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快递 热门目的地推荐

江西省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2013-02-11 07:11

摘要:“十一.五”时期是我省旅游业加快发展和提升质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旅游产......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旅游业加快发展和提升质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旅游产品转型、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企业改革、体制创新、理念更新的关键时期。为了培植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将旅游业培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将我省建设成为红色旅游强省和旅游经济大省,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提升我省“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整体形象,建设“花园江西”,带动现代服务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根据《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结合我省旅游业发展实际,制定《江西省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十一.五”时期是我省旅游业加快发展和提升质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旅游产品转型、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企业改革、体制创新、理念更新的关键时期。为了培植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将旅游业培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将我省建设成为红色旅游强省和旅游经济大省,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提升我省“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整体形象,建设“花园江西”,带动现代服务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根据《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结合我省旅游业发展实际,制定《江西省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和态势

     (一)“十.五”旅游业发展情况

  “十.五”期间我省旅游产业有了长足进步,尤其是红色旅游蓬勃兴起,迅猛发展,在全国产生了强烈的反响,“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品牌已成为江西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

  1、认全面超额完成“十五”旅游计划。“十五”期间,全省累计接待入境旅游者126.3万人次,年均增长13.7%;旅游外汇收入3.73亿美元,年均增长8.1%;接待国内旅游者1.87亿人次,年均增长11.8%,国内旅游收入108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14.9%;实现旅游总收入1111亿元,年均增长14.7%。2005年,全省旅游总人数达5095.1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20.02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23.73%和32.88%,比“九.五”末期增长99.52%和137.76%,分别完成“十.五”计划发展目标的112.48%和114.29%;旅游总收入约相当于全省GDP的7.9%,比上年提高了1.11个百分点,比“九.五”末期提高了1.28个百分点,旅游业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37.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9.48%;旅游外汇收入1.04亿美元,增长30.3%;接待国内旅游者5057.93万人次,增长23.69%;国内旅游收入311.5亿元人民币,增长33%。全省旅游业直接提供就业岗位30万个,为相关行业问接提供岗位150多万个,为缓和就业压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旅游业发展带动了交通、商贸、饭店、餐饮、文化、体育、信息、物流、休闲等服务业的发展,为工业、农业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推动了房地产发展和新型社区建设,促进了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

  2、率先发展红色旅游破解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难题。“十.五”期间,我省确立了以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为龙头,引领和带动绿色、古色、蓝色旅游快速发展,并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2000年江西率先提出“红色旅游”概念,2001年推出“江西——红色摇篮、绿色家园”主题形象口号。2004年发起并联合有关省市签署《七省市共同发展红色旅游宣言》,举办了“新世纪、新长征、新旅游、新形象——2004年中国红色旅游万里行”活动,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红色旅游发展纲要。2005年,省政府和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旅游局共同主办“2005.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取得了圆满成功。2005年红色旅游接待人数达1760万人次,综合收入达11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37%和42.86%,占全省旅游总人数和总收入的34.54%和34.37%,约相当于全省GDP的2.7%。我省红色旅游的发展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希望我省不断总结经验,力争在全国红色旅游发展中起良好示范作用。省旅游局局长王忠武荣府2005年中国旅游业十大新闻人物。“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旅游形象品牌以其无限的激情和无尽的魅力在国内乃至境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旅游设施明显改善。旅游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备件明显改善,连接主要旅游城市和重点景区的交通网络初步形成。至2005年底,南昌昌北机场已开通境内外航线38条,赣州、景德镇、井冈山机场增开了至旅游热点城市航班;纵横江西的京九铁路和浙赣铁路增开了十多趟江西与省外重点旅游城市的旅游列车;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580公里,省会南昌至各设区市和所有出省主通道全部实现了高速化,连接公路干线与旅游景区的10条旅游景区公路基本建成,极大改善了江西旅游可进入的条件。同时,旅游接待能力明显增强,全省新增上档次的旅游汽车近千辆,新增旅游星级饭店139家,分别比“九.五”期末翻了三番和增加了98.58%;上档次的旅游餐馆、购物及娱乐场所不断涌现。

