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快递 焦点新闻

【贵阳】“乡村集”赶出“新味道” ——开阳县南江乡借力特色集市促进城乡交流实现产销对接走笔

2018-11-17 06:17

摘要:图为市民在南江乡24集小镇的立冬集上品尝当地特色农产品。 小时候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后来搬到城里,几乎再也没有赶过乡场,这次来真是来对了。双十一当天,家住油榨街的薛丽和一群老姐妹一起,跟着旅游团来到位于开阳县南江乡的24集小镇赶集开阳赶集,面对

 

【贵阳】“乡村集”赶出“新味道” ——开阳县南江乡借力特色集市促进城乡交流实现产销对接走笔

  图为市民在南江乡“24集小镇”的立冬集上品尝当地特色农产品。

  “小时候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后来搬到城里,几乎再也没有赶过乡场,这次来真是来对了。”双十一当天,家住油榨街的薛丽和一群老姐妹一起,跟着旅游团来到位于开阳县南江乡的“24集小镇·赶集开阳”赶集,面对现场热闹的场景,她感慨地说道。

  当天正是“24集小镇”的立冬集,街面上,当地群众张灯结彩、敲鼓舞龙;市集上,各种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热闹的场景把薛丽她们一下拉回到童年的记忆里。其实,像薛丽一样依然怀念乡村市集的“城里人”还大有人在,但因为交通等各种客观因素制约,无法重温乡愁成为很多人心中的遗憾。

  那么,南江乡的特色市集又是如何做到吸引“城里人”重新回归的呢?

  早在数十年前,南江乡的当地群众都习惯性地到邻近的乌当马场去赶场。究其原因,基础设施条件差是重要因素。南江乡南江村党支部书记罗显开说:“前些年,南江集镇的路都还没有硬化,不仅难走,还坑坑洼洼。整个村子都是破破烂烂,村不像村、街不像街。别说外人,我自己都不想在自家门口赶场。”

  2017年初,随着小城镇建设的不断推进,南江乡重开乡场。今年9月,结合农业嘉年华活动,南江乡又创新推出“24集小镇·赶集开阳”,农耕文化二十四节气里每个节气都有特色集市,致力打造“永不落幕的农业嘉年华”,使南江乡集市经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华丽蜕变。

  “吸引城里人重回乡村赶集,关键在于解决交通和时间这两问题。”南江乡党委书记卢彪说,贵阳到开阳的城际快铁专门设有南江站,加之贵遵复线的开通,贵阳和开阳到南江都十分便利,这就解决了赶集交通上的问题;考虑到贵阳市民的作息时间,24集小镇的赶集时间又适时调整为节气当周的周日,让周边市民可在周末游玩的时候有时间来赶集。

  特色市集的兴起,让城里人有了新去处,也让农产品有了新销路。

  为了赶集,住在偏远毛云乡的张宏早上六点多就起床,用货车装上今年刚收的富硒谷米和菜油赶往集市,八点多就安置好了摊位。

  张宏拉来的大米可不是一般的大米,而是当地赫赫有名的富硒米。为了种大米,他专门成立了开阳县云顶人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从前年起流转20亩土地开始试点种植,今年已经将规模扩大到200亩。“我们种的大米不打农药、不用化肥,所以产量比较低,每亩只有普通大米的一半多点,但是大米品质很高,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检测,富含硒元素,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现在价格能卖到10块钱一斤。”张宏说。

  为了扩展销路,张宏还专门为大米设计了包装和二维码等,想让更多人了解和购买。“这次来赶集卖大米,最想要的是能找到大客户,实现产销对接,在贵阳甚至西南打开市场。”张宏说。

  跟张宏抱有同样想法的商家不在少数,在市集现场,记者看到摆摊的不乏当地的种植大户和知名企业,上前询问的也络绎不绝,其中潜在的商机都是足以富足一方群众的难得机遇。

  作为中国富硒农产品之乡,开阳县拥有得天独厚的富硒资源,土壤中的硒元素含量较高,其县域内土壤中硒元素含量为175ug/kg~5030ug/kg,达到联合国卫生组织保健食品含硒量标准。目前,全县建成省级标准化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69个,获得有机茶认证4个、有机水稻认证1个,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贵州省名牌产品5个、省著名商标及贵阳市知名商标30多个,硒产业品牌建设基础越来越坚实。

  “下一步,乡里还准备通过专业公司进行管理和运营,并结合城乡‘三变’改革模式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真正让特色集市成为富硒农特产品与市场对接的集散中心,让城里人有新去处,乡亲们有新选择,让特色集市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卢彪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