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快递 焦点新闻

这一年非遗太“火”了 非常了得 让我们一起回顾

2019-12-31 01:52

摘要:这一年,是非遗泉州年,有众多代表性非遗体验馆出炉,有多样非遗活动开展。我们通过分享会,听大家讲述与非遗的不解之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线下体验活动,结识了许多非遗大咖和跨界达人,畅想非遗文化和文创产业创新的新篇章。太多精彩,不能忘记,让我们

这一年,是非遗泉州年,有众多代表性非遗体验馆出炉,有多样非遗活动开展。我们通过分享会,听大家讲述与非遗的不解之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线下体验活动,结识了许多非遗大咖和跨界达人,畅想非遗文化和文创产业创新的新篇章。太多精彩,不能忘记,让我们一起回顾和梳理,我们会发现,非遗之美就在身边——

  匠心铸绝技,文化传相知,历史是让人沉醉的美酒。穿越古今的那一件件手艺,都在向我们诉说着时间的故事,还原曾经的气韵,相信这一年的用心抒写,给您生活带来的快乐和收获。

这一年非遗太“火”了 非常了得 让我们一起回顾

  闽南文化生态园中心馆

这一年非遗太“火”了 非常了得 让我们一起回顾

  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这一年非遗太“火”了 非常了得 让我们一起回顾

  洛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

这一年非遗太“火”了 非常了得 让我们一起回顾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影音展示馆

  这一年,新兴体验馆,让非遗流行起来

  ●闽南文化生态园中心馆 ——一站式体验非遗文化

  走进位于城南万寿路14号的闽南文化生态园中心馆,就能和非遗文化“撞个满怀”。该展馆投入500多万元建设,采用3D、体感等高新互动技术,对鲤城区非遗10大类近60个项目进行全面、立体展示。据了解,该展馆共分为民俗古城、风情古城、聚宝古城三个区域。其中,民俗古城区域以展示泉州器乐、舞蹈、戏曲等文化为主;风情古城区域以展示泉州婚嫁、划拳等民俗文化为主;而聚宝古城区域以展示泉州非遗技艺文化为主。

  泉州的“拍胸舞”被誉为“东方迪斯科”,馆内有一台互动体验机,让你“一秒”学会拍胸舞,让你妙变“舞林高手”。据介绍,该互动体验机采用体感技术,内置泉州拍胸舞教学视频,进入互动游戏后,游客可跟随画面出现的拍胸舞者学习动作,机器会自动识别并对游客的动作做出评分,若动作完成较好,屏幕会出现“笑脸”“大拇指”等表情包,反之则会出现“难过”等表情包。“除了文字、影像介绍外,馆内的民俗猜猜看游戏、南音视频教学也都是为了增加互动性,让游客更好地体验古城非遗文化。”区文化馆工作人员介绍道。

  此外,在风情古城区域还可以看到采用幻影成像技术展示的“闽南传统婚嫁习俗”、闽南“划拳”等文化;而在聚宝古城区域,则集中展示了近20个泉州非遗项目的传统手工艺品。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影音展示馆

  ——让非遗文化一目了然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影音展示馆设置在区文化馆1楼,该馆配备弧形全彩LED屏、落地式互动触摸一体机、3D投影柜等现代影音设备,以影音形式生动展示泉州非遗文化。

  在展馆内的3D投影柜上,一个木偶头正来回旋转展示着。“这个采用的是全息投影技术,可以将建好的3D模型投放到柜子上。”鲤城区文化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后还将丰富3D模型库,通过投影柜展示更多的非遗项目。

  而在展馆内的弧形全彩LED屏和墙面上的小屏幕,不断播放着《泉州拍胸舞》《泉州李尧宝刻纸》《浮桥赛龙舟习俗》等视频。“相较于以往图文呈现方式,该展馆用影音的形式,让非遗文化更可听、可视、可感。”据介绍,目前,两个展馆内的设备正在进行最后调试,展示的内容还将进一步丰富,不久后将对公众开放。

  ●洛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

  ——让年轻人了解和守护非遗

  新建的洛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设于万虹路一侧的公共文化中心内,走进展馆,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馆内灯光明亮、风格素雅,布馆工作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校正、验收等扫尾工作。 陈三五娘传说、洛阳桥传说等民间文学一一上墙,南音乐器、大鼓吹等传统乐器陈列展示,高甲戏、木偶戏等戏剧道具栩栩如生,木雕、漆画等传统美术巧夺天工,十音铜锣系列、后溪桥头绿豆汤等传统技艺匠心独运,贞义姑信仰、祭十班、圣祖妈信俗等民俗独具特色……洛江区共有2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散落在多个乡镇街道,非遗馆通过实物、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的形式将这2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于一站,逐件展示,为洛江非遗项目提供文化传承、技艺展示、项目研发和产品交流的平台,也将作为洛江区文化传承的青少年教育基地。