   4、旅游目的地建设步伐加快。省政府对旅游业的投资逐年增加,由“九.五”前期每年210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2000万元。在政府投资的带动下,外资和民间资本也大量进入旅游领域。仅2005年招商签约资金达135亿元,实际引资52.53亿元。大投资带来大变化,旅游城市、风景名胜区、A级旅游区、森林公园等建设速度加快,旅游目的地形象明显改观。井冈山、婺源已成为特色鲜明、游客云集的旅游热点;庐山、三清山、龙虎山、龟峰、仙女湖等重点旅游景区接待务件明显改善;南昌、九江、赣州、景德镇、鹰潭、萍乡、瑞金等城市面貌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新的旅游景点不断涌现,旅游功能明显增强。“十.五”期间,南昌、九江、赣州、景德镇、鹰潭先后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成为我省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和对外形象窗口。同时,国家先后安排我省旅游国债和旅游专项资金达2.6亿元,促进和加快了我省一批重要景区和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的开发建设。全省开发的古村落已达40多个,涌现了婺源古村、乐安流坑、青原渼陂、安义古村群等一批通过旅游开发加快发展的乡村,婺源江湾、星子温泉、宜春温汤、浮粱瑶里等一批通过旅游开发改变了面貌的乡镇。

  我省庐山是世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和联合国优秀生态旅游景区,鄱阳湖列名《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全省现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34处,国家地质公园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107个点,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6个;拥有国家A级放游景区30个,其中4A级14个,3A级6个;旅游星级饭店280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21家;旅行社562家,其中国际旅行社33家。全省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4A级景区的数量分别比“九.五”期末增加了1.75倍和2.5倍。全省已初步形成了以山、湖、城、村为主体,形象鲜明,各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体系,并形成了南昌一九江.庐山一景德镇一婺源名山瓷都名村文化旅游线、南昌一吉安.井冈山一赣州一瑞金红色文化旅游线、南昌一龙虎山一龟峰一三清山名山道教文化旅游线等三条旅游精品线路和一批专项旅游线路。

  总结“十.五”期间我省旅游业发展的成绩,获得的主要经验是:

#p#分页标题#e#

  1、准确定位,树立形象。“十.五”期间,我省对旅游产业、旅游形象进行了准确的定位,是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的关键。一是旅游产业定位。2001年,江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把江西建设成为沿海发达地区旅游休闲后花园。2003年,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尽快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显示了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决心和信心,极大地调动了全省广大人民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二是旅游形象定位。我省确立旅游整体形象为“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形象鲜明,主题突出,得到了省内外的一致认同,如今这一品牌已成为江西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

  2、发挥优势,打造品牌。我省的旅游资源种类繁多,而红色旅游资源最具特色、亮度和竞争力,打造“红色摇篮”品牌,对我省旅游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因此,着力打造“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品牌,以红色旅游为龙头,引领绿色、古色、蓝色旅游全面发展,既促进了各类特色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形成了江西旅游红色、绿色、蓝色、古色“四色”交映、风光无限的鲜明特征,又有力地开拓了客源市场。2005年我省旅游接待总人次和总收入中,红色旅游人数和收入分别占34.8%和35.2%。

  3、政府主导,政策扶持。我省遵循旅游发展规律,认其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旅游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对二星以上星级饭店实行与工业企业用水同等价格和三星级以上饭店电费降低0.15元/度的优惠政策,对从事旅游客运定点的汽车在2010年底前免征客运附加费,这些优惠政策的实施增强了我省旅游企业的竞争力。目前江西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大环境、大氛围已经形成,旅游业已步入了快速平稳健康的发展轨道。

  4、把握机遇、适时造势。2004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正式颁布实施,提出了要利用红色旅游的途径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我省紧紧抓住这一难得机遇,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发起签署了《七省(市)共同发展红色旅游郑州宣言》,从行动上开启红色旅游的先河,江西立刻成为中央高层和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从而奠定了江西在全国红色旅游中的地位。2004年,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70周年,我省又一次抓住这一机会,发起了“2004中国红色之旅万里行”活动,车队先后穿越14省(市),行程1万余公里,在全国掀起了发展红色旅游的高潮。国家旅游局领导评价本次活动“不但是亲身实践和宣传推广‘红色旅游’的一个创举,也是我国旅游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壮举。”2005年再次趁势作为,成功举办了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这是全国第一个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大型盛会,强烈凸现了江西“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形象品牌,全面展示了我省旅游“红色之魂、绿色之美、古色之特”的精髓,为全国红色旅游搭建了一个合作与交流的平台。博览会吸引了海内外3000多家旅游企业4万多名代表参展,观展人数达10多万。

