为了一个“零垃圾”的国家:依靠着从他国进口垃圾,来维系垃圾回收站的运营。

 

  环境保护工作不是某一个国家的事情,也不是某一个单位的事情,而是每一个公民应该牢记于心的事情。无论国家制订任何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鼓励任何有关环境保护的行为,唯有开展全民生态教育工作,呼吁公众都参与到环保工作中,才能最大化的将政策、措施、口号转变为实际的成果。早在战国时期,孟子便提出了“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的思想,主张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但发展至今日,中国的生态教育机制依然不够成熟。具体表现在起步较晚,课程目标不够明确;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复合型生态教育人才;缺乏专业生态教材,生态教育存在空白。

 

  生态教育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觑,它的长期化、常态化,也是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基础。但培养全民自觉实施生态行为,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无论是哪一个国家,若想要强有力的推动环境保护工作进行,都需要以全民参与为依托。(作者 邓璐)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