  ●“艺揽闽台”技艺展示厅

  ——用非遗技艺唤起闽南人的乡音乡情

  由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泉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泉州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主办的“艺揽闽台——大师与您面对面”技艺展示平台,设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二楼大厅,每周,泉州的非遗传承人在这里现场展示技艺、展示作品,并与市民面对面交流,唤起闽南人的乡音乡情,促进两岸融合交流。

  ●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让非遗“活”起来,“动”起来

  位于侨乡体育馆内的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采用大量玻璃幕墙,极具现代感,而墙体、屋顶和窗户等设计均融入闽南传统建筑元素。

  2008年,泉州市在“泉州传统工艺美术展示馆”的基础上扩建成全国较早、福建省第一家综合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该馆设在泉州艺术馆内,抢救、搜集了一大批不可再生的“泉州民间国宝”,为泉州留下宝贵的文化财产。自2008年以来,泉州市艺术馆馆长郭飞跃深入各地寻宝,征集来不少“非遗”精品,为泉州保留下一大批珍贵的“非遗”瑰宝。

  新馆建成后,观众不仅可以了解泉州非遗的方方面面知识,体会泉州的风土民情、欣赏泉州的地方艺术,还有望一睹泉州丰富多彩的非遗宝物,其中有大家熟悉的泉州花灯、江加走木偶头像雕刻、李尧宝刻纸、泉州木雕、漆线雕、德化瓷器、惠安石雕、永春纸织画、安溪藤铁编;也有不可多见的泉州彩扎、纸扎、通草花、布雕等。

  目前,有650多件瑰宝供大家欣赏。这里通过各种先进技术,让非遗“活”起来,“动”起来,能“唱歌”,会“说话”。这里也将成为全国最大的非遗馆。

  ■链接

  除了这些新馆,泉州还有泉港非遗馆、晋江市掌中木偶非遗展示馆、石狮非遗展示中心、惠安非遗展示馆、永春余光中文学馆里的非遗文化展示馆等,近年来,这些馆进一步拓宽社会各界参与非遗保护的渠道,激发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工作的热情,并对非遗进行活态传承,由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领衔从事带徒授艺、保护展示活动等。

  这一年,非遗精彩看不完

这一年非遗太“火”了 非常了得 让我们一起回顾

  船模制作展示

这一年非遗太“火”了 非常了得 让我们一起回顾

  在西街游客中心体验刺绣

这一年非遗太“火”了 非常了得 让我们一起回顾

  木偶头雕刻展示

这一年非遗太“火”了 非常了得 让我们一起回顾

  创新蟳埔女形象阿丽

  1.西街游客服务中心:举办“观展、品茗、赏非遗”

  泉州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古城旅游深度融合,每天安排不同非遗项目的体验活动,彰显了文化古城的精气神,受到各地游客的点赞好评。

  2.泉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展:当代与传统的交融对话

  位于台魁巷7-1号的“古厝映像——泉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展”,用艺术形式和视觉语言,展现泉州民居营造深邃的工艺智慧,多维呈现历史与现实、科学与艺术、当代与传统的交融对话。

  泉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展的本意在于唤起人们对建筑技艺研究与保护的重视,如今我们也一直行走在保护泉州传统营造技艺的路上。希望这些努力能够让更多的建造技艺鲜活于世,也鲜艳于世人之心。

  3.泉州首届文化创意产品展:敢想又敢创 非遗展示让人大开脑洞

  10月份的泉州首届文化创意产品展以“新文创,新动能”为主题,包括非遗文创开发类、文博创意产品类、工艺创新产品类、文化旅游产品类四个类别。本次活动,展现许多传统非遗和现代文化相结合的创意,如蟳埔女首饰非遗传承人王勇跃将蟳埔女特有的服饰、首饰文化提炼,结合蟳埔特色,创作了“阿美”“阿丽”两位最具蟳埔特色的“模特”,让人眼前一亮。

  4.新门会客厅“人才之家”活动:非遗与节庆文化结合

  鲤城区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保护非遗文化的良好氛围,依托新门会客厅“人才之家”,在传统节日期间举办元宵赏灯、中秋博饼等活动,将非遗文化展示与传统民俗节庆深度融合,于见人见物见生活中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

