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快递 第一重点

2022年成都市生态文明建设 典型案例 (第四期)

2023-03-10 14:03

摘要:近年来,成都市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涌现出一大批生动鲜活的成功案例。

近年来,成都市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涌现出一大批生动鲜活的成功案例。现将2022年成都市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案例展示推广,以起到汇聚生态文明智慧,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

案例1:引领低碳生活新风尚——“碳惠天府”机制

1.案例背景

“碳惠天府”机制是指为机关、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的节能减碳行为进行具体量化和赋予一定价值,并建立以政策鼓励、商业激励和碳减排量交易相结合的正向引导普惠机制,是成都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的关键任务和重要制度创新,是驱动引领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生动体现着“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的发展理念。

2.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是首提“双路径”机制。“碳惠天府机制首创提出“公众碳减排积分奖励、项目碳减排量开发运营”双路径机制建设思路,通过搭建公众、企事业单位可参与,政府授权的“碳惠天府”绿色公益平台,一方面,对公众绿色出行、低碳消费、参与低碳环保活动等行为发放碳积分,通过积分兑换商品或服务,引导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理念,有效填补了公众践行绿色低碳行为参与平台的空白;另一方面,引导企事业单位实施节能改造、低碳管理、生态保护后开发出售碳减排量,动员全社会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作为买方参与碳中和公益行动,形成碳减排量“开发—消纳”闭环,助力项目路径与全国碳市场形成互补,探索形成符合超大城市特质的碳普惠顶层设计。

二是打造“多样化”场景。上线“碳惠天府”绿色公益平台,集成积分获取、商品兑换、碳减排项目申请、碳中和认购、低碳场景创建申请等功能。聚焦绿色低碳行为倡导,推出燃油车自愿停驶、生活缴费等15个线上积分场景,制定低碳示范评价,推出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熊猫基地等44个线下消费场景,推出低碳消费场景。结合“国际会展之都”建设,鼓励低碳办展办会、大型活动碳中和。

A.jpg

“碳惠天府”低碳场景

三是促进“市场化”转换。引导实施节能改造、低碳管理的企事业单位开发“碳惠天府”碳减排量,推动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川西林盘、湖泊湿地等重大生态工程的碳汇价值转换。鼓励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重点用能单位等践行社会责任。

四是实施“专业化”运营。基于互联网运营思维打造“碳惠天府”品牌,推出熊猫“蓉碳碳”和神鸟“金叫唤”为IP形象;完成“碳惠天府”门户网站、小程序、公众号、普惠激励平台的软硬件设施建设;搭建新媒体联动宣传矩阵,多维宣传推广、广泛发展商家、优化积分奖励、推动场景融合。

B.jpg

C.jpg

熊猫“蓉碳碳”和神鸟“金叫唤”IP形象

3.经验启示

一是创新低碳引领机制。借鉴成都市“双路径”碳普惠建设思路,通过搭建公众、企业践行绿色低碳行动的参与平台,以机制构建的方式引领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

二是营造低碳应用场景。通过持续营造类型丰富的低碳应用场景,让公众在获得便捷、优质绿色低碳服务的同时,切实引导社会民众自发自觉地践行绿色低碳行为,激发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的积极性。

案例2:以法之名、护佑森林——天然林资源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1.案例背景

2021年,成都市印发 《成都市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根据《方案》,成都将建立天然林资源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对落实天然林保护政策和部署不力、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天然林保护修复不担当、不作为,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破坏天然林资源事件处置不力、整改执行不到位,造成重大损失或重大影响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问责。

2.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是建立更完善的制度。《方案》全面提出了天然林保护修复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明确实行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政府”管理,建立政府天然林保护行政首长负责制和目标责任考核制,强化了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

二是实行最严格的管制。建立天然林资源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加大天然林保护年度核查力度,发动群众防控天然林灾害事件。

三是实施更全面的修复。《方案》明确,因地制宜制定针对性分区实施策略,加快推进天然林保护与公益林管理并轨,构建以天然林为主体的健康稳定森林生态系统。

四是提出更良性的补偿。对成都市现有13.2万公顷天然公益林和1.26万公顷天然商品林,明确提出随着国家、省级公益林补偿标准提高而同步提高,构建生态保护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动关系。