  成绩和经验给我们以下几点重要的启示:更新观念,大胆创新,是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先决条件;外树形象,内练真功,是旅游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把握机遏,善于谋势,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发挥优势,打造品牌,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敢闯新路,善解难题,是旅游业协调发展的必然途径。

  “十.五”期间,我省旅游发展虽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值得重视的问题,需要在“十一.五”时期认真研究和解决。一是旅游管理体制存在不顺现象;主要反映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相互牵制,决策分散以及行业管理力度不强等方面;二是旅游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入境旅游发展缓慢,旅游产品结构比较单一,新兴旅游如康体健身旅游、体验旅游产品缺乏,旅游基本消费所占比重过大;三是一批品位高的旅游资源尚未转交为产品优势,知名度相对较低;四是部分地区旅游客流与交通”瓶颈“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一些重点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不强,景区内部旅游交通设施和方式有待改善;五是旅游企业呈现“散、小、弱、差”的现状,缺乏在国际和国内市场有影响的旅游集团公司,整体素质不高。

   (二)”十一.五“旅游业发展环境

1、机遇和条件。一是作为全球第一大产业,旅游业发展势头方兴未艾,中国作为全球主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将更受广大国际游客的欢迎;二是旅游业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一.五“期间将得到国家更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三是国家实施“中部掘起”战略将为我省旅游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四是凭借我省丰富的旅游资源,各级政府正在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赘源优势向产品优势转变;五是“十.五”以来,全国和我省旅游基础设施尤其是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旅游配套水平进一步提高;六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旅游消费意识进一步增强;七是国家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的政策,对我省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提供了条件;八是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以及中国一东盟经济一体化为我省入境旅游市场开拓提供极好的发展机遇。

 

  2、困难和挑战。一是我省入境旅游精品及线路匮乏,接待人数少,在全国旅游业发展大格局中处于相对弱势,形成入境旅游“盆地”现象;二是加入WTTO的最终承诺完全兑现将给我省旅游企业带来不小冲击;三是我省与周边省份的著名旅游目的地和重点旅游区域未能充分的对接和互动,区域合作实现途径较少;四是我省外部交通虽然改善明显,但是部分景区内部交通仍然存在不足;五是我省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管理水平偏低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二、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p#分页标题#e#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造“旅游休闲后花园”与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建设红色旅游强省、旅游经济大省的战略目标,将旅游业发展全面融入到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化与建设创新创业江西、绿色生态江西、和谐平安江西之中,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旅游型新农村建设力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品开发为中心,以建设旅游目的地为重点,着力打造“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品牌,加快我省“七大旅游圈”的建设步伐,以红色旅游为龙头,弓引领绿色、蓝色、古色旅游全面发展,带动工业、农业、文化等各类旅游快速发展,以对接“长珠闽”、联通“港澳台”、共建后花园、融入全球化为抓手,以集约经营和质量效益型增长为核心,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和旅游核心竞争力,推动全省旅游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方针

  旅游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这个目标。为此,确立的工作方针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改革创新,加快发展;人才支撑,质量发展;联合协作,协调发展;保护开发,持续发展;重点推进,全面发展。

   (三)发展战略

  1、宏观战略:在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和谐发展,项目带动、突出重点,政府主导、市场导向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我省旅游业实施以下宏观发展战略。

  精品名牌战略:将南昌一吉安.井冈山一赣州一瑞金的名山名城红色文化旅游线、南昌一九江.庐山一景德镇一婺源的名山名城名村瓷都文化旅游线、南昌一龙虎山一龟峰一三清山的名山道教文化旅游线、南昌一樟树一仙女湖一宜春一萍乡.武功山山水养生生态文化旅游续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旅游线,在此基础上,把环鄱阳湖旅游线整合成国际旅游黄金线路;跨省依托“长三角”等客源地,联合江西的庐山、景德镇、婺源、龙虎山、三清山和安徽的黄山、九华山,浙江的千岛湖等品位超群的旅游区,打造“浙皖赣边界”精品旅游线。同时,要努力将南昌建设成为全省入境旅游集散中心,将庐山建设成为国际会议中心和山水文化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将景德镇建设成为国际陶瓷文化旅游中心,将井冈山建设成为中国红色旅游中心;将龙虎山建设成为国际造教文化旅游中心,将三清山建设成为国际峰石奇观旅游胜地,将赣州建设成为世界客家风情旅游胜地,将婺源建设成为中国乡村风情旅游经典,形成功能各异的名牌旅游产品。

