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快递 海外传真

地中海明珠——突尼斯(图)

2021-04-14 20:00 国家旅游地理

摘要:国家旅游地理突尼斯4月14日讯(通讯员 沈安娜)非洲,对于我来说是个神秘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心理。

国家旅游地理突尼斯4月14日讯(通讯员 沈安娜)非洲,对于我来说是个神秘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心理。今天终于又有了踏上非洲大陆的机会,这一回于以往不同的是,我感受一把与黑非洲风格迥异的北非突尼斯。

突尼斯位于非洲的最北端,地中海的中心。这里平均气温非常宜人。突尼斯的北面和东面濒临地中海,南部为山区,连接撒哈拉大沙漠。她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包罗着海滩,沙漠,山河等不同风景的国家。突尼斯被称为“欧洲的后花园”,与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岛隔海相望。突尼斯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从柏柏尔人,到迦太基人;从古罗马文化、拜占庭文化到现代阿拉伯文化、欧洲特别是法国文化,突尼斯一直是悠久文明和多元文化的融合之地,是北非大陆一个开放的多元文化交融的现代化国家,被称为“地中海明珠”。

美丽的突尼斯城

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城,是座富有现代气息的非洲都市。虽不像纽约东京上海那样充斥着摩天大楼,但依然布满了规划工整、新旧相错的建筑群。宽敞繁华的布尔吉巴大街号称是“非洲的香榭丽舍大街”,大街并不是很宽,街两边咖啡馆林立,与家人、朋友一起喝咖啡、聊天,是突尼斯人消磨时光的最好选择。

布尔吉巴大街上的高大宏伟、装饰精美的天主教大教堂。教堂对面是持枪核弹的士兵。19世纪末,统治突尼斯领土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已经奄奄一息,法国人跨越地中海,乘虚而入,把突尼斯归为自己的管辖地。在此后的50年内,法国一直试图把突尼斯变成一个欧洲风格的国家。直到二次大战之后,北非各国独立的呼声日益高涨。1956年,出于战略考虑,法国认可了没有石油的突尼斯独立。今天的突尼斯通行法语,法国统治过的痕迹随处可见。

值得一提的是布尔吉巴,号称是阿拉伯之父。20世纪50年代中期,突尼斯摆脱法国的统治获得独立,此后30年,布尔吉巴用极其世俗的方式来治理突尼斯。他没有大兴土木或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而是毫不吝啬地花钱搞计划生育、提高农村妇女的文化和加强小学教育。他取缔戴面纱的风俗,并试图废除斋月习俗,主张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这比埃及政治家萨达特前往耶路撒冷早10多年。布尔吉巴引领突尼斯走上了发展之路。从罗马圆形剧场到撒哈拉大沙漠中的盐湖,突尼斯迥然有别于其他非洲国家,这里不仅有充足的阳光和壮美的沙漠,更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文化。

对于欧洲人来说,突尼斯的主要魅力在于阳光,但是对于我们来说,这个北非小国的吸引力却来自于其他方面——壮美的沙漠景观;从古迦太基到奥托曼帝国的悠久历史,夹杂着法国殖民风情的多样文化。

古迦太基王国遗址

突尼斯最美的景致是过去留下的岁月痕迹。从突尼斯城市中心坐火车到古迦太基王国遗址只有很短的一段路程。早在耶稣基督诞生800年以前,具有传奇色彩的流浪腓尼基公主爱丽莎缔造了古迦太基王国。这座用大理石建造的城池被前来复仇的罗马军队洗劫一空,如今已是散落各处的残垣断壁。然而,在一个晴朗的早晨,我爬上了比尔萨山,眺望突尼斯湾中波光跳跃的海水,眼中景色却十分动人,一根根废弃的大理石柱则为这跳跃的波光加上了颇具沧桑感的边框。

走入这里便可以深深感到每一块石柱、石碑所带有的厚重而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有句话形容这里的重要:若到突尼斯必游迦太基。建筑比隔海的古罗马城还早61年,当年是地中海地区的政治、经济、商业中心。尽管历史沧桑变迁,这座近3000年历史的名城仅剩残垣断柱,然而仅是这历史遗迹的宏大霸气,建筑工艺的精巧细致以及格局的先进科学,均可见到当时的繁华昌盛之城。

在这里我看到的迦太基残存的遗迹大多数还是罗马人在占领时期重建的。天气晴朗,从门口进入,放眼望去规模宏大。可以看得到残存的剧场、渡槽、公共浴池、大厅等建筑,从而了解那个时候为之付出的工程之浩大,设计上的尽心尽力。据了解,1978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迦太基遗址列入第一批“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名单中。突尼斯政府在这个遗址建立了国家考古公园。

这里还有一处抢眼的建筑:圣路易斯大教堂,听当地朋友介绍,这里纪念的是十三世纪法国国王路易斯九世——他两次率十字军东征,1270年第二次东征突尼斯时就是在这里遇到了瘟疫,最后竟病死在这块土地,人称“最后的十字军战士”。1297年被罗马教皇封为圣徒,成了唯一封“圣”的法国国王。1881年当突尼斯沦为法国殖民地后,法国人首先便想到这位圣徒国王,1890年建起了这座大教堂,高耸的尖顶直到今天,仍是迦太基最抢眼的建筑。迦太基城的遗迹迦太基眼下仍有很多遗迹可寻,如碉堡、水渠、神庙、音乐厅、剧场、澡堂、竞技场等的残存部分。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突尼斯国家考古公园,仿佛那里的每根石柱、每堵城墙、每座拱门乃至每块石头,都在讲述着迦太基那沉重而富有传奇的故事。遥遥的望去,只见地上零星地散落着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古迹残痕碎石,厚重石块砌成的墙基、粗大断折的花岗石圆柱,显示着当年巨型建筑的规模和辉煌;每一道裂缝似乎都承载着一段历史,各式形状的花岗石柱雕刻工艺十分精致。

蓝白小镇风情

突尼斯最美丽、最浪漫的小镇――西迪·布·赛义德,游客们更喜欢叫它“蓝白小镇”,因为白、蓝两色是该镇的代表色。小镇始建于13世纪,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世界十大浪漫小镇之一。放眼望去,白色的房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所有的院门、窗户和楼梯扶手全都被漆成天蓝色,与地中海蔚蓝色的海水构成和谐的画面。小镇依悬崖而建,随便探头一望,便能看见湛绿的柔情大海。沿着泛有青绿色光泽的石板路前行,白色的古堡、蓝色的平顶屋映入眼帘——童话中才有的景致。小镇每家每户的门都独有特色,有画着黄澄澄的向日葵的,有画着无数爱心的,有钉着类似我们故宫的九九八十一个门钉的……几乎没有一扇门是相同的。这或许就是蓝白小镇的生活内涵:每个人、每个家庭都能按照自己的兴趣特点,尽情舒展释放。这让我们这些长期生活在标准化统一化的城市公寓里的人真是羡慕之至。

听说著名的摄影师阿里,就陶醉于这里的美景,把家搬到了小镇,小镇给了阿里无尽的艺术灵感。小镇人最爱的休闲生活,就是喝咖啡,满大街都是咖啡店,总是满满地坐着人,要一杯便宜的咖啡就可以懒懒地对着蓝得纯粹的地中海坐上一天。最有名的咖啡馆是山顶上的那家,那个蓝白小镇地势最佳的露天咖啡馆,每个座位都可以直接面对地中海的无限深蓝,长椅上铺着阿拉伯风格的地毯,坐满了悠闲的各国男女,叫上一杯浓郁的阿拉伯咖啡,或是香甜的薄荷茶。远处,被淡淡绿色雾气笼罩住的,是浩渺如烟的地中海,望一眼远处的景色,再看一眼你身边的人,你会感慨:生活别无他求。

柏柏尔人村庄

从多斯到托泽尔的公路沿着巨大的埃尔杰里德盐湖的堤道向前伸展;埃尔杰里德盐湖中白色和淡粉色奇异地向四周扩张着。这里全无人烟,没有生命的迹象,只有偶尔闪过的用海枣树搭建的路边驿站。而珍贵的地表水在这毫无生命的盐盖下面的管道中汩汩流淌着。与多斯不同,繁忙的托泽尔城充满了生气。在老聚居区的房子里,突出的砖块形成了复杂的图案。更令人惊奇的是小城中的海枣树林依靠着一套13世纪的灌溉系统延续了几百年直到今天。

在东边,马特马塔是一座柏柏尔人村庄,以适应沙漠气候而发展出来的地下生活方式而闻名。在白灰色的楼房中间是地下居所,这些地方是一圈圈废沙土围成的散落各处的大坑,如同巨大无比的螃蟹的杰作。在岩石山脊中间,梯田和海枣树顽强地生存着。当村民看到游客来到自己的村子时作何感想呢?我对这个问题一直很好奇。到马特马塔的3个地下旅馆中的任何一个住下,你就会感到角色的转换了。此时你变成了坐着大轿子车的观光客眼中西洋景的一部分。

在马特马塔,我发现周到的服务绝对不是这里商业最核心的部分。追赶流行的游客会继续沿着地中海海岸到杰尔巴转转,这里可以称得上是突尼斯的巴厘岛。游客聚集的阳光海滩上五星酒店林立,而在孟苏克有几家极富特色的小酒店,它们被恢复成了奥托曼时代商旅云集的大旅舍的样子。有很多值得一看的东西,包括令人惊叹不已的堡垒形建筑,还有古代犹太人社区的最后痕迹。探索一下渔港,或者吃一顿海鲜午餐,再来一个美味的粉蒸羊肉,都是有趣的选择。

世界第二大的艾尔杰姆斗兽场

艾尔杰姆斗兽场与世界第一大的罗马斗兽场只能在外围观看不同,艾尔杰姆斗兽场允许世界看客走入场内感受一段可以触摸的历史。那天下午为了等最后的夕阳在斗兽场四层的高处等得焦头烂额,唯恐老天不给面子。作为走马观花的旅游摄影机会只有一次,幸好老天开眼,日落前太阳冲出云缝在斗兽场里投下一片血色,在古老寂静的斗兽场我听到了一滴鲜血溅在泥土上发出的铿锵……斗兽场有一个侧面相对完整,我们貌似可以窥见那一丝雄壮。这些伟岸的拱门好似空洞的坟墓,我们看见历史的光芒照亮那些在死阴里的人。天还是那个天,人已归西。我一直在这个高处徘徊,看着夕阳的暖光抹在数千年历史的古迹上,远处那低矮的房屋,那么多年还不及斗兽场之一毫毛。尽管历经战争的斗兽场已经缺胳膊少腿,殊不知残缺之美。也就是废墟让人生畏与迷恋,再没有比那个时候的感觉更美妙的了。

当看到夕阳照亮的局部是那么刺眼和赤裸裸,没有阴暗的东西能在圣光的照耀下遁形。夕阳总是那么温暖,这种惹人喜爱的颜色也往往摄影爱好者为之疯狂。走入这个阴森森的地下室,这个关兽的门洞均敞开着,大多数人选择在上面俯瞰。确实走入地狱需要的不是一般的胆量,特别是在没有人的时侯,群兽在身旁嘶呜,斗兽场的构造已无需多说,人的智慧虽胜不了天,但已然能逞强建造令世人震惊的伟大建筑,在那个年代不是奇迹是什么?

太阳瞬间消失,斗兽场即刻进入死一般孤寂如一具僵尸,横卧我们如在死阴的幽谷不寒而栗,特别喜欢死寂恐惧才能唤起人类对文明的独特思考。

马赛克装饰突尼斯人生活

腓尼基人留下了扼守突尼斯海的迦太基城,奥斯曼帝国留下了突尼斯特有的饮食文化,而罗马人在留下斗兽场、竞技场等种种建筑遗迹的同时,还留给了突尼斯一件宝贵的艺术——马赛克。在突尼斯采风,马赛克装饰随处可见,你的双眼肯定会被随处可见的马赛克所吸引。从窗棂装饰,到厨房器皿,从宾馆、酒吧、游泳池、车站再到家里的墙壁等,都可以见到这些彩色碎片拼接的图案。它们或是脚下的一块陶瓷碎片拼就的“地毯”,或是桌几上玻璃镶嵌的镂空灯罩,再或是做客时,主人随手递上来的一个果盘——这些精美的马赛克器皿拿在手中似有一阵清凉的海风拂过。就连盛夏里的炎热天气也被这清凉的触感和靓丽的镶嵌一扫而光。

马赛克发源于古希腊,发展于罗马,并由罗马人将这种技艺传到了北非,在突尼斯生根发芽。曾几何时,马赛克是罗马帝国有钱人和统治者们的最爱。因为只有他们才花得起巨资购买大理石材料,并高价请工匠去制作工艺繁复的地板和壁画。而在突尼斯,马赛克则被工匠灵巧的双手从神坛上请下,带入了寻常生活之中。它们不再是只有金银珠宝或名贵玉石才能拼接的装饰材料,而是可以因地制宜,用贝壳、玻璃、碎瓷片等普通材料制作的平民艺术。不仅可以出现在教堂、王宫等庄严场所,也可以在普通人家中成为一幅装饰的壁画或者地毯。突尼斯人亲切地称马赛克为“洗不烂的壁画和踩不烂的地毯”。

突尼斯有个马赛克博物,来突尼斯不能不去马赛克博物馆看看,这座名为巴尔杜的博物馆位于首都突尼斯市,是地中海地区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巴尔杜博物馆收藏着世界上最多及最精美的马赛克藏品,而这些藏品主要来源于20世纪在突尼斯众多历史遗址中挖掘出来的珍品,例如具有国家纪念城美誉的迦太基遗址,著名罗马遗址杜迦等。除了家居器皿等日常装饰,不得不提的还有马赛克壁画。突尼斯有许多古老的马赛克镶嵌画,绝大部分都收藏于巴尔杜博物馆。这里还珍藏着世界上最大的一幅马赛克镶嵌画——《海神尼普顿的胜利》。这幅画的面积足以铺满博物馆一个厅的整块地面。 国土面积并不算大的突尼斯竟有如此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马赛克镶嵌画,难免让人以为马赛克的制作非常容易,然而事实恰恰相反。每一幅马赛克作品都需要耗费工匠相当长的时间。而要贴出好效果,更需要高超的手艺。

据说,最高超的工匠,还要在拼接时考虑到光线的反射原理,这样做出的马赛克作品,才能随着观者的移动和转换,呈现出闪烁不定、时隐时现的神奇效果。

马赛克艺术,马赛克生活 地中海温润的气候塑造了突尼斯人的国民性格。他们没有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奢望,也没有全面西化的想法,但却追随内心对美的感受,将历代统治民族的文化如数保留,融入到自己的文化血脉中。在这里,高耸的摩天大楼与古老的民居交错,无垠的海滩与广袤的沙漠比邻,种种看似毫无联系,甚至彼此矛盾的元素交织成一个国度。独特,却又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讲,突尼斯人的生活,又何尝不是一种马赛克艺术呢?它取材广泛,不计较材料的质地与出处,价格与新旧,全通过生活家的一双妙手,将这种多样性化为统一,形成一种纷乱而又和谐的美丽。

艾尔杰姆斗兽场

艾尔杰姆斗兽场

大清真寺

大清真寺

斗兽场一角

斗兽场一角

海滩卖花人

海滩卖花人

迦太基古城美丽的建筑

迦太基古城美丽的建筑

街头美女

街头美女

蓝白小镇风情

蓝白小镇风情

蓝白小镇街道

蓝白小镇街道

露天地摊

露天地摊

玛赛克艺术

玛赛克艺术

漂亮的女孩

漂亮的女孩

突尼斯柏柏尔人

突尼斯柏柏尔人

突尼斯迦太基古城遗址

突尼斯迦太基古城遗址

突尼斯女人

突尼斯女人

突尼斯人

突尼斯人

小街

小街

小女孩

小女孩

小商店

小商店

小商品市场

小商品市场

游人

游人

朱庇特和朱诺神殿废墟

朱庇特和朱诺神殿废墟

责任编辑:吉中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