  5.古民居举行“活态非遗”活动:让非遗到身边来

  依托苏廷玉故居、美好生活造物社、泉府印象等文化阵地,不定期开展闽南文化宣传周、美好生活文化节等活动,提升非遗人才及作品的知名度。

  6.“刺桐文化广场”系列活动:在文创和美食中体验非遗技艺

  该活动由鲤城区委宣传部、鲤城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鲤城区委文明办等多家单位共同主办,包括文艺汇演、非遗文创体验&国潮吉市和互动打卡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非遗文创体验&国潮吉市由非遗工艺、文艺产品、特色小吃三大类组成,通过摊位以“展示+展演+体验”等形式展开,让市民体验古城传统文化促进老城区夜间经济发展,丰富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古城文艺内涵。

  7.“悠游洛江 传承非遗”主题活动:将非遗文化和旅游结合

  除了精彩的“古物新生、传承非遗”传统非遗项目文艺汇演,现场还设置文化广角,陈列非遗、文化、旅游推介等各类展板。把洛江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向广大群众进行展示,让全区广大朋友珍爱非遗、保护非遗,同时也实现‘文’与‘旅’的结合发展,用文化促进旅游,用旅游彰显文化,通过文化旅游相结合,推动文化内涵的大转向。活动的举行提升了社会的非遗保护意识,更好地实现以文促旅,文旅融合,促使非遗获得传承创新的新动力,积极有效地促进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

  8.“海艺节”非遗展:通过看、听、画、说等形式体验非遗

  11月23日,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泉州本土4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展出了650多件作品。当日,大家通过看、听、画、说等多种形式参与文化鉴赏,零距离了解家乡泉州绚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身边的海艺节盛宴。

  普及非遗知识 温陵百艺

这一年非遗太“火”了 非常了得 让我们一起回顾

  江加走木偶头雕刻

这一年非遗太“火”了 非常了得 让我们一起回顾

  泉州花灯

  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是闽南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泉州树立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的重要载体。作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首届东亚文化之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泉州拥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61个,其中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34个,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4个。

  以目前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存迹看来,许多行业和技艺灿烂绽放,同时有一些随着老艺人的离世逐渐消隐,如若不能及时进行抢救式采访,许多传承人甚至口述者将越来越少。2019年,“最闽南”版面开设“温陵百艺”专栏,对泉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貌式探访报道,版面清雅大气、版式新颖,受到读者的关注。

  截至目前,本栏目已专访近20个代表性非遗传承人和传统手工代表人物。每一件古老的手艺背后,都伫立着一个个鲜活的现代匠人,他们像流水一样柔和流畅的动作,像火炬一般灼热的目光,像天空一般疏朗淡泊的心境,诠释了专注与执着的“匠人精神”,也让观者从“慢节奏”中收获到对生命的感悟。

这一年非遗太“火”了 非常了得 让我们一起回顾

  彩扎

这一年非遗太“火”了 非常了得 让我们一起回顾

  永春纸织画

  年末,我们来到了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馆内相关负责人庄建萍带记者全方位地重走了馆内的二楼到四楼的展厅,这里以作品展示为重点,同时保留原演艺场所,这里有非遗活态表演展示舞台及影像播放厅,通过视觉符号表达多元泉州。

  关于泉州非遗技艺,你了解得齐全吗?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作了较为完整的介绍,分享给读者。据悉,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于元旦正式对外开放(日前休馆整改),希望有更多的人经常到非遗馆参观,让全泉州人都来保护非遗技艺。

  ●惠安石雕

  惠安石雕工艺起源于汉代,在全国雕刻艺术中独树一帜,是南派石雕艺术的代表。与曲阳石雕齐名,形成“南有惠安,北有曲阳”之说。惠安传统石雕以硬质的青石、花岗石为主要原料,有圆雕、浮雕、线雕、影雕、彩雕、碑石六大类,数千个品种。上世纪五十年代,包括人民大会堂在内的北京十大建筑物,当代的毛主席纪念堂、北京中华世纪坛、南京中山陵等建筑均出自惠安名匠之手,成为惠安石雕艺术的辉煌见证。惠安因此而成为“中国石雕之都”。

  ●泉州(李尧宝)刻纸

  泉州的窗花与外地不一样,外地的窗花是用剪的,泉州的窗花是用刻的。李尧宝是泉州刻纸的代表性人物。他的刻纸刀法遒劲细腻,线条极富韵律,作品题材广泛,立意隽永,构图完整,形象逼真,达到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境界。李尧宝也因此成为南方刻纸流派的代表人物,被授予“国家级艺术大师”称号。

  ●泉州江加走木偶头雕刻

  木偶头是木偶艺术的角色头部造型。江加走是20世纪中叶一位裕后光前的雕刻艺术大师。他的木偶头是雕刻和粉彩的极好结合,细微的画笔与优秀的刻工,洗练的刀法与精湛的技艺,堪称一绝。他一生的最大贡献,是师承、发展了泉州木偶头的优秀传统技艺,锐意求新,创造出285种不同性格的优美动人的艺术形象,被称为“木偶之父”。江加走的遗作被视为国宝、国家一级文物,深具历史、文化、科学研究价值。