  集约经营战略:进一步加强区域旅游协作与联合,积极组建大型旅游集团,推进旅游业向连锁经营、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发展,搞好旅游要素的综合开发,加强对自然、人文、社会资源的有机整合,延长旅游产品链、服务链、经营链。

  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出发点,把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费源的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防止建设性破坏。优先做好规划工作,慎重、科学、有效的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产业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

  2、战略举措:在宏观战略的指导下,我措旅游业采取以下战略举措。

  红色旅游领跑战略:抓住国家发展红色旅游的机遇,加快实现红色旅游上水平、上质量,紧扣“政治、文化、经济三大工程”,将红色旅游作为江西旅游产业发展的着力点和领跑器,高标准建设好一批重点红色旅游景区,打造出一批在国内具有震撼力的红色旅游精品,将“红色摇篮”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品牌,把江西建成红色旅游强省,使江西主要红色旅游区成为国内外旅游热点,使红色旅游产业成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生态旅游提升战略:江西是生态资源大省,形成了一个基本完整、相对独立的水陆相生、山水相依的生态大系统,充分发挥江西自然生态与文化环境交融的特色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提高江西整个旅游业素质和效益,提升江西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

  入境旅游促进战略:要把日韩、东南亚、港澳台作为入境旅游市场的开发重点。进一步提升南昌昌北机场国际航空港的地位,开通若干条国际航班,增加国际包机业务;加强庐山在港澳台地区的宣传力度下扩大景德镇在欧美市场的宣传广度,拓宽龙虎山在韩国宣传的领域。把南昌一井冈山一瑞金红色旅游线打造成中国红色旅游的黄金线路,吸引入境游客。联合皖浙沪,在日本和韩国,主推南昌一九江.庐山一景德镇一委源一黄山一千岛湖一杭州一上海旅游精品线路。将南昌一九江.庐山一鄱阳湖一景德镇一婺源一三清山一龙虎山一南昌环鄱阳湖综合旅游线作为江西的拳头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四)发展目标

  通过五年努力,实现我省品牌旅游目的地和精品名牌旅游产品建设的重大突破;全面提升江西旅游产业素质和旅游对外整体形象;实现旅游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转变,推动旅游发展走上质量效益型增长之路;实现旅游业在中部地区的逐步掘起,旅游业成为江西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江西成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居民旅游休闲的后花园”和全国红色旅游强省、旅游经济大省。

  到2010年,力争实现旅游直接就业人数50万人,间接就业人数250万人,其中红色旅游的就业人数占到40%以上。通过发展旅游,实现社会收入的再分配,改进旅游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优化地方经济结构,推动国内外文化交流,促进社会公平和实现和谐发展;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建立和谐社会做贡献。

  到2010年,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100万人次,年均增长21.8%;旅游外汇收入4亿美元,年均增长30.9%。接待国内旅游者9900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868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14.4%和22.7%。实现旅游接待总人数1亿人次,年均增长14.4%;旅游业总收入900亿元,年均增长23%,相当于全省生产总值的10-12%,旅游业成为全省重要支柱产业。

   红色旅游:到2007年,全省红色旅游接待人数达到2500万人次,综合收入达到150亿元,占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总收入的35%左右。到2010年,全省红色旅游接待人数达到5000万人次,综合收入达到300亿元,占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总收入达到40%以上,相当于全省GDP的4.28%。

#p#分页标题#e#

  乡村旅游:“十一五”期间,全省要力争建成10个以上江西旅游强县、100个以上旅游型村镇、200个以上乡村旅游示范点和500个以上星级农家旅馆,其中应有三分之一进入国家级行列,进而以点带面,将“绿色家园”打造成为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品牌,以乡村旅游为支柱产业的自然村要占到全省村庄总数的5%,直接从事旅游业的农民20万人,间接从事旅游业的农民100万人,乡村旅游产业总收入180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20%,把我省真正建成旅游经济大省,使乡村旅游产业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动力。

  优秀旅游城市:南昌市、九江市、井冈山市、赣州市、景德镇市争创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上饶、吉安、萍乡、新余、宜春、抚州、瑞金、樟树等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至2010年,全省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达到14座以上。

