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打造“上海之门”,拥抱宜居生活
摘要:10月31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现场会的成功举办,11月5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如约而至,让青浦这座上海对内对外开放的枢纽门户接连走进全球视野。
10月31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现场会的成功举办,11月5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如约而至,让青浦这座上海对内对外开放的枢纽门户接连走进全球视野。
(国家会展中心)
作为进博会的永久举办地,同时也是上海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前沿阵地,形象地说,青浦承担着“上海之门”的角色。“上海之门”,具体包括三大内涵。一是城市品牌新形象。展示上海发展和示范区建设的成就和形象,主要包括通达包容的开放之门、活力无限的创新之门、追求卓越的服务之门、精致厚重的文化之门。二是门户枢纽新功能。积极承载“四大功能”,提升资源配置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在示范区建设的大框架下,共同打造长三角国际贸易龙头区、协同创新核心区、乡村振兴先行区、江南文化示范区、社会治理样板区。三是全面跨越新决心。通过“上海之门”的打造,努力把青浦建设成为上海对外服务的门户城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城市和面向全球的国际城市。
着眼于新时代发展,以“新青浦 新生活”为奋斗目标,致力打造全面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战略体系的青浦,已构筑起其战略新优势。
城市功能新优势
青浦总体上强化引领未来发展、服务长三角和国际国内开放的功能构建,着力打造开放枢纽、创新枢纽、交通枢纽、物流枢纽、贸易枢纽、金融枢纽、信息枢纽、文化枢纽八大枢纽功能。在功能布局上,围绕青东、青中、青西不同特点,各有侧重地塑造板块功能,推动镇域经济走向区域经济,形成错位发展优势。其中,青东主推联动发展,抢抓进博会和虹桥商务区扩区机遇,大力发展科创和商贸经济,打造国际中央商务区和高水平的开放枢纽。青中主推融合发展,抢抓新一轮新城建设机遇,大力发展智造和服务经济,打造独立的综合性城市和示范区主城区。青西主推协同发展,抢抓示范区先行启动区建设机遇,大力发展创新和绿色经济,加快推进西岑科创小镇和水乡客厅建设,打造世界著名湖区和生态价值高地。
创新产业新优势
瞄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以及未来产业,青浦布局了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战略性的重大创新产业项目。华为研发中心、市西软件信息园、长三角金融产业园、现代物流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和百亿级产业平台迅速发展壮大,成为推动青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和核心动能。
营商环境新优势
围绕“长三角最具制度竞争力地区之一”的目标,青浦在“一网通办”基础上,进一步在长三角“跨区域通办”上创下了多个第一。面向示范区建设的需要,推出了更具精准性和吸引力的“青峰”人才政策,一体化示范区人才高地声名鹊起。轨道交通17号线开通运营、崧泽高架西延伸工程建设和一批跨省断头路的打通,全面提升了“上海之门”的门户枢纽功能。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态走廊”-元荡生态岸线)
生态宜居新优势
湖光山色、水乡文脉。青浦是唯一一个江浙沪交界的行政区划,上海所有自然湖泊都在青浦境内,生态宜居的优势不言而喻。对此,青浦致力于为群众打造一个“走得近水、看得见绿、留得住乡愁”的宜居之城。
全长43公里、3000亩滨水开放空间的环城水系公园成为生活秀带,一大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和美丽乡村绘就了江南水乡新画卷,城市有机更新扎实推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青浦新城正加速崛起。
公共服务新优势
以社会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具体抓手,青浦着力打造“引领示范区、辐射长三角”的优质公共服务品牌。围绕“学有优教”,引进了世外、协和、平和、兰生复旦等一大批沪上一流教育服务品牌;围绕“病有良医”,布局了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德达医院、长三角互联网医院等优质公共卫生服务品牌;围绕“老有颐养”,打造了联实养老、淀山湖综合福利院等养老服务品牌。
(青浦环城水系公园-水城门)
社区治理新优势
立足青浦实际,系统集成长三角经验。在家门口的社区,青浦创新探索了“社区中心”“幸福云”“幸福指数”,通过“1+3”社区治理重塑性改革,推动社区服务精准化共享化、社区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打造“家门口”和“上门式”的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责任编辑:李雨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