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快递 景区动态

长城古韵——新旧广武城

2017-09-08 13:41

摘要:长城古韵——新旧广武城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两边是故乡”,《长城谣》这是一首所有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歌曲。长城,承载了太多的历史与文化,也经历了太多的沧桑和荣辱,它既是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又是中华文化与人文精神的体现,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山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两边是故乡”,《长城谣》这是一首所有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歌曲。长城,承载了太多的历史与文化,也经历了太多的沧桑和荣辱,它既是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又是中华文化与人文精神的体现,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山西自古以来就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融与冲突的前沿,从战国到明、清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山西境内的长城遗迹很多。从兴县西北部的黄河东岸开始,沿管涔山和恒山山脉向河北方向延伸,蜿蜒的古长城和矗立的烽火台,依旧饱含着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蚀痕,横亘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向世人昭告着那已经远逝的昔日烟云。

长城古韵——新旧广武城

山西长城的现存遗迹按朝代可分为战国长城、东魏长城、北齐长城、北周长城、隋长城、宋长城、明长城、清长城。其中以明代修筑的长城规模为最大,前后共修筑了154年。广武城是明长城山西镇重要关堡。位于山西省山阴县境内。广武堡有新、旧两座,新城紧傍长城而筑,旧城在新城西,居长城之外。广武旧、新两城是研究国家军事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旧广武,位于县城南40公里、雁门关外勾注山下,城外就是汉墓群,是山西省现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旧广武雄踞关口,南接长城,对峙敌楼,想望烽火台,进可攻退可守,是中国历史上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发生战争的重要据点。据《辽史》记载,旧广武始建于辽、金时期,为雁门关前的防御据点。今存完整城墙系明、清加修。古城城墙周长1652米,城墙高8米,下宽5米,上宽3米多,外表全部砖砌,石条做基。最上沿矮墙置垛口、望洞和射孔。整个城墙共施马面16座,马面紧贴墙体,雄伟稳健。城墙东、南、西设城门,不置北门。原城门上有门楼,已遭破坏。城内街道建筑布局基本保留原制,为四街八巷。旧广武城墙上有一株古榆树,城西南有两株古柏树,均苍劲茂盛,历数百年风雨。最为奇特的是,在一株香柏的枝桠处,还寄生着一株枸杞,和谐相拥,融为一体。  

长城古韵——新旧广武城

新广武建于明洪武与万历年间,位于雁门关北3公里处,是内长城防御体系内的重要设施。新广武直接扼守勾注山之咽喉,是锁钥中原的北大门和战略要点,历来为兵家之争、短兵相接的战场。原来的新广武城也有高10米的城墙,底宽5米,石条做基,通体包砖,是固若金汤的城池。古城内设东关、南关、大北关、小北关四道关门,大北关关楼上有石碑"三晋雄关"字样。城内有瓮城、中城、南瓮城三道防线组成,中城状如簸箕,南瓮城形似斗状,故有"金斗银簸箕"之称,意即城防坚固。

统汉烽西降户营,黄沙白骨拥长城。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历史的天空早已物是人非。如今徒步于长城脚下,徘徊于荆草之间,只有壮哉二字直击胸怀!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