  旅游目的地:庐山、井冈山、景德镇、三清山、龙虎山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南昌、瑞金、婺源、赣州建设成为国内著名、国际有一定影响的旅游目的地;同时建设一批省内著名、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旅游目的地。

  A级旅游景区:庐山、井冈山、龙虎山、三清山、龟峰、腾王阁、瑞金叶坪一沙洲坝、婺源、景德镇陶瓷历史博览区、高岭一瑶里等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省A级景区突破100家。

  旅游产品体系:观光旅游产品质量和档次进一步提升,度假休闲旅游产品布局和内容基本成型,生态旅游产品走向成熟,红色旅游产品成为全国的典型和代表,各种专项旅游产品形成特色并系列化,新型旅游和特种旅游产品不断涌现。

  知名旅游企业:形成1一2家在中部地区有强大竞争力、全国有较高知名度、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2一3家旅行社列名全国双“百强”。

  星级旅游饭店:全省5星级饭店达到10家,各设区市和县级市均有4或5星级饭店。全省4星级以上饭店达到50家。

    三、战略布局与产品体系

     (一)“双丰”型区域布局结构

  我省旅游空间结构为“双丰”型旅游网络形态,主要由三级旅游集散服务体系和“两纵三横”旅游区际通道网络组合而成。

  1、三级旅游集散服务体系。全省建立以南昌市为一级,九江市、赣州市、鹰潭市、景德镇市、上饶市、宜春市、吉安市为二级,萍乡市、新余市、抚州市、瑞金市、井冈山市、婺源县为三级旅游集散服务中心,连接主要旅游景区和重点旅游城镇的旅游集散服务体系。

   2、两纵三横“双丰”型空间格局。全省形成以京九铁路、赣粤高速公路、大穗高速公路江西段组成的“鄂赣粤”主通道和皖赣闽铁路、京福高速公路、济穗高速公路江西段组成的“皖赣闽粤”主通道为“两纵”;以长江航道、沿江铁路、杭瑞高速公路江西段组成的“杭景九”主通道,浙赣铁路、沪昆高速公路江西段组成的“沪昌”主通道,龙赣韶铁路、厦成高速公路江西段组成的“厦赣”主通道为“三横”的旅游区际通道组合而成的“双丰”型空间网络格局。两纵三横“双丰”型旅游网络结构体系将江西与全国主要旅游城市联接在一起,形成了连通省内外主要景区(点)的便捷、灵活、高效的旅游区域空间结构体系。

   (二)构建七大旅游圈

  1、南昌旅游圈(南昌一樟树一靖安旅游圈)。由南昌都市旅游区、樟树旅游区和靖安三几个旅游区组成。以南昌市区为中心和集散地,突出革命英雄城、历史文化和花园城市环境特色,把南昌建成全国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中国中部会展之都、赣文化旅游中心和全省旅游集散地和服务中心;安义古村群和新建汪山土库建设成为乡村文化旅游中心;樟树建成国内重要的中医药研习中心和养生健身旅游胜地;靖安三爪仑建成国家森林生态度假旅游示范区。

  重点建设项目:八一起义纪念馆新馆建设工程,江西大旅社保护与利用工程,南昌城西“一江两岸”风光带开发,安义古村群景区深度开发,新建县望城小平小道红色景区开发、大塘汪山土库古民居景区,进贤晏殊纪念馆暨华夏笔都街,靖安三爪仑景区,高安华林寨一上游湖景区,奉新“天工开物”园和萝卜潭景区,樟树阁皂山景区等项目。

   2、庐山旅游图(庐山一鄱阳湖一拓林湖旅游圈)。由庐山旅游区、鄱阳湖旅游区、云居山一柘林湖旅游区组成。以九江为集散中心,突出世界文化景观,国际重要湿地和名山、名江、名湖、名城融为一体的特色,将庐山建设成为国际会议中心和山水文化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把鄱阳湖建成国家重点生态旅游区;把云居山一柘林湖建设成为湖泊型会议休闲度假中心。构建具有东方色彩和神韵的“山江湖”旅游工程体系。加强与长江中下游“名山名城”区域旅游合作,共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区域旅游产品。

  重点建设项目:庐山国际会议中心、东林大佛,沙河中国山水文化园、鄱阳湖古战场,吴城候鸟观赏中心,云居山景区综合开发,星子温泉度假休闲中心,柘林湖易家河国际温泉休闲与会议中心、鹿角尖国际会议中心和共青城高尔夫球场配套工程等项目。

  3、大井冈旅游圈(井冈山一吉安一万安旅游圈)。由井冈山旅游区、吉安旅游区、万安旅游区、安福旅游区组成。以吉安城区和泰和为集散中心,突出中国革命摇篮以及革命胜迹和高山美景相结合的特色,把井冈山建成全国红色旅游中心和标志性景区,成为中国红色旅游首选地,全国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国家重点生态旅游区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挖掘庐陵文化内涵,将吉安建设面向国内外的赣文化研究中心和著名旅游区;将遂川建成依托井冈山客源市场温泉度假区;把万安湖泊山水建设成为国内著名的度假休闲目的地。

  重点建设项目:井冈山国家红色旅游综合工程、井冈山梨坪会议休假旅游综合工程、井冈山农业科技生态园、钓源古村开发、青原渼陂村保护与深度开发、文天祥陵园、“东井冈”一东固红色景区、吉安吉州窑遗址文化保护与利用、永新三湾红色景区、安福武功山生态观光度假旅游、新干大洋洲青铜遗址公园、永丰欧阳修纪念馆保护与利用、峡江玉笛山道教文化与森林生态休闲、泰和白鹭湖生物谷生态休闲中心、万安影视城、万安湖亲水休闲、遂川汤湖一大汾热水洲温泉养生等项目。

  4、瓷都仙山旅游圈(景德镇一婺源一三清山一龙虎山旅游圈)。由景德镇旅游区、婺源旅游区、三清山旅游区、龟峰旅游区、龙虎山旅游区组成。以景德镇、鹰潭和上饶市为集散中心,突出世界瓷都、道教祖庭、峰林绝景、古村民居、革命造址和丹崖碧水、茶乡风情特色,把景德镇建成国际陶瓷文化旅游中心;高岭一瑶里建设成为人文山水观光休闲的经典景区;婺源建设成为中国乡村风情旅游经典;三清山建设成为国际峰石奇观旅游胜地;龙虎山建成中国道教博览与研究中心和世界道教礼祖圣地;上饶建设成为中国红色旅游特色景区。加强与皖南(黄山)和闽北(武夷山)浙西(千岛湖)旅游区的联系和合作,共同打造中国黄金旅游区。

#p#分页标题#e#

  重点建设项目:中国陶瓷博物馆、景德镇旅游服务中心、御窑遗址博物馆、世界名人雕塑广场,浮梁县高岭二瑶里国际九贤祠堂文化观光、金竹山寨森林生态度假休闲区,乐平市洪岩一翠平湖生态休闲区、古戏台博览区,三清山综合开发,婺源县大鄣山茶园生态旅游区,玉山县三清湖旅游区,弋阳龟峰景区、方志敏纪念馆景区,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陵园景区,铅山鹅湖书院一峰顶山游览区,龙虎山保健养生旅游、中华道教博览中心、上清古镇改造工程,贵溪铜工业旅游项目,余江洪五湖休闲中心等项目。

  5、赣南旅游圈(赣州一瑞金一三百山旅游圈)。由赣州旅游区、瑞金旅游区和三百山旅游区组成。以赣州为中心和目的地、瑞金为次中心,突出革命历史文化、宋城文化、客家文化和东江源自然生态特色,以城市中心旅游区、红色旅游区、生态旅游区和客家文化旅游开放带组成的“三区一带”为重点,把赣州建设成为世界客家风情旅游胜地,打造成为连通“珠三角”“闽三角”地区的“千里自驾走廊”;把瑞金建成全国红色旅游基地和面向海内外的重要旅游区;把东江源建成珠江流域重要生态旅游区。

  重点建设项目:赣州中心城区综合旅游开发、赣州峰山休闲避暑度假区、瑞金市红色旅游开发、上犹陡水湖一五指峰旅游区、崇义阳岭景区、大余县旅游景区综合开发(含大余中国钨矿博物馆建设)、兴国县红色旅游开发、兴国三僚风水文化村、赣县客家文化城和白鹭客家文化民俗古村旅游开发、龙南汤湖温泉度假区、龙南九连山生态旅游综合开发、定南九曲河度假区、安远三百山温泉度假区、宁都翠薇峰旅游区开发、于都长征第一渡景区、石城通天寨旅游区、全南南迳温泉度假区、寻乌调查旧址红色景区、会昌汉仙岩度假区和信丰走马垅脐橙度假区等项目。

  6、武功山旅游圈(仙女湖一武功山一安源旅游圈)。由仙女湖旅游区、武功山(明月山)旅游区和安源旅游区组成。以新余、宜春和萍乡为集散中心,突出山水生态,革命胜迹,禅宗文化和休闲度假特色,把仙女湖建成国内知名的水上休闲娱乐旅游区;明月山景区(温汤)高起点建设4A级旅游景区和温泉休闲度假区,武功山建成以山地草甸为特色的4A级生态旅游区,安源建成中国工人运动史博览中心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创建4A级(红色)旅游区;加强与长沙、株洲、湘潭等联系和合作,组建湘赣旅游经济协作区。

  重点建设项目:大岗山森林生态休闲景区、温汤度假中心、明月山景区、临济宗与沩仰宗禅宗文化旅游、铜鼓天柱峰景区和温泉景区、宜丰中国竹乡生态旅游区、萍乡武功山生态旅游区、萍乡“中国傩文化园”、安源红色旅游景区等项目。

  7、临川旅游圈(临川一乐安一南城一资溪旅游圈)。由临川旅游区、乐安旅游区、南城旅游区、资溪旅游区组成。以临川为中心,突出临川文化、“才子之乡”,千古一村,桔都、莲乡、傩风和麻姑山寿文化特色,把临川建成国内“才子文化”研究中心,麻姑山建成国内寿文化研究、传播中心,资溪建成生态旅游示范县,乐安、南丰、南城建成古风民俗风情旅游胜地。

  重点建设项目:临川温泉养生旅游度假区、麻姑山景区观光休闲旅游、资溪大觉山文化与生态休闲、南丰“三乡”旅游区、广昌百里莲荷观光、乐安流坑古村文化休闲深度开发、金溪陆九渊纪念馆文化观光和东乡生态农业观光、汤显祖艺术中心、王安石纪念馆、天主教堂等项目。

  (三)“文化江西”旅游产品

  1、以瓷都景德镇为依托的陶瓷赏购研修旅游产品。充分利用景德镇精湛的陶瓷艺术和深厚的陶瓷文化,配以丰城洪州窑、吉安吉州窑,开展陶瓷鉴赏、陶瓷制作、陶瓷选购、陶瓷研修、陶瓷博览等旅游活动。

  2、以道教名山、佛教圣地为依托的宗教文化旅游产品。以龙虎山、三清山、阁皂山、南昌西山、峡江玉笛山和庐山东林寺、九江能仁寺、云居山真如寺、青原山净居寺、宜丰洞山、宜黄曹山、靖安宝峰寺、萍乡杨歧普通寺等宗教圣地为重点,推出寻根礼祖、福地探秘、文化考察等旅游活动,形成禅宗祖庭考察旅游产品。

  3、以江西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为内涵的赣都文化旅游产品。重点开展名人故里寻踪,中华山水文化、临川文化、庐陵文化考察,书院文化研修,客家文化寻根,赣南围屋探秘,腾王阁文化艺术鉴赏、八大山人书画研习、名人诗词名篇咏诵等旅游活动。开展以博物馆、古遗址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资源依托的文物古迹旅游,在旅游活动中充分利用和展示江西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生态江西”旅游产品

  1、以森林公园为依托的森林旅游产品。重点依托国家级森林公园开发建设森林探险、森林探幽、森林探奇、森林寻秘、森林度假、森林科普、森林休闲等森林系列旅游产品。

  2、以地质公园和矿山公园为主要依托的科考科普旅游产品。开发花岗岩、丹霞、岩溶和第四季冰川遗迹地貌景观,开展庐山世界地质公园和龙虎山、三清山、井冈山、武功山、武夷山、九连山、鄱阳湖自然生态和地质科学考察、野外实习和青少年科学夏令营等旅游活动。

  3、以自然保护区为主要依托的野生动物观赏旅游产品。重点开发和完善鄱阳湖和婺源珍禽观赏、南昌城市观鸟、彭泽桃红岭野生梅花鹿观赏活动。

  4.以良好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为依托的复合型生态旅游产品。重点开发婺源、瑶里、资溪、南丰等自然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相结合的复合生态旅游产品。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