3.经验启示

一是用严格法治护生态。通过建立全面保护、系统恢复、用途管控、权责明确的生态法治体系,从而维护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二是用严格考评抓落实。充分发挥考评机制指挥棒、风向标、助推器的作用,将生态建设成效列入到干部考评制度,将考核结果与激励先进、绩效分配、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养、管理监督、年度考核等挂钩,督促激励领导干部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扛重活、打硬仗。

案例3:建设生态文明执法铁军,共护公园城市碧水蓝天——成都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

1.案例背景

2020年,成都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紧密结合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工作新特点,以综合执法改革为契机,坚持“学为用、练为战”,着力提升执法技能、增强业务能力、促进队伍建设,注重以老带新、信息共享,被生态环境部评选为2020年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市级表现突出集体。

D.jpg

成都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

2.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是创新执法举措成立党员执法先锋队和服务保障队、执法大练兵监督帮扶组,悉心指导企业合法运行;制定办理央督、省督群众来电来信举报流程,建立第一时间接件、第一时间处理、第一时间反馈的“三个第一”机制,高效办理环境举报投诉。

二是强化执法精度坚持常年开展危废、医废、自动监控专项执法行动,通过专项检查摸家底,减少执法漏洞;将“双随机、一公开”作为推进环境执法规范化的重要抓手,对特殊行业、重点领域实行全覆盖执法检查;积极探索电力数据在环境执法监管的结合应用,通过科技执法实现精准管控。

E.jpg

成都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执法照片

三是优化执法协同。开展“环保执法进高校”主题交流座谈活动、提供执法实习岗位,共建交流实训基地;联合四川省成都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举办生态环境监测执法“测管联动协同”,汇聚执法监测合力;建立成德雅眉资五市跨区域执法联动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联动五市执法力量,推动形成五市对环境违法行为统一的环境执法和管控高压态势。

3.经验启示

一是加强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建设。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执法队伍的能力和水平,加快打造生态环境保护执法铁军,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二是健全精准高效执法联动机制。统筹调用各方执法力量,积极与行业管理部门共同研究明确职责分工,探索建立生态环境问题监管和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形成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协作通畅、权威高效的生态环境执法联动机制。

案例4:共谋绿色发展、共建都市绿心、共创世界级生态家园——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

1.案例背景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是全球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森林公园瞄准“世界级品质的城市绿心、国际化的城市会客厅、市民游客喜爱的生态乐园”总体目标,围绕生态保育、休闲旅游、体育健身、文化展示、高端服务和对外交往功能定位,全面助推成都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积极向世界提供了“成都样本”。

F.jpg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

2.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是搭建全球化的合作交流机制。公园与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双方搭建“促进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长效合作交流机制,为公园开展全体系评估与提升研究提供全球智库支持,形成一套符合国际标准的评估体系。

二是强化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出台了《成都市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保护条例》,从严划定公园“三区三线”,大力构建“一山连两翼”生态服务体系,编制完善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三是实施最高质的全域增绿增景。

公园大规模推进植树造林、生态植被恢复工程,近年累计造林植绿16万亩,森林覆盖率由54%提升至59.5%,有效保持了林木资源持续增长、森林财富持续累积、生态功能持续优化,培育了健康稳定森林生态系统,营造了多彩生态景观集群。

四是探索深层次的价值转化实践。开展龙泉山自然生态系统碳汇监测和潜力评估,开发林草碳汇项目,打造了公园城市低碳示范场景。围绕生态资源和生态价值实现、提升、转化,创新探索绿色金融、森林生态银行、生态移民和市场化机制等转化路径,打造面向全球的生态价值转化样本。

G.jpg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丹景台

3.经验启示

一是提供共建国际化交流平台的全球样本。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合作,搭建长效国际合作交流机制,推动全球智库合作共鉴,构建国际标准生态评估体系,共建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化交流平台。

二是提供共创世界级生态家园的全球样本。携手国际组织共建示范项目,聚焦生态产品供给力跃升、生态资源资产化拓维、生态资产市场化流通,深度融入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创新链、全球生态公共产品供给创新链,共创世界级生态家园。

(来源:成都市生态环境局)

责任编辑:李雨恒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