  ●泉州木雕

  惠安木雕兴于唐五代,源于中原文化的雕梁画栋,又有南方文化细腻繁杂的工艺成分,是南派雕刻艺术的典型代表。线条流畅,手法简洁,人物造型凝重端庄,具有粗犷、古朴、醇厚的特点。

  工艺类别分为建筑雕刻、家具雕刻、陈设工艺品雕刻三大类。雕刻技法分有混雕、剔地雕、线雕、透空雕、贴雕等。宋朝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梁椽上24尊“飞天乐女”,就是惠安木雕的国宝级杰作。

  ●泉州花灯

  泉州花灯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园中一朵绚丽的奇葩。唐代已流传,宋代则更盛,形成年年元宵闹花灯的习俗,延续至今。

  泉州花灯从形式上可分为座灯、挂灯、水灯、提灯等四种。从制作工艺上可分为彩扎灯、刻纸灯和针刺灯三类。

  彩扎灯又称纸扎灯,制作师劈好竹篾,用纸捻把竹篾绑成骨架,糊上彩纸或绸布,贴上花边,再描上山水花鸟或人物故事。

  刻纸灯俗称“无骨灯”,制作师先设计好灯的造型,按其形状把灯准确分解成纸板块面的几何图形,然后将各种图案描在裁好的纸板块面上,用刻刀精心雕刻,再将这些刻好的纸板按造型黏合上色,内衬彩绸组拼成灯。如果在那些镂空的图案内镶上玻璃丝,便成了闻名遐迩的刻纸料丝灯。当点亮灯泡时这些玻璃丝会产生光学折射,观灯者看到的不是圆形的光团或灯泡,而是折变成一条长灯管,增添了花灯的华贵和神秘感。

  针刺灯和刻纸灯一样不需骨架,由纸板块面拼成,只是纸板上的图案是用钢针密密麻麻刺出来的,一旦灯亮,灯光从针孔中透出,图案极为秀丽,显得玲珑剔透,璀璨夺目。

  ●永春纸织画

  永春纸织画是从中国画发展起来的独特的编织工艺,与杭州丝织画、苏州缂丝画、四川竹帘画并称为“中国四大家织”。

  纸织画的制作过程十分精细,有画、裁、织、裱等工序。即先在宣纸上绘图画或写字,并裁为宽约二毫米纸条为经线,再配同宽白宣纸条为纬线,通过特制纸织机,用手工穿梭交织经纬,最后装裱而成。作品富有朦胧美,有雾里看花之感。

  ●纸扎

  泉州纸扎,俗称“糊纸”,已有千余年历史。纸扎艺人林存忠在长期的实践中,对传统纸扎工艺进行改良,探索出与众不同的纸扎艺术。他独具匠心地用废旧纸张为原料,把纸打成纸浆,再捏成各种形状,或剪纸片贴成。最后根据需要喷上油漆,让作品更坚固,形象更立体,仿如一个个石雕,具有花岗岩般的质感,雄厚朴实,惟妙惟肖,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彩扎

  彩扎是传统民间工艺的一种仿真艺术,与北京“绢人”、广东“纱灯”并称全国三大美术人形。匠人们用竹篾子作骨架,用彩纸或彩帛糊裱,扎制成各种飞禽走兽、戏曲故事等。

  泉州彩扎艺人陈天恩在吸收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对彩扎进行了改革。他用铁丝替代竹条,做成人身的骨架;用棉花作填充物,裁剪花布,做成小衣服,并绣上各种图案,赋予彩扎作品更加生动、逼真的形象,成为泉州彩扎的标志性作品。

  ●布雕

  丝绸雕画艺术是用雕刻艺术手法在布帛上创作书、画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布雕画同时具有布贴画、布堆画、烙画的工艺特点,是一种无法完全复制的精湛的手工艺。

  传统的布雕画利用布帛的温感效应,用高温烙铁勾勒轮廓。泉州丝绸雕画以“多层套色布雕”为特色。一方面利用布的纹理、花色、光泽等材质特点对形象进行着色;另一方面创造性地运用布帛的温感效应,用烙铁对布帛进行切割、焊接和逐层堆砌,使其集明清时期的布贴画和现代电烙画等工艺特色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提升了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通草花画

  通草取自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干燥茎髓。秋季割取茎,截成段,趁鲜取出髓部,理直,晒干,成通草,可做药材。

  通草花画以通草为材料,经过选料、漂草等工艺,再运用剪、粘等手法,制成通草画。其形象逼真、构图别致、色调清新,立体感强,被喻为“东方奇葩”。(记者赖小玲 周湖健 陈嘉斌)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