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快递 第一重点

玄外附小三(8)班七彩阳光小组学生甘熙故居研学

2024-01-30 11:45

时间:2024年01月24日

地点:南京市秦淮区南捕厅15号-甘熙故居

组名:玄外附小三(8)班七彩阳光小组

组员:陈瑞妍 武方琦 王俊皓 卢海铭 陆思彤 倪彬皓

今天是天气寒冷但阳光明媚的一天,我们读书小组的六名小伙伴来到南京三山街附近的甘熙故居参观。

甘熙故居是一座历史特别悠长的建筑。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清朝雍正初年,它就已经建好了。大家知道吗,它其实是由甘熙的爸爸甘福在原来的房子基础上扩建的。很多人喜欢叫它“九十九间半”,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这是因为,在江淮地区的民间,大家会把那种有很多房间和通道的建筑都叫做“九十九间半”。那个“九”和“久”是同一个音,代表了很吉祥的意思,就是一切都顺顺利利、长长久久。而那个“半间”呢,是告诉我们,虽然我们的房子很大,但还没有达到最完美的状态,我们还要继续努力,争取做得更好。所以,甘熙故居不仅是甘家的家,也是江淮地区最闪亮的建筑明星哦!

我们的参观是从北门开始的。站在门前的我们一抬头就能看到一大片青砖小瓦马头墙的建筑群,这就是南京民居建筑的代表。一进门,就看到了一间三开间、三进深的屋子。正对着大门的匾额上有三个金色大字“友恭堂”,这是南京著名书法家尉天池亲笔书写的。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好多对联和楹联。下面的对联是“立德齐今古,藏书教子孙”,两侧柱子上的楹联是“孝义传家政,诗书裕后昆”。堂前还挂着四盏六角宫灯,正对着大门的那根柱子上的楹联是“德雨信风仁山智水,礼门义路贤士达人”。这里可是甘家后人祭拜祖先的地方,不过只有考取功名的子孙才能进入友恭堂祭拜。这也体现了甘家长辈对子孙后代的期望,激励他们好好读书,取得成就。

走到第三进屋子的时候,我们都发现了一个小小的水井。大家知道水井通常是用来储存水的,等干旱的时候就可以打水上来喝。但这个井的盖子打不开,上面还有两个小洞,我们都觉得好奇。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个水井是用来调节室内的温度的。它就像一个“土空调”一样,真神奇!

接着,组员们一起去了17号民俗非遗馆。甘熙故居的刺绣坊真是太好玩了!里面有很多漂亮的绣品,像蝴蝶、花朵、小动物什么的,都绣得栩栩如生。刺绣师傅告诉我们,刺绣是中国传统的手艺,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不仅仅是为了做衣服,还是一种艺术,可以表达人们的心情和故事。比如,有的绣品上会绣上“吉祥如意”的字样,表示对幸福的祝愿;还有的会绣上家人的样子,寄托对家人的思念。

甘熙故居的空竹坊,也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我第一次看到空竹,就觉得它好像一个大水滴,两边尖尖的,中间圆鼓鼓的,看上去很好玩。

叔叔告诉我们,空竹是中国传统玩具,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他玩空竹时,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像转圈、翻跟头、跳高等等,真像是在表演杂技。叔叔还教我们了一些简单的动作,比如让空竹在线上滑行、让它转起来。我觉得好有趣啊!听叔叔说,空竹坊里有很多不同的空竹,有的是木制的,有的是竹制的,上面都有漂亮的图案。有空你也可以来甘熙故居的空竹坊玩一玩,看看能不能学到一些新技巧哦!

后来,我们还去了剪纸坊、面塑坊、灯彩坊、木雕坊和葫芦坊等地方,看到了很多漂亮的手工艺品,令人应接不暇。

最后我们来到了花园里,看到了假山、小桥、流水和漂亮的树。我们一会儿在假山上玩捉迷藏,一会儿又一起模仿铜人雕像的动作,玩得不亦乐乎。欢笑声和流水声交织在我的耳朵里,就像冬天的交响曲一样。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今天参观了甘熙故居以后,我们不仅看到了很多精美的手工艺品,还了解了许多南京的民居知识。大家不仅玩得很开心,还学到了很多东西。真是难忘的一段旅程呀!

责任编辑:李